APP下载

应用经方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2010-03-20杜雨茂杜治锋

天津中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伤寒论大枣甘草

杜雨茂,杜治锋

(1.陕西中医学院,咸阳 712046;2.中国咸阳雨茂医院,咸阳 712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CRF)是各种肾脏病由于失治、误治或自然发展,导致肾功能渐进性减退,直至功能严重丧失,多个系统、脏器受累,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现今临床较为常见。西医学仅有对症治疗,在病情较重时采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手术治疗,虽可使部分患者的病情暂时减轻或缓解。但由于费用昂贵,且有不良反应,移植肾来源匮乏、移植后排异反应及肾的存活时间有限,很难广泛普及。慢性肾衰相当于中医水肿、关格、癃闭、肾劳、肾风、溺毒等病证的范畴。其病源于患各有关肾脏病之后迁延日久,邪留正虚,阴阳气血亏虚以致衰败,形成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病情由轻至重,复杂多变,甚至危殆。病变主要涉及肾、脾、肺三脏,如发展深重可累及三焦、胃、肠、肝、胆、心包及心脏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在正虚方面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别,在邪实方面有风、寒、湿、热、痰饮、瘀血、气滞之不同。早、中期治疗有效,晚期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应用中医经方为主治疗本病,对于早、中期患者多可起到症状和病情好转,肾功能改善,延缓发展,少部分患者尚可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其肾功能改善病情稳定,随访3 a、5 a乃至10 a,肾功能仍未发展加重者也不乏其例。晚期尿毒症患者可减轻症状和病情,使肾功能相对稳定,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兹扼要叙述笔者对本病分期辨证,选用经方为主进行治疗的方法和经验,以就正于诸同道贤达。

1 慢性肾衰初期

即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 80~50 mL/min,Scr 133~177 μmol/L)[1],临床表现多有乏力、腰酸、腿重、夜尿增多、轻度水肿,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潜血。笔者一般根据患者相应的脉、舌、症分为两型论治:1)偏肾阴脾气亏虚,湿热余邪留滞者,脉多细数或细弦,舌淡红,苔白厚或黄腻,伴有五心烦热、耳鸣、头晕;治拟滋肾健脾,清热利湿为主,方用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伤寒论·阳明病篇》)与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小儿药证直诀》)合方化裁,如尿蛋白较多,乏力明显,可加黄芪、芡实以补气摄精;若潜血≥++,五心烦热较著者,可加白芍、槐米、白茅根、小蓟等,以增强益阴、清热、宁络止血之力。2)脾肾气虚,湿邪较著,气化不行,精微失于固摄者,脉多濡缓或沉弦,舌苔白而厚腻,伴有小便不利,气短懒言,水肿较明显,尿中蛋白偏多,治拟健脾益气,通阳化气,利湿摄精,方用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伤寒论·太阳病篇》)加黄芪、党参、车前子、石苇等。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可同服虫草健肾宝胶囊(本院自制,以冬虫夏草、西洋参为主),在病情逐渐好转的同时,肾功能的指标也会缓解或恢复正常。

2 慢性肾衰第二期

即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 50~20 mL/min,Scr 178~442 μmol/L),此时临床症状明显,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消化系统受累。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贫血,小便不利,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及(或)镜下与肉眼血尿。肾、脾、肺之正气更虚,湿热浊邪内盛犯及三焦,气机紊乱,升降失司,清浊相干,肝失疏泄,肝阳妄动上亢,浊邪难以下泄,除上述症状体征之外,多伴口干、口苦、脘腹胀闷、目眩等,脉多弦滑,舌红、苔黄浊腻。治拟扶正达邪,疏调三焦,利湿清热,降逆泄浊,方选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伤寒论·太阳病篇》)与五苓散合方化裁。若脾肺气虚明显,化血之源匮乏,证兼乏力、倦怠、唇甲色淡者,酌加黄芪、枸杞、当归,以补气养血,滋益肾肝。若恶心、呕吐较甚,烦躁,胸满,脘腹喜温者,可合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伤寒论·阳明病篇》)用之,以达温里散寒,辛开苦降之功。若脘腹痞满,大便秘结或不畅利者,可合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而用之,可用酒军代大黄,利于多服而无少腹痛及戕伐脾胃之弊。若头眩晕、头痛明显,血压偏高者,可加钩藤、天麻、草决明、石决明,以平肝潜阳,熄风以降压。若见腹胀、便溏而次多、遇寒凉下泄之品而反加重,应合干姜苓术汤(干姜、白术、茯苓、甘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而用之,以增温散中下焦寒湿,健脾止泻之功;若效未显著还可再加炒苍术、薏苡仁等。

3 慢性肾衰第三期

即肾功能衰竭期(Ccr 20~10 mL/min,Scr 443~707 μmol/L)。此时消化系统症状同第二期而更重,贫血明显,大多数患者血压均高,夜尿多于白昼,水及电解质失调,轻或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水钠潴留,低血钙症、高血磷症多见,病情较重,症状体征复杂。临床表现:食欲明显减低、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夜尿频多、头昏、乏力、腿困、腰酸、气短、心悸,面色萎黄甚至晄白,唇甲色淡。若水钠潴留明显则可见小便不利,面肢水肿,甚至腹水、胸水、倚息、难以平卧。亦有小便清利无明显水肿或因用利尿药太过而口渴,皮肤干燥甲错,阴津过耗者。若血压过高者多有头晕、头痛、颈项强滞不舒,手足发麻,脉多弦劲。若血钙偏低,可出现手指拘挛、小腿转筋,足趾痉挛;严重者常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见,以致发生骨软化、骨再生不良,形成肾性骨病而见腰脊困痛、腿软无力、骨骼畸形、甚至行动维艰;血钙过低还可导致血钾升高,而出现心脏功能受损,心悸和脉结代,四肢无力。此期的中医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重,在无较重的肾脾阳虚,水气泛滥凌心犯肺的情况时,仍以应用小柴胡汤与五苓散为主,酌加黄芪、仙灵脾以补气温肾。恶心、呕吐较甚者可加藿香、砂仁,重用姜半夏和生姜,以芳香化浊,散逆止呕,和胃醒脾。若气短、心悸、乏力、懒言、面色萎黄、唇甲色淡之气血虚损较著者,可合当归建中汤(当归、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饴糖,《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再加黄芪而用之。若小便不利,面肢水肿、胸水、腹水较著,依息、难以平卧,且兼恶寒肢凉,心悸气短者,为肾脾阳虚,水气上犯外溢,治当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为主,可选用真武汤(炮附子、茯苓、白芍、白术、生姜,《伤寒论·少阴病篇》)合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伤寒论·水气病篇》)加怀牛膝、车前子、葶苈子而用之。若小便清利而多,口渴喜饮,皮肤干燥甲错,舌淡红少苔,脉细者,为阴津亏损较甚,宜选用六味地黄汤合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而用之,以滋养肺、胃、肾之阴而迅复津液;若血压过高诸症突出者,可在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基础上再合风引汤(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去干姜、桂枝、赤白石脂,加钩藤、葛根而用之,以增清热平肝,潜镇熄风之力。若血钙偏低诸证突出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改汤,加仙灵脾、巴戟天、煅龙骨、煅牡蛎而用之,以补肾壮骨;若兼心悸、脉结代,可再合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清酒,《伤寒论·太阳病篇》)而用之。

4 慢性肾衰第四期

亦称终末期肾衰,即尿毒症期(Ccr<10 mL/min,Scr>707 μmol/L)),此期病情危重,涉及多个系统、脏器损害,症状复杂多变,易于危及生命。兹扼要分述如下。

4.1 消化系统 症状较第三期更重,恶心、呕吐频繁,食欲锐减,口鼻气息有尿臭味(即氨味),胸闷腹胀,大便秘结不畅,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溃疡出血,而见胃脘疼痛,呕血或便血。治拟调中养胃,降浊止呕,方选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伤寒论·太阳病篇》)合大黄甘草汤(大黄、甘草,《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而用之;若兼见胃脘疼痛,呕血或便血量少者,可加侧柏叶、三七、白及。若出血过多,应及时输血和必要的急救措施,预后不良。

4.2 合并心血管损伤

4.2.1 冠心病 由于血脂代谢失常,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加之病久气血损伤,心失充养,形成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病的范畴。证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脉细弦,舌质暗紫,苔灰腻等。治拟益气养心,通阳化瘀,宣痹宽胸,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厚朴、桂枝、栝楼,《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合生脉饮(人参、麦门冬、五味子,《丹溪心法》)加丹参、川芎而用之;若胸痛较重,且兼恶寒、手足不温者,再合薏苡附子散(薏苡仁、附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而予之,以增温阳散寒,化湿宣痹之力。

4.2.2 心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由于贫血、高血压、水钠潴留、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代谢废物、毒素潴留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心血管和心肌发生病变,导致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水肿加重、胸闷气短、尿量减少,严重时难以平卧,动则微喘,脉多细数无力,或兼见结代之象,舌胖紫,苔白厚腻,此属中医少阴心肾阳气衰微,脾失转输水液之能,致水湿浊邪泛溢,脉道遏阻而生瘀血所致。治拟温阳利水,化瘀降浊,振复心、肾、脾之阳,方选真武汤合四逆加人参汤(炙甘草、生附子、干姜、人参,《伤寒论·霍乱病篇》)酌加丹参、川芎、天门冬、麦门冬而用之;若兼有热象,口干、脘腹胀满、大便不畅利者,可在以上两方的基础上再合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而予之。

4.2.3 心包炎 尿毒症期由于毒素潴留不得外泄,影响及于心包膜发炎,炎性渗出物积于心包,心脏功能受抑,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动则微出冷汗而喘,面色晦暗无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脉多沉涩,舌淡暗胖有齿痕、苔白滑腻。听诊闻及心包摩擦音,B超及X线胸片可协助确诊。此属中医肾脾阳气衰微,心气虚衰,水气内泛,上逆凌心犯肺所致,治拟温阳益气,健脾逐水,方选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生附子、炙甘草、干姜,《伤寒论·太阳病篇》)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而用之。部分患者可以减轻而有所好转;病情过于严重者,予后欠佳。

[1] 郑筱萸,任德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猜你喜欢

伤寒论大枣甘草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十枣汤中大枣的作用之我见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