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山
——天下文化第一山

2010-03-09晓航

产权导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仙人洞庐山书院

■/晓航

庐山
——天下文化第一山

■/晓航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可以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1996年12月,庐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 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的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庐山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海拔1167米。巍巍的庐山,远看有如一山飞峙大江边,近看千峰携手紧相连,横看铁壁钢墙立湖岸,侧看擎天一柱耸云间。宋代苏东坡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这种断层块构造,就形成了奇峰峻岭。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壮观,气象万千。山地的周围是断崖峭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

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庐山的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时山巅高出云层之上,从山下看山上,云天飘渺,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从山上往山下看,则脚下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有时山上暗无天日,山下则是细雨飘飞,情趣异常。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是出于此。

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庐山植物生长茂盛,植被丰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庐山的风光无限也吸引了大批的文人骚客来此吟诗做赋。东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就留下了《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唐代诗人孟浩然也留诗《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其中有云:“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诗中所提到的东林精舍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存有大量的“儒、释、道”的历史踪迹,无论是佛教和道教的庙观,还是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都以独特的方式融汇在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自古庐山就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公元391年,佛教领袖慧远建立东林寺,这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都到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公元5世纪,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在山上开创佛教临济宗和沩仰宗,影响极大。到宋代,庐山有寺庙多达361座。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也在庐山建堂传教。经过1600年的发展,庐山已形成一山兼聚六教的罕见现象,被称为“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940年南唐升元年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南唐时建成的“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南康(今星子县,背倚庐山)知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朱熹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通过白鹿洞书院的传播,成为了后世儒家教育的准则。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牯岭镇是庐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其中的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

庐山,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一笔。1937年7月14日,周恩来、林伯渠等人上庐山,为国共两党的二次合作进行谈判。内战10年的国共两党能够摒弃前嫌,携手第二次合作,是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才达成的,其中在庐山进行的两轮谈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7月17日,蒋介石正式发表《抗战宣言》,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拉开了新的篇章。

毛泽东同志一生爱山,从少年时代的岳麓山,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建国后他曾三上庐山。从1959年到1970年,他三上庐山。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7月1日,毛泽东在到达庐山的第二天就写下了著名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1961年9月9日毛泽东在庐山赋诗《题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1959年的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1970年的庐山会议林彪与毛泽东发生了直接对抗,最终导致了林彪的出逃。这两次庐山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

猜你喜欢

仙人洞庐山书院
仙人洞村
朵云书院黄岩店
《庐山仙人洞》粉彩瓷瓶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做一次庐山客
游仙人洞
毛泽东登庐山
半山有洞曰来仙
白鹿洞书院记
《李白 庐山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