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如诗般美好——访武汉市江夏区教育局局长刘平

2010-03-12肖昌斌李长明

湖北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刘平江夏区名校

◎/本刊记者 肖昌斌 李长明

“位列五尊有我师,三尺讲台伴四时。霜凝两鬓终不悔,甘为桃李尽泪丝。”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武汉市江夏区教育局局长刘平对教育和教师有着特殊的情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偏爱古诗词的刘平情不自禁赋诗一首。他说,江夏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着力点是“培名师、育优生、创名校、出高质”。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解读教育,诠释治教理念。对教师的浓浓情意和对教育的盎然诗意使采访的过程弥漫着温暖。

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培名师

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是实现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力量。刘平给“名师”下的定义是“爱岗敬业、业精技巧、品行高尚、学生喜爱、社会认可”的教师,他们既包括每年由区、市、省评选的各种出类拔萃的教师,还包括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江夏区地处武汉市郊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区七万多名学生,六千多名教师,名师仅占教师队伍的4%。

如何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刘平确立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名师的培养,一手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两手抓两手硬,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为每位教师搭设成名的阶梯。从区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列支100万元,设立江夏教育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09年,江夏区评选出了10名“功勋班主任”、10名“十佳班主任”、100名“百优班主任”和200名“先进班主任”。全区成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示范帮扶机制,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引导教师向名师靠齐。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师德承诺制度,加强全区教师的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建立优良的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没有教师队伍的均衡就没有教育均衡。”刘平说,“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与教育的均衡发展如影相随。”2009年,江夏区引进36名新教师为农村学校“输血”;从城区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让农村大批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建立《名优教师教育教研活动方案》,组织200位名优教师在全区中小学巡回开展学术报告、送教下乡、答疑解难。

营造学生成才的环境——育优生

在江夏区,“优生”并不是指“尖子生”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刘平说:“学校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基础的场所,教育部门的任务就是要为每名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创造平台。”

自2009年春季开始,江夏区中小学实行了义务教育零收费。针对寄宿生每周回家路途远的问题,区教育局积极争取,区财政局每年补助200万元,在全区所有乡镇开通寄宿学生安全校车,运营线路127条,运营车辆237台,全区6000多名寄宿生享受到了每周上学和放学专车接送的待遇。

在着力营造学生成长硬环境的同时,江夏区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育优生的软环境上。区教育局用“四个必须”推进素质教育。即必须要坚持德育为首,突出主题班会、团队会的作用,在活动过程和活动实际上做文章,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必须扎实开展质量创优督导月及优质课讲评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必须要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在校园里健康成长;必须注重特色教育,要定期举办科技节、歌咏活动,开展百花奖、艺术小人才比赛和创新素质教育实践行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快乐成长。

拓展优质资源的范围——创名校

刘平说:“管理先进、名师支撑、质量较高、特色鲜明是名校最主要的特征。”按照这一标准,江夏区的名校数量较少。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江夏区的办法是以强扶弱,放大名校的效应。一所名校帮扶一所薄弱学校,从“人、才、物、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援,教育局实行捆绑考核和管理。江夏区实验小学林安更校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实验小学向其他学校输送多位管理干部,多数干部到薄弱学校担任校长。此举让名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全区开了花。

名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区教育局采取环境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等办法,让更多的名师在薄弱学校落户。2009年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298万元,新建教职工住房104套,改建80套,解决了184户教职工住房问题。义务教育绩效工资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乡镇教师每月比纸坊地区教师高出津贴150元至300元,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扎根农村。

刘平认为,薄弱学校是因为历史建设欠账和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造成的,必须在制订发展思路上高看薄弱学校一眼,在资源配置上向薄弱学校适当倾斜。纸坊地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不足49平方米的教室班平均容纳80人左右,2009年投资5500万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纸坊新建东湖路学校,解决了学生入学难题和大班额问题。同时,启动实施了初中校舍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改厕、中小学装备等三项工程。先后投入1600万元,高质量地完成了5所初中标准化建设任务;投入资金700万元,完成了49所学校厕所改造任务,5万多中小学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投入资金688.4万元,为26所中小学配备办公桌1206套,为16所学校更新了图书室,为7所学校添置了实验器材,建起计算机教室23个、电子备课室20个,全面提升了中小学的装备水平。

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出高质

如何检验教育质量的高低,刘平用“两看”来衡量,一看学校培养了多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教育部门考查学校总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二看学校升学人数,这是老百姓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虽然不怎么科学,但是很直接,升学率的高低影响着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影响着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这“两看”要一起考虑,既要考虑升学的需要,更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两个需要”富有挑战性,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刘平认为,把目光集中到课堂上,用低负高效的办法提高质量。

刘平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深入到学校听课,参与教研组活动。他听课或者参加活动后,有时不说话,但只要一说话,就一针见血,教师们都“怕”他。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全区上下形成了务实的构建有效课堂的良好风气。中小学校长纷纷深入教学一线,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展示课,名优教师上示范课,专任教师上达标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开展优质课、优质教案、专业知识基本功竞赛、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成就一批教学能手。加强备课组建设,成立了中心备课组25个,校级备课组达到400余个,实行备课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备课组经验交流,教育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教育是流动的诗。善于用“心”写诗的刘平有信心与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谱写江夏教育壮丽的诗篇。

猜你喜欢

刘平江夏区名校
基于弹性模型的飞机操纵动响应分析
吵架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微笑”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吴爱喜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
报仇
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