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跳水队备战重大比赛心理干预模式的理论建构

2010-03-03赵国明张忠秋

中国体育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

赵国明,张忠秋,李 坤

1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科学领域发表了大量关于运动心理干预实践的研究报告,而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5,7,11,13,14,18,19,20]。然而 ,这些研究大都侧重于从专业角度去介绍心理学工作者在心理干预中都做了什么以及在这些干预作用下运动员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在运动成绩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基本都停留在为运动队或运动员提供心理学服务情况的介绍,并没有对心理干预实施的背景、途径、参与人员、管理制度等相关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干预实施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和反思。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最终只能是走向盲目和低效,因此,在不断积累和总结运动心理学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关于实践的理论思考,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提升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水平,获得更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跳水项目的成绩近年来有目共睹,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的 163枚奥运会金牌中,中国跳水队获得了 27枚,位居各个项目金牌数之首。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更是勇夺 7金,被世人赞誉为“中国跳水梦之队”。这支队伍的长盛不衰与其科学、成熟的训练、科研和管理系统是密不可分。通过对第 27、28、29届奥运会中国跳水队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研究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其中涉及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心理干预的研究达到 13项之多,除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监控等干预方法、手段上的研究之外,还涉及心理训练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这些研究全部以中国跳水队这样一支世界冠军级的运动队为研究和服务对象,因此,对该项目运动心理干预模式的归纳与总结,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 20世纪 90年代以后,运动心理学家在借鉴已有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心理干预模式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多种竞技体育心理干预模式,主要是从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和运动心理学家之间关系的层面进行划分,这其中包括终身发展模式、儿童教育模式、多系统模式、家庭系统模式、整合组织模式、发展心理模式、婚姻治疗模式、社会教育模式和认知行为模式[12]。

纵观上述竞技体育心理干预模式,全部来自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竞技体育运动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运动员的行为与本土文化、社会特点关联密切。因此,在开展运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必须对西方的理论与概念重新审视,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特点进行考量,并进而尝试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运动心理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至今国内对运动心理干预模式的研究和报道至今仍属空白。而以中国跳水队这样一支成功运动队的心理干预范式作为研究案例,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从理论角度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运动心理干预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构建心理干预模式所遵循的原则

2.1 学派、方法整合

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实践者们逐渐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和方法能在所有情境下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心理问题[22]。在对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心理工作者始终坚持博取各家之长,根据实际问题需要不拘一格地选用不同学派的干预方式,或者同时取几个学派之长。

2.2 干预实施个性化

运动员作为特殊群体或所谓“超常人群”,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心理干预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不仅要以个体心理特点为依据,还需要以个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心理变化为依据[6,10]。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跳水运动员的心理干预都采用了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干预手段,以获得最佳预效果。

2.3 心理干预长期性和系统性

实践中,心理能力与身体能力、技战术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练习影响,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因此,中国跳水队的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也应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坚持长期、系统训练的原则。长期跟踪运动队和运动员,所积累的大量信息资源和良好咨访或合作关系,是准确把握运动员心理特征、监控和干预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4 心理干预的高时效性

为了节约时间,尽可能少占用大赛前运动员宝贵的训练和休息时间,对中国跳水运动员实施的心理咨询一般都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辅导谈话是目标导向而非问题导向,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引导来访者自己设定改变的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去做那些容易做到的事,以小的改变带出大的改变[26]。

2.5 采用符合时代特征的先进科技手段

在三届奥运会的备战中,心理学工作者能够成功为中国跳水队提供心理服务和技术支持,与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干预手段是密不可分的。以电脑、互联网、手机为媒介开发的便携式、流动性心理调节设备极大拓展了心理干预的时间和空间。

2.6 强调内外因互动的行为生态观

生态心理学 (Eco logical Psychology)认为,人类行为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行为的生态观 (Ecological Theory)则着重强调内外因的互动与平衡。人患心理障碍或疾病说明个体行为与环境配合不良,是生态系统失衡的结果[21]。因此,根据行为生态观点,在中国跳水队中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的同时,改变教练员及其他重要他人的观念和做法,始终是心理干预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

3 中国跳水队参加重大比赛心理干预模式的理论构建

3.1 基本心理技能训练

优秀运动员不仅要有超常的体能和高超的运动技能,还要有超常的运动心理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巨大心理负荷的压力下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正常、超常地发挥技、战术水平。因此,促进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提高并向超常发展,是适应竞技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12]。通过心理训练课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注意、情绪、思维、表象等心理过程的自我调控能力,引导他们在训练、生活和比赛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外来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妥善化解各种内、外冲突。

对中国跳水队实施的心理技能训练,旨在塑造运动员健康人格,在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培养运动员超常心理品质和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也是为备战后期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奠定基础,其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几种基本心理技能训练包括目标设置、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自我谈话。另外,还会定期利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自主教育等从其他角度对运动员应对策略和心智成熟施加影响。

目标设置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通常,心理工作者会与运动员共同设置正确、有效的目标,集中运动员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他们的活动,以此对其行为起到推动和指导的作用[17]。表象演练是跳水运动员日常训练和心理训练中最常用的心理技能,最主要的用途是改善和提高技术动作,并通过表象成功动作来帮助运动员提升自信,进入比赛状态[25]。另外一项对跳水运动员常用的心理技能是放松训练,通常以呼吸调节为主,呼吸调节被认为是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控制焦虑和紧张的方法之一[15]。自我谈话也被用来帮助运动员矫正不良动作习惯、集中注意、改变激活、建立和维持自信等[8,16]。

专题讲座是运动队领导根据运动员心理需要选择特定主题聘请专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讲座。专题讲座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使运动员关心的同一性的问题能够同时得到解决,有效缓解或排除其困扰。在此,涉及专题主要以重大比赛备战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或者运动员和教练员比较关心的心理问题为主。

团体辅导是以全队或训练组为单元的互动辅导形式,是在团体领导者或者心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形成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点、态度和行为。这也是消除共同问题和预防问题产生的最佳策略。

自主教育是指运动员阅读由心理工作人员提供的心理教育、励志教育资料,统一布置写读后感,并在队会和小组例会上进行分享和讨论。这样可以起到心理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的作用,从而改善心境、缓解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另外,此种方式的自主教育还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在备战的压力之下,使运动员强化归属感,使个体压力得到释放和分担。

3.2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而这种同情和资源的给予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从而达到缓解个体各类紧张心理状态的目的。研究者发现,社会支持水平影响着个体应对策略的特点[4],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与社会支持缺乏也存在正相关[9]。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压力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个体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也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1,23,24].

在中国跳水队心理干预过程中,社会支持是指运动员从运动队、亲人、队友、朋友、领导以及网络等处获得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跳水运动员年龄差异较大,虽然大部分已为成人,但运动员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上的依赖、情感上的依托,特别是几乎所有运动员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挫折体验的缺乏,使运动员需要有社会支持才能够避免其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包括家庭支持、集体支持和团体支持在内的社会支持一直是运动员心理干预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运动员从经济和物质上基本独立,家庭支持主要是亲子沟通,大部分跳水运动员的年龄阶段基本是处在情感“断乳期”的特殊群体,易出现孤独、寂寞、无耐感,由此可能会引起早恋、网络成瘾、游戏成瘾等现象,影响正常的训练、休息和比赛。从长远角度来讲,对运动员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随队心理工作者通过运动队管理部门或直接与其家长和地方体育局领导,采取信函或电话方式督促和指导他们正确实施亲子沟通,对于防治心理障碍发挥了积极作用。

组织支持包括人文关怀和对那些由于伤病和身体发育引起的训练水平下降的运动员提供技术支持。人文关怀就是对具有自卑和无助心理的运动员给予尊重、同情、理解和信任,并且给其提供丰富的信息、建议或指导。技术支持包括医疗护理、机能康复、心理咨询、技术分析、营养配方等科技保障服务。避免或减少运动员产生悲观、消极和被动的心态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和敌对等情绪,也就是说,在做好物质上的社会支持工作的条件下,必须从各个方面做好运动员精神上的支持。引导运动员客观地看待训练中的状态起伏和伤病、发育问题,对现状有理性的认识并接纳现实,积极投入训练并配合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争取尽快走出困境。

团体支持是指在心理工作人员的引导和鼓励下,组织全队运动员和教练员开展思想交流、问题讨论、心理支持等活动,用以克服遇到困难的运动员产生自卑和无助心理。实践证明,队友的理解和沟通,其他教练员对自己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看法,对难点问题特别是长期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具有非常好的改进作用。

从社会支持的分类来看,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尊重支持的资源非常广泛,而且这些资源的社会属性可能使其内部有着复杂的关系,包括所有与运动员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人,如公众、媒体、队内工作人员等。跳水队中能够为运动员提供信息支持的包括领队、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等,充当社会性伙伴的包括队友、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等。工具性支持可以从家庭、跳水队、运动员所在地方体育机构、赞助商等方面获得。此外,具有明星效应的奥运冠军运动员与非知名运动员获得社会支持的渠道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运动员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非常广泛,而且这些支持资源往往具有非常复杂的交互关系。各种支持资源都有可能在赛前备战过程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里对运动员提供支持或施加影响,这其中还包括负面的社会支持。因此,社会支持虽然会在运动员赛前备战过程中给问题解决带来积极影响,但心理工作人员要全面把握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进行甄别,为运动队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意见。例如,建议通过跳水队领导与运动员家长和其地方体育局领导进行座谈的方式,以便使他们在赛前备战期间,用合理的方式与运动员进行沟通或提供支持;还建议经常组织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以及所有与运动员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就赛前备战这一时期对特定运动员采取支持策略、信息回馈保持一致等。

3.3 个性化心理干预

个性化心理干预是指根据运动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计划,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手段和方法,使问题有效得到解决的过程。这类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理咨询、专门化心理训练、个性化行为程序的设计、心理治疗等。

跳水运动员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与运动员面对面或通过网络、短信等形式进行的,以此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成长、提高适应能力并改善心身健康水平。

专门化心理训练是根据运动员需要或者针对问题进行的心理训练,采用的方法包括生物反馈训练、放松训练、注意集中训练、表象演练、自我谈话、心率变异训练等,利用针对性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实现赛前备战所需的理想心理状态。例如,通过对运动员存在问题的难点或重点动作环节进行技术分析,制定正确动作的表象脚本,进行表象演练,帮助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等。

个性化行为程序是以跳水运动员自身的成功竞赛体验和行为特征为依据,将他们自发性的调节行为和心理技能进行提炼、优化和训练,根据已有理论,依照个人习惯设计动作操作前行为程序,帮助运动员在处理好赛中动作操作前十数秒内的心理状态或外界干扰,从而促进竞赛表现。

心理治疗是跳水队根据运动员赛前经常出现的问题,聘请临床心理学工作者采用按摩、高压氧舱、音乐治疗、发泄室等物理手段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3.4 各干预途径之间的关系

从干预对象——运动员角度看,心理技能训练是面向全体运动员的干预内容,社会支持和个性化心理干预主要是针对出现问题的运动员,三种干预途径具有套叠关系(图 1)。从运动队建设和管理角度看,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根本解决运动员心理障碍问题,经过这三个途径的干预是最佳选择,单一途径的干预作用具有暂时性、表面化的缺陷,而且从运动员培养的长远角度讲,塑造健康人格也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干预介入。

图 1 心理干预途径关系图

将社会支持和个性化心理干预放在心理技能训练基础之上,干预效果具有长期性且有深度。全部运动员都有通过各种心理干预途径接受心理干预的机会,有一般问题的运动员通过社会支持或个性化心理干预某一途径解决问题,而问题较为严重的运动员则需要通过社会支持和个性化心理干预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来排除其心理问题。3.5 建立不断完善和人性化的干预机制

干预机制是干预模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干预工作正常运作的实施者和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体。运动心理工作者在对运动员实施心理干预必须是在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组织资源、挖掘教练员和运动员自身资源来提升心理干预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运动员心理干预工作应该成为高水平运动队日常训练的内容之一。随着管理层、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对运动心理干预重要性认识和对心理干预效果的认可程度的提高,运动心理干预工作必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4 中国跳水队备战重大比赛心理干预的模式系统

中国跳水队备战重大比赛心理干预模式系统同时具有发展性和补充性的功能特点,每种干预途径及所属的方法、内容、实施人员和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作用。除了图 2所示关系之外,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心理互动关系非常密切,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的心理状态和方式方法,都会直接或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和提高教练员心理健康水平,丰富教练员的心理学知识,提高教练员的心理学意识甚至素养,将是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干预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此外,对运动队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其他专业科研人员等所有参与备战的、与运动员有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都应该进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使其了解重大比赛之前应该如何与运动员交往,营造良好的赛前心理环境,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干扰,事实上,这也属于重大比赛前运动心理干预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 2 中国跳水队备战重大比赛心理干预模式系统图

5 高水平运动队备战重大比赛心理干预模式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1.1 干预实施牵扯因素较多,过程复杂

事实上,本文构建的心理干预模式只是对一支高水平运动队在备战中实施心理干预过程的总结和描述,期间,心理学工作者的诸多工作都是与运动队管理者、教练员等其他相关人员配合完成的。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的心理干预模式只能称其为“心理服务模式”,因为从心理学研究角度,该心理干预模式的可控性还比较差,更多情况下,心理工作人员无法按照专业要求严格实施干预措施,势必对干预效果产生影响。这需要心理学工作者思考如何智慧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来实现心理服务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干预机制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5.1.2 干预缺乏发展性

此干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备战过程中心理干预的途径、方法、内容等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心理干预服务于比赛,服从于备战。从运动队建设、运动员培养的长远角度来看,目前构建的运动心理干预模式是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的。运动员心理干预的意义不仅是解决其在赛前、赛中这一特定时期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合理认知周围环境并形成良好的适应;理性面对各种挫折并能够积极应对;通过学习独立解决困惑,实现自我成长等诸多随个体成长而出现的与之相匹配的心理发展,使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接受的心理干预能对其一生受益,也就是说,运动心理干预应该注重运动员心理潜能和人格的完善,而不仅仅停留在解决赛前常见心理问题的层面上。换言之,心理干预应该更加重视运动员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运动员心理潜能,实现心理能力的超常发展。

5.2 展望

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在高水平竞技训练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跳水运动员心理干预工作也必将向着科学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虽然重大比赛各方面的重要意义不会变,但运动员心理的发展和心理需求也会同时代的变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有不断丰富跳水运动员心理干预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满足其客观的需求。

[1]宫字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 1994,2(2):34-39.

[2]蒋志学.必须重视2008年奥运会的科技保障工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46(4):6-7.

[3]刘淑慧.优秀运动队心理科技服务——10年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4):13-19.

[4]李伟,陶沙.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68-73.

[5]马红宇,王斌.对皮艇高级运动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4,28(3):67-69.

[6]邱芬,姚家新.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50-54.

[7]姒刚彦.运动心理学即时临场支持模式探讨[J].体育科学, 2003,23(6):97-101.

[8]唐征宇.论自我谈话技术在应激控制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35-37.

[9]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26(5):908-990.

[10]王新胜,顾玉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11]许小冬.为部分中国优秀运动员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一般程序及基本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4):18-20.

[12]颜军,陈剑锋.对我国运动员心理咨询模式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7,28(2):77-80.

[13]张忠秋.增强我国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比赛心理能力发挥的综合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6):91-96.

[14]张忠秋,赵国明,刘运州,等.中国跳水队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心理训练与监控[J].体育科学,2009,29(11):8-14.

[15]张忠秋.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05-106.

[16]罗伯特·温伯格.网球心理训练[M].张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13.

[17]张春兴.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93.

[18]周成林.备战 1998年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赛心理公关服务实施过程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84-87.

[19]赵国明,张忠秋,姚强.赛前行为程序对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竞赛表现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03-107.

[20]赵国明,张忠秋,关晓宝.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在运动心理咨询中应用评介[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61-67.

[21]BAKER R G.Habitats,Environm ents and Hum an Behavior[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8:79-81.

[22]COREY G.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 therapy [M].California:B rooks/Co le,1991:157-169.

[23]COHEN S,W ILLS TA.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85,98(2):310-357.

[24]GRETCHEN M R.CHR ISTINA M.Use of social support:gender an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J].Stero ls,2001,44:437-459.

[25]KATHLEEN AMARTIN,SANDRA EMOR ITZ,CRA IGR HALL. Im agery use in sport:literatu re review and app liedmodel[J].Sport Psychol,1999,13:245-268.

[26]WALTER J L,PELLER J E.Becom ing Solution-focused in B rief Therapy[M].NY:B runner/M azel Pub lisher,1992:11-23.

猜你喜欢

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