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 再展辉煌
2010-03-06黄强
以史鉴今 再展辉煌
Learning from history, achieving further glory
从长航管理局第一轮1400万字的《长江航运史》(古代、近代、现代)等52本长江航运史丛书的成书过程出发,回溯长航发展历史,提出新一轮编史的指导思想和做法。
In the 1980s, Yangtze river administration of navigational affairs had compiled the first round of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history(including ancien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 a series of 52 books, with 14 million words. New round of Yangtze river shipping history of the revision work will start. Reviewing the histo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principle of revision work.
“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世纪80年代,按照上级要求和安排,长江航运系统开展过一轮较大规模的修史活动,编写出版了《长江航运史》(古代、近代、现代)等52本长江航运史丛书,计1400万字,填补了长江航运专业史的空白。时隔20余年,新一轮的修史工作在交通运输部和中国航海学会的统一部署下再次启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
发展概述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河流之一。长江水运条件优越,干流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干线通航里程2838 km,水系通航里程达6.4万多公里,是我国重要的“黄金水道”。无论是水体流量、自然气候,还是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条件,都非常适合发展水运事业。长江航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有独木舟到木帆船产生再到轮船业的兴起,已有约7000年的历史。旧中国的长江轮船业历尽沧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经营长江上的航运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仅有国民政府公营的轮船招商局,私营的民生实业公司、三北轮埠公司和益祥轮船公司等数家,其余大部分是规模小、只有一两艘船甚至没有船的“皮包公司”,以及为数众多的由各地封建行会(帮)所控制的木帆船。旧中国长江航运所有制的形式有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和小业主,这样的所有制形式加上社会动荡,阻碍了长江航运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没收了官僚资本,使其改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直至成立统一管理和经营长江航运的长江航运管理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推进了运输生产力的发展,长江航运才较好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建设“先行官”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间,长江航运的发展实现了腾飞。
黄 强
男,博士学位,研究员职称。2005年9月至今任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主持“长江航运发展战略研究”“长江水系内河航运与水系开发研究”“长江水系航运规划报告”“长江干线航运总体布局规划”等重大规划研究项目,主持完成的“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获得2003年交通部水运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和国家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主编出版了《长江航运文化》《扬帆奋进——长江航运文化成果集锦》《跨世纪的长江航运》《长江儿女》《长江桥梁船闸及通航》和《聚焦长江航运》等专著,公开发表了《长江航运建设与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的战略思考》《长江航运物流发展战略研究》等论文60余篇。
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长江航运的生产力。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输体系,摆脱计划经济束缚,为长江航运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冲破体制性机制障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长江航运市场,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航运生产力。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航运生产各要素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杠杆、竞争机制相互影响,实现了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长江航运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发挥,成就举世瞩目。如今的长江干线货运量相当于17条京广铁路,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2倍、欧洲莱茵河的3倍。长江航运每年对GDP的直接贡献超过700亿元,间接贡献达1万多亿元,为社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万个,间接带动就业达千万人。
对外开放,开阔了长江航运的国际视野。
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张家港等8个港口开办外贸运输业务;1982年,又批准张家港、南通港对外籍船舶开放。通过开放,一方面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深入交流,将长江航运丰富的航运经验和技术推广到国际内河航运界。目前,长江干线已拥有南京、苏州、南通3个亿吨大港,张家港、重庆2个保税港区,15个一类水运口岸,万吨级泊位275座,5个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t,1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0万t以上,开放里程达1356余公里,成为世界上开放里程最长的港口群。长江干线港口现代化进程加快,以枢纽港口为核心的长江航运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各方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的积极性。通过改革,长江航运的投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创了广开资金渠道、多方办好航运的新格局。2009年,长江干线航道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总体思路开展较大规模的整治建设,全年建设投资16.7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的总投入。由此,大大提高通航能力,使第五代集装箱船和10万t散货船可乘潮进入上海港,南京至武汉航段可通航5000 t级海船。此外,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成果显著。长江干线已建成重庆至上海船岸通信、重庆至武汉数字传输系统、水上110报警服务联动系统、水上安全联播信息台和重点河段船舶交管系统,安全监管及应急救助能力不断提高。尤其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在航道维护、生产研究、港口装卸、船舶研制、装备开发、安全管理、三峡通航、管理科学和软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长江航运各级网上办公平台逐步建立,完成了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研制,在长江干线普及应用了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全长2425 km的重庆至上海光纤电路全线贯通,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加快了步伐,信息化发展逐步走向统一标准、协同共享、综合服务的新阶段,逐步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与此同时,行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化,长江航运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这是全面实施长江航运发展战略、加快提高长江航运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为此,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长江航运已经形成完备的行业文化建设体系。“同舟共济、扬帆奋进”的行业精神,“中国黄金水道,世界内河一流”的行业愿景,“竭诚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长江一家人,行业一盘棋”等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与行为准则。长江航运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是值得赞颂和载入史册的。
历史掠影
历史是一面镜子。修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通过回顾过去,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探索其规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今天,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修史工作,不仅仅是为修史而修史,而且是通过修史全面地总结各个时期长江航运发展的历史经验,启迪人们更好地把握规律,不断推进长江航运事业向前发展。观今必须借古。长江航运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多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更替,其运输手段、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形成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各具特点的三个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2009年,长江航运在短短60年间经历了恢复发展、曲折发展、较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四个时期,基本上形成航道、运输、港口、造船及保障系统等诸要素配套发展的社会主义长江航运事业。
1949—1957年:长江航运恢复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实施,长江航运逐渐恢复,干线全面复航,客货运量逐年上升,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物资运输,保障了“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沿江人民生活的运输需求。始于1953年的川江航道整治,大大改善了长江上游航道条件,并于1954年实现夜航,改变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特别是1954年长江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在公路冲毁和铁路阻断的情况下,通过长江从各地调集大批船舶为夺取抗洪救灾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阶段长江航运为新中国政权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1978年:长江航运曲折发展时期。1958年后国民经济在探索中前进,长江航运也经历了干支流航运体制改革和试办“托拉斯”的过程。由于受到多种政治运动的影响,长江航运历经曲折,但是经过全线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干线运输进一步调整,生产秩序得到整顿,港口吞吐量也有所增长,港口设备能力、水运工业和航道事业及通信设备等也有很大发展。“文革”期间长江航运实行军事管制,运输生产未曾中断。这一时期长江水路运输有力保障了沿江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1978—2000年:长江航运较快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生产力进一步解放,长江航运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改革伊始,交通部实行了“有水大家行船”的政策,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长江航运生产力,促进了长江航运,特别是船舶运力的发展和繁荣。198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航运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实行政企分开、港航分管,港口逐步下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参与长江航运建设的积极性,港口建设进程加快。此后相继实施了海事统一管理、航道疏养分离和公安离企归政。1995年全国内河水运建设会议后,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国家对航道整治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部、水利部会同湖北、湖南两省联合实施的界牌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拉开了干线航道系统治理的序幕。这一时期长江水上客运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逐步回落,货运生产增速加快,外贸、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2000年之后:长江航运科学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国家和沿江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长江航运,加大了对长江黄金水道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这一时期货运发展势头强劲,滚装运输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迅猛,客运旅游化趋势明显。2005年11月28日,交通部和沿江省市共同召开了“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沿江经济发展”高层座谈会,成立了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形成了共同促进长江航运发展的强大合力。2009年底,张德江副总理专程到长江调研,提出要努力实现内河水运发展新跨越,长江航运开始走上了一条合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到2009年底,长江沿江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4.99亿t、货物周转量20 794.96亿t·km;港口完成货运量22亿t,同比增长11.5%;拥有运输船舶10.9万艘,净载重量7345.2万t。新的世纪里,长江航运正从传统营运向“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谐长江”迈进。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兴起和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的建立,长江航运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更大发展。处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如果我们对长江航运的历史发展和经验教训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对长江航运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长江航运的发展规律不去认真加以总结,就不能适应21世纪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就不能推动长江航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翻开长江航运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一代代长江儿女为长江航运的发展苦苦探求,奋力拼搏,是他们与大自然斗、与封建制度斗、与帝国主义列强斗,在抗争中推进长江航运艰难地向前发展。新中国的成立,使长江儿女真正站了起来,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主人,在党和各级政府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力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长江人立足长江,放眼世界,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写就了长江航运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史诗。我们今天修史就是赞美新中国的伟大,赞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赞美长江儿女的伟大,记录一代代长江人是如何用智慧和汗水去写就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从而激励新一代长江儿女向先辈们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千古永恒的长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恒久修史
修史必须对历史负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要作到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这是修史所必须遵守的一条铁律。它要求我们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尊重历史。长江航运是如何发展的,我们就如实地去记叙,通过我们的手笔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得出其规律。绝不允许添油加醋,更不能捏造事实。那种带着一定主观意愿去编写历史的想法万万不可取,只有客观公正地总结历史,才能较好地把握住长江航运发展的脉搏,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反之,则是对历史、对长江航运的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是要作到广泛收集,史料翔实。此次修史,主要是编写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有60年的时间跨度。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数千里,从事长江航运的企事业单位(仅指规模性企事业单位)有数千家之多,想要在这样一个范围内修好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不作艰苦的努力,不坚持深入调研,不广泛地收集资料是万万不能的。这一方面要求各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求修史的同志乐于吃苦,发扬腿勤、手勤、嘴勤的良好作风,大量地收集和占有第一手资料,为编写好史书奠定基础。
三是要作到统筹安排,合理分工。针对参编工作人员少、涉及单位多、修编任务重的工作实际,只有坚持科学调度、统筹安排,将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的修编工作按照内容进行任务分解,量化工作目标,在宣传发动、成立机构、聘用人员、收集资料、研究资料、整理资料、编纂资料、校对资料等每一个环节都明确专人,分工负责,才能保证修史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是要作到汲古纳新,质量第一。这好比有了原料须精心加工才能做出一桌好菜一样,修史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深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有一个详细的编写大纲之外,还要求编写人员在大纲的框架内认真梳理材料,去伪存真,精心构思编写,不仅要认真学习消化已有的《长江航运史》及系列丛书,充分运用已有成果,还要深入研究,运用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使我们的史书作到:既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又符合史书编写的要求;既详略得当,又能使长江航运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很好地展示给世人。这个要求很高,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做出有意义、有特色、有影响、高质量的精品。
总之,修好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满腔热情地“编好史书、出好史书、用好史书”,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为长江航运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史鉴今,再展辉煌。
版面负责:柯 冰
email@shipping-world.net world_shipp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