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注重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2010-03-03尹中卿
尹中卿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内在动力仍然不足,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较大,促进外贸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性矛盾并存,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在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背后,是我们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还相对滞后。一些专家认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表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既是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举措,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长远战略。
那么,如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呢?在具体政策的选择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仅要做加减法,也要做乘法和除法,还要做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通过这种加法、减法、除法、乘法一起来做,实现发展的速度与经济结构、发展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首先是要通过扩内需、稳出口、增就业,实现重质量有效益的总量扩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促进内需较快增长。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做好已有项目的同时,还要统筹安排好后续项目。可考虑出台、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保险和文教卫生等领域,有效促进民间投资增长。二是努力稳定出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三是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
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推动并购重组,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要抑制过剩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通过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去库存化去产能化。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第三是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通过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等措施,切实提高产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完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