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城市化交通布局》专题复习点拨

2010-03-10孟志三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因素

孟志三

【考点扫描】

1.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都有所涉及,如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口问题和政策、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等。

2. 城市的产生,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合理规划等是近年高考特别关注的内容。

3. 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的区位要素及其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特点等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能力考查】

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多以坐标图、饼状图、统计数据、区域图表、背景资料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基础知识、基础原理的识记、迁移能力及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形式】

高考命题常以世界和我国的某一热点地区、时事材料等作为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人口问题,城市区位及城市化,交通运输布局等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等。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并仍将是今后高考考查的方向。

一、 人口部分

(一) 人口再生产

1. 定义:人口随时间推移形成的生老病死、世代更替的延续过程。

2. 类型:判读依据——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包括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3.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4. 人口老龄化: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作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5. 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其中横轴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纵轴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如右图所示:

(二) 人口数量变化

1. 人口数量变动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3. 当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① 东亚和东南亚; ② 南亚;③ 西欧; ④ 美国东北部。

4.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a.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降低 ;b.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

6. 我国人口问题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三) 人口的迁移

1. 定义: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产生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2. 分类:(1) 按地理范围划分

(2) 按迁移方向划分

3. 影响因素:迁出地的“斥力”、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和交通和通讯等。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家庭与婚姻、宗教信仰等。

4. 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

a. 特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 性质:以自发性流动为主。c. 方向:① 从农村到城市;② 从内地省份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d. 目的:务工和经商。

5.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二、 城市

(一)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城市的布局形式和地域形态

1. 城市的布局形式主要有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大类。

2. 城市的地域形态主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状或放射状等。

(三) 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分区

(四)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五) 城市化及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 城市化定义: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的过程。

2. 标志: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②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③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最重要的指标)。

3.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①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特别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迅速。

② 出现“城市群”和“城市带”:如美国费城—纽约—波士顿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等。

③ 出现逆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中、小城镇甚至是乡村地区回流的现象;

④ 逆城市化原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地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

⑤ 两类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的特点:

4.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5. 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郊区城市化);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三、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1.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

2. 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贵重、急需、数量较小的应选择空运;鲜货、量小短距离的应选择公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尽可能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液体、气体尽可能用管道运输。

3. 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因素

① 铁路、公路建设: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 汽车站: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③ 航空港:a.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b. 地质良好——保证地基稳定。c. 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d. 气候要素:低云、雾、暴雨较少风速较小的地区,且机场跑道应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起落。

④ 港口建设:自然因素(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两个方面。

4. 城市交通

(1) 特点:①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② 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 混合交通——安全问题特别重要。④ 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空间大。

(2)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① 环行—放射式;② 方格—环行—放射式。

(3) 城市道路网布局原则:① 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② 节约用地;③ 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 保护环境。

5. 我国铁路网中的“五纵”“三横”骨架线:

三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五纵:京沪、京九、京广、太焦—焦柳、宝成—成昆线。

6. 交通运输布局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自然、科技等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例题:分析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 社会经济因素:

① 使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加快资源开发和物资的输出,带动经济发展。

② 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 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④ 利于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西南边疆。

⑤ 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⑥ 带动商业、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2) 自然因素:通过喀斯特地区和强地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3) 科技因素:沿线地区地质地形及水文条件复杂,需以科技为支撑。

猜你喜欢

城市化人口因素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人口最少的国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坐井观天石头国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