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建议

2010-03-03□文/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鼓励类优惠政策优惠

□文/王 欢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建议

□文/王 欢

本文对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总结以及效果分析,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加快了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调整税收优惠结构、完善税收优惠方式以及扩大税收优惠面。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效果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目标胜利实现、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现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概述

我国现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上是以企业所得税优惠为主,还涉及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种。

1、具体文件。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明确提出要对西部大开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2001年9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了《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发[2001]73号),对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进行了阐述。2001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202号,以下简称财税202号文),进一步对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2002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47号),对财税202号文进行了细化说明。此后,又对部分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如2006年,调整更新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产品和目录。2007年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范围。

2、适用范围。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二、具体措施

1、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的鼓励类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

2、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3、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林应在80%以上)、草产出的农业特产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5、对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享受免征耕地占用税的建设用地具体范围限于公路线路、公路线路两侧边沟所占用的耕地;公路沿线的堆货场、养路道班、检查站、工程队、洗车场等所占用的耕地不在免税之列。

6、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年修订)》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外资优势产业按《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

7、在进口关税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的要求,参照近年来我国税率水平,适当降低了适用于西藏的进口税目的税率。

三、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效果分析

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质是给西部地区提供了一种税收竞争的手段,它的效应主要表现在由于对某种税不征或少征,对经济增长产生某种刺激性作用,从而提高地区竞争力。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调节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自2001年出台以来,为西部地区积累资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1)

如表1分析可知:

1、从总体来看,西部税收优惠期间,从2001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8,248.44亿元增加到58,256.63亿元,尤其是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整体经济增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西部经济却增长迅速,在全国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西部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8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9.38%。

2、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稳步增长,且二三产业比重远远大于第一产业,2001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1.00%,2008年这一比重下降为15.56%。而第二产业则由40.72%上升到了48.10%,尤其是工业和建筑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波动不大。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 7,158.76亿元增长到 2008年的35,948.78亿元,8年间增长了4倍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追赶现代化提供了条件,经济增长后劲强势。

综上所述,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加快了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

四、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调整建议

表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税收优惠对西部大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国家支持政策中调控能力的核心工具之一,现行的税收优惠已不能满足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控性以及符合西部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体系,是完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目标。

1、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目前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难以彻底改善西部地区发展环境以及提高西部企业的竞争力。总体看来,给予西部的税收优惠含金量不高,基本上只是把东部地区现行的优惠政策搬到了西部地区,最多只是拉平了东、西部的差距,难说是真正的优惠。10年前在制订政策时,是在内资企业所得税率33%的基础上制定的。目前执行的国内企业所得税率是25%,相比现行西部大开发的15%优惠税率,显现出优惠力度不够,可以考虑将优惠税率降至10%左右。还可增设西部地区的“特区”政策,对急需鼓励发展地区,如个别少数民族地区、西部边境地区建立“特区”政策,实行更“实惠”的优惠政策。

2、调整税收优惠结构。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已开始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应进一步推进完善增值税转型改革。鉴于西部地区财政困难,可以考虑制定一些配套措施,如增加财政补贴、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等,以弥补地方财政因增值税转型造成的减收,增强西部财政能力。同时,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严格敦促充分落实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西部大开发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以解决西部地区既要维持一定的财政收支又要企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冲突。

3、完善税收优惠方式。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对一些税种实行免征或低税率优惠方式,这种方式对西部地区众多盈利能力弱的中小型企业作用不大。可以考虑增加费用扣除、加速折旧、延期纳税、投资抵免等优惠形式,增强税收优惠的实效性。多施行税基式减免,贯彻经济、社会效益高、税收征管成本和企业享受优惠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审批核准程序,甚至无需程序,这也有利于服务型政府与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4、扩大税收优惠面。制定适合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目录,或在现行产业目录中增加特别条款,体现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将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必须占企业收入的70%以上规定适当调整、降低,以扩大优惠覆盖面。而目前税收优惠方式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这使得西部地区的微利企业所获优惠甚少。同时,享受“两免三减半”优惠的企业仅限于5个行业,而西部地区新办的广播电视、邮政等企业数量甚少,使得优惠面狭窄,应该更多地针对西部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应加大鼓励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如对基础设施、科教兴趣、吸引人才等方面加大税收方面的优惠。还应针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必将通过财政税收优惠等手段增加其发展速度,对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的延续是必要也是必然的,但是也需要多方的改革协调措施加以配合,从而缩减我国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马国强.中国税收[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9.

[2]王洛林,魏后凯.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张斌.西部地区运用财税政策吸引FD I效果的实证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赵恒.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评析[J].税务研究,2006.12.

[5]杨志勇.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发展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4.10.

F812.42

A

安徽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鼓励类优惠政策优惠
腐植酸新产业列入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有优惠!有靓货!房企铆足劲的“金九银十”来袭!
2019年国家发展产业调整将淘汰17项消防产品
读者优惠购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各城市具体优惠政策
把“优惠”做成“游戏”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召开《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