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视野下的环淀山湖地区发展研究

2010-03-07

上海城市规划 2010年5期
关键词:淀山湖度假区长三角

林 华

淀山湖位于上海市与江苏省的交界处,湖面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占2/3,江苏省昆山市占1/3。区内古镇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边缘的以古镇群为主题的生态湖区。

湖泊属于一种遍在型资源,世界各地湖泊型旅游度假区都比较多。欧洲的湖泊度假开始于18世纪,发展于19世纪,兴盛于20世纪,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发展,欧洲滨湖旅游度假区已比较成熟,例如日内瓦湖区、英国湖区等。我国滨湖旅游度假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以政府主导的疗养院为主(如太湖、滇池附近的疗养院)。1992年后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的滨湖旅游度假区,以江苏、浙江两省最为突出,90%以上是滨湖旅游度假区。例如江苏太湖,淳安的千岛湖、苏州阳澄湖,溧阳的天目湖,皆独具风情。

淀山湖旅游度假区①也是其中之一。但由于淀山湖分属两个行政区,长期以来缺乏统筹协调的建设机制,再加上淀山湖是上海二级水源保护地,受到严格的水源保护条例的限制,旅游发展较长三角其他湖泊而言较为缓慢。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重新认识淀山湖区的独特价值,加速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实现生态共保,使这个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的湖区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上海、江苏产业转型和低碳经济的示范区,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由于淀山湖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要研究其发展方向,必须将其置于长三角视野下,找寻发展的新目标与路径。

1 长三角旅游业发展

近20年来,长三角旅游区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合作发展中,区域旅游系统不断完善、结构不断优化,长三角区域旅游业不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国内旅游业中也处于龙头地位。

本文为了更好地认识长三角旅游发展结构,进而明确淀山湖区在其中的定位,选取旅游总收入、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等六项指标,来衡量长三角15个城市旅游能级水平(表1)。

通过CORREL函数分析数据相关性。旅游总收入与其他几个评价因子的相关性如表2。

表2数据显示,旅游总收入与全年接待游客量和星级宾馆个数紧密相关,与景区个数次相关,与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性较弱。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因子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长三角旅游能级的排名。

表1 2008年长三角城市旅游能级相关指标

表2 旅游总收入与其他几个评价因子的相关性

经过统计计算,上海毋庸置疑处于长三角旅游一级核心地位,其次是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和南京,再次是常州、绍兴、镇江、扬州、嘉兴、南通、湖州、舟山、泰州。与国外相似,长三角旅游服务业也有向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大中城市或品牌景点由于影响力强、对区域拉动作用明显,因而区域旅游业往往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在向心集聚、离心增长和空间扩散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以中心城市或景点为轴心实现要素集聚的过程中,集聚路径是以轴向为基础的,尤其是沿对外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轴线发展,以连贯的旅游线路形成旅游走廊等区域发展轴。

其中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沿沪宁、沪杭和杭甬等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这三条主要发展轴线,集聚长三角区域内的绝大部分旅游要素资源和客流,形成以上海为一级核心,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为二级核心的点轴体系(表3)。上海是长三角区域旅游系统的核心城市和重要集散中心,其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均位于长三角区域首位,因而在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业供应能力和外在的强大国内外旅游需求双重推动下,最具有旅游业集聚能力,对人才、资金、客流等旅游要素的集聚力最强,从而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表3 长三角地区旅游集聚的点轴结构

根据国际经验,当点轴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逐步显现出圈层模式的发展态势。即围绕大中城市外围,形成新的以度假休闲和主题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区。圈层发展的动力模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观念的更新,大多数旅游者不再追求游览的数量,而倾向于追求游览的质量,期望通过旅游获得身心的松弛。旅游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讲,旅游市场需求从观光旅游为主向度假、生态、文化、体育等多元化结构型发生转变。在旅游方式上,灵活多样的旅游方式,如自驾车旅游、家庭旅游已开始成为时尚。在旅游日程安排上,一日或两日式的短途旅游将逐渐成为人们出游的首选。也就是说,人们的旅游方式从团体旅游转向家庭旅游和散客旅游,旅游目的地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向参与性、文化性、娱乐性强的度假旅游、保健旅游、科普旅游、乡村旅游以及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同时,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也将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城市快速交通的发展,为大城市旅游区离心增长创造了条件,城市客流向市中心外围扩散。有条件的地区或景点会形成城市外围旅游区域,通过规划建设和中心景点的带动而逐步发展扩大,在此过程中城市旅游郊区化现象和品牌景点圈层结构也不断发展起来。例如,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图1,表4)。

图1 点轴和圈层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表4 圈层扩展的旅游度假区概况

环淀山湖地区是以上海为核心的旅游向外围圈层过渡的关键性节点之一。上海目前旅游业主要以都市观光为主,外围形成了以嘉定(有上海国际汽车城、国际赛车场和国际F-1方程式中国上海站比赛),松江(有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欢乐谷主题乐园)、青浦(环淀山湖旅游度假区),崇明(有东平森林公园、东滩国家鸟类保护区),南汇(有花卉港,野生动物园),奉贤(有奉贤海湾旅游区)等旅游区域。相比之下,淀山湖旅游度假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淀山湖是上海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常年水源保护地的限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是上海外围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区。

2 淀山湖区在长三角视野下的现状与优势

淀山湖区拥有周庄、朱家角、千灯、锦溪等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并且在淀山湖畔还聚集了大观园、东方绿舟、报国寺、民族文化村等旅游资源,但由于这些设施大多建设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经营管理相对落后。

本文选取旅游密度指数这一指标,衡量环淀山湖旅游区目前发展状况。旅游密度指标F=G/A,其中G为旅游总收入,A为土地面积,并将其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5)。

表5 旅游密度比较

淀山湖地区旅游密度指标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同时低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成熟地区。不同地区地域面积尺度不一样,不具有完全可比性,但仍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淀山湖地区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与成熟旅游开发地区尚存一定差距。

淀山湖区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长三角旅游资源具有某种同质性,具体表现为文化同质和自然景观同质。在文化上,长三角地区文脉相近、历史渊源相似程度高,淀山湖地区如何将江南水乡文化赋予崭新的内容,造就人文资源的唯一性和特质性,成为区域发展的挑战之一。在自然景观上,长三角水系发达,湖面众多,围绕大湖形成的旅游区也已初具规模,在资源禀赋上,淀山湖甚至不如周边众多湖泊,淀山湖地区如何体现湖区独特魅力,也是湖区能否发展的关键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淀山湖区的旅游资源质量水平在长三角地区并不突出,但毗邻大上海,使其具备了其他湖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正如1964年陈毅曾写下诗句“此湖最近大上海,繁荣可以更速乎?”。上海作为客源地,在人口基数,人均收入水平上具有绝对优势。并且淀山湖地区与上海市中心距离仅40公里,距离虹桥交通枢纽仅20Km,有多条快速交通干线可达,具有潜在的客源市场优势。

正如牛亚菲等人认为,旅游客流的强度与方向决定着旅游地的空间布局,而在影响旅游地的客源强度与方向的常规因素中,除旅游资源因素外,另一个就是旅游地的区位条件,旅游地的区位条件比旅游资源因素更能影响旅游地的布局。

此外,上海的人才、技术资源集聚优势为淀山湖区提供商务会议,康体疗养等高层次体验性的旅游度假需求。上海作为全国的贸易中心,根据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2002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平均每天都要诞生170家新企业,同时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已有半数入驻上海。近年来,上海商务游与会议游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淀山湖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上海郊区发展商务会议、产品展销等商务服务功能提供不可替代的空间载体。此外,上海先进的医疗水平和优质的医疗人才,是发展康体疗养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也使淀山湖区发展康体疗养等高端服务功能成为可能。

3 环淀山湖区发展的目标与新路径

从长三角区域角度下考虑淀山湖区的发展,发挥淀山湖区的区位优势,将商务会议、文化创意、度假疗养和旅游休闲等功能有机融合,打造一个:体验性、生态化、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国际知名湖区。具体体现在:

(1)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和多元、复合的休闲旅游产品

以提高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为重点,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快度假产品、商务会务产品和康体疗养产品的开发,通过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功能的融合和衍生,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产业区。以产品—市场一体化策略为导向,进行休闲旅游产品的补充和更新换代。引导消费时尚,创造独特的休闲体验,比如时尚水上运动、美容整形等;实施多元化战略,以中高档为主,兼顾低档的模式,既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休闲旅游,又满足大众旅游观光需求。

(2)积极挖掘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

充分发挥长三角古镇群的人文优势,全面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品味。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的注入有助于提升旅游的质量和品味;反之就会失去吸引力和生命力。将文化与旅游融合,构筑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能为长三角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3)健全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

建立跨区域的联合开发机制,组建环淀山湖开发管理机构,成立地区管理委员会,授权开发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学习借鉴国内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自身,建立起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项目、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市场,明确便捷的准入、退出机制和平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各行政区利益。

注释:

[1]聂献忠.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牛亚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1996(1):80-87.

[3]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2):97-103.

[4]吴泓,于涛方,张敏.上海休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科学,2008,22(5):19-22.

林 华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淀山湖度假区长三角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广东茂名 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芦苇在淀山湖是站不稳的〔外一首〕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昆山市淀山湖镇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分析研究
淀山湖夏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