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口门水库区浸没分析方法
2010-02-24陈东
陈东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1 水库概况
石头口门水库位于第二松花江水系支流饮马河上,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工程规模为大(I)型水库,是下游灌溉和长春市城区供水的重要水源地。
水库坝址至四家子、波泥河子段(近库尾)为低山丘陵区,坝址下游1.5 km为松辽平原沉降带(Ⅱ)东部边缘,库尾为伊通-舒兰地堑(Ⅰ2),本区地层主要以侏罗系凝灰岩为主,其次有二迭系板岩,局部有大理岩和海西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层广泛覆盖其上并在库尾形成深厚的覆盖层。水库正常高拟加高1.75 m,水库区的浸没预测成为突出问题。
2 水库区浸没区现状
2.1 水位187.25 m时浸没区现状
水库建成至今已运行40多年,库水位变化在181.60~189.34 m之间,原设计报告中把浸没范围预测至高程188.25 m。
库区四家子乡、双阳城区、万昌乡、官厅乡位于一级阶地上,地形平坦,倾向库岸坡降0.5%~1.5%,地表高出河水面2~7 m ,地面高程187~198 m。两岸为大片耕地,由于灌溉,纵横排水沟交错,地表形成良好的排泄条件。通过库区调查及访问居民,在经历正常高水位条件下,这一高程上居民居住条件良好,土地以水田为主,旱田次之,其产量未受地下水位影响,也未产生大面积的沼泽化及盐渍化,未见浸没现象发生。
饮马河两侧由于有旧河堤,且强排设施失灵,地表水排泄不畅,局部有沼泽发育。
2.2 水位189.00 m的浸没预测
地下水临界深度按不同类型作物正常生长情况,及建筑物为民房等特点确定,临界深度有所不同,结果见表1。
表1 地下水临界深度表
根据地下水临界深度,区内农作物水稻、民房、公路基础已坐于上层滞水影响范围内,水库正常高水位增至189.00 m,按原报告结论,浸没范围预测至高程190.00 m,将有大范围耕地、建筑划入浸没区。因此,应根据水库区地下水特征,计算粘性土中的含水带厚度变化,重新判定浸没范围。
3 水库区工程地质概况
3.1 地貌及地层岩性
按成因类型分为冲积堆积地形和构造剥蚀地形2个地貌类型,按成因形态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地貌形态单元,库区主要由花岗岩、砂砾岩、第四系松散层组成,见表2。
表2 库区地貌类型及物理地质现象简表
3.2 水文地质条件
水库区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按含水层的特征分为粘土的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及中砂、砾质粗砂、粗砾层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4种类型,见表3。
表3 水库区地下水类型简表
4 粘性土中地下水位变化的计算
水库区地层为双层结构特征。上层为厚层粘性土,渗透系数 K=8.20×10-6~3.55×10-7cm/s,为极微透水层,下部中砂、砾质粗砂,属中~强透水层,含水层为承压水。根据粘性土孔隙中,水要在一定的水力坡度下才开始渗透的原理。利用式(1)计算在库水位升高引起承压水渗入粘性土中的升高值,而形成的粘性土含水带厚度M。
式中:M——含水带厚度,m;H——承压水头,m;I0——粘性土最小起始水力坡度。其值是通过野外(钻孔或探坑)实测及室内试验(饱和度)综合分析确定的。
5 浸没分析结论
5.1 四家子乡地段
该地段位于库区左岸双阳河的一级阶地上,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较发育,具有双层结构特点,上部为粘土、淤泥质粘土层,厚为2.50~6.50 m,下部为中砂、砾质粗砂,揭露层厚6.00 m。修建围堤后,库水位在189.00 m,含水带厚度为2.50~5.00 m,地下水一般埋深1.60~3.20 m,大于地下水的临界深度,不会产生浸没问题。
5.2 双阳区地段
该地段位于饮马河左岸及双阳河右岸的一级阶地之上,地面高程189.00~193.00 m,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具有双层结构特点。上部粘土、淤泥质粘土,层厚为1.20~10.80 m,为微透水层;下部的砾质粗砂,构成主要含水层及强透水层。当库水位增至189.00 m时,地下水壅高后埋深0.20~4.00 m,该区以水田为主,大部分地带地下水未达到临界深度,浸没问题不大。只是在马场强排站形成约0.50 km2的积水洼地。
5.3 官厅乡地段
该段位于岔路河右岸广阔的一级阶地上,地面高程187.50~193.00 m。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较发育,具有双层结构,上部粘土、淤泥质粘土,厚度为1.00~5.00 m,为微透水层;下部中砂层厚1.40~4.20 m,砾质粗砂层厚大于14.20 m,构成主要含水层及强透水层。当水库水位增至189.00 m时,地下水壅高幅度为0.73~1.38 m,埋深在2.60~3.00 m,其埋深值大于水田及居民建筑物的临界深度,地表排泄条件较好,不易产生沼泽化和浸没问题。
6 结语
研究区地层为双层结构。上层为厚层粘性土,为极微透水层;下部中砂、砾质粗砂含水层为承压水。上层厚层粘性土存在上层滞水,受承压水作用,粘性土含水带厚度随承压水头变化,粘性土含水带厚度变化可判定是否产生浸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