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中国经济形势预判等

2010-02-21

新广角 2010年2期
关键词:王朝葡萄酒

[周其仁观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经济会怎么样,我大概提三个判断。

第一、经济速度不会有大问题2009年你看这个账很简单,投资增长30%,消费增长15%—16%,进出口是下降20%,这三个数加到一起是今年GDP保住8%的增长。今年消费掉不下去的,很多人说消费弱,是没好好分析,中国的消费其实不弱,车、房卖得这么好,怎么能说消费弱?中国还是没有对路的商品和服务,要有好的对路的商品服务,中国的消费还会旺,我相信这一点。

只要出口回升——现在看来出口会回暖,因为美国只要一稳定、欧洲一稳定,中国的出口就会上来,因为这是基本面,我们现在顶多是10%的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这个落差足够大,比较优势足够大,即便打点折扣搞点贸易保护主义,还大有生意可以做。

我现在觉得越来越不能批判高度依赖出口,该出口还得出口,因为出口生意那个商业网络非常好用。我们的改革某种程度就被我们这几年高出口掩盖住了,国内改革就是难,国内生意建立信任多困难?做一档生意你得喝多少酒?国际生意不要喝酒的,发传真就做的,这就是差别。那你说你做什么?但凡出口有机会还是出口,不要随便批这个东西,这是比较优势。所以我认为出口如果从负20%变成负10%、负5%甚至变0,明年GDP应该是10%到12%的增长率。

即便出现一些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欧洲、美国银行又扒出一个洞,又一次冲击,中国其实后手还有。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现在在所有主要国家当中,就这么花钱还是好的。政府的本钱还是蛮厚的,你还可以再发债,你还可以再印钱。

第二、支持我们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没有变

1全球化比较优势,这个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次冲击,调整一下还会在很大程度回来。

2周内有巨大的产业转移机会。这一波冲击以后,我现在到很多地方去就看一条,高速公路上有没有车。在东部、在浙江、在江苏有几次走得心里发毛,全部是公务车,看见一个卡车我就鼓掌。你到西部去看看,到重庆、成都去看看,旺得很,中国产业转移这个戏,叫腾笼架鸟,叫寻找新的低成本地区,就这件事就可以撑GDP增长好几个点。

3城镇化加速。现在大城市都堵车,谁见过萧条还堵车的?所以城市基础设施你就干吧,不会出大错,你就修地铁吧,这个不会出大错。因为萧条时候它都供不应求,等到经济稍微一回来它可不要变成瓶颈嘛,城镇化的投资是巨量的投资,很小一片面积就可以投很多钱,看看东京就知道中国还早着呢。东京最密集的地区,地下5层地铁,5层地铁底下第6层修地下高速公路,上面是100层、200层的楼,现在是说把横向的流动改成纵向的,不是从郊区住到进城上班,是从高楼下楼上班,然后再下楼就进电影院、进餐厅了,进地铁。有高速电梯把人组织起来,东京进行新的城市化的试验项目,各位关注一下。这里中国土地少、人口多,这种事情还需要多少钱进去?所以我也不主张随便批投资过多,你只要有回报投资就投吧,反正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你还得在这个国土里头好好放钢、放水泥、放石头,且放呢,早着呢,不用去发愁。2008年10月份我就认为衰退的可能性等于0,现在这个变量我是挡不住要乐观。

第三、全球性结构失衡也会复苏的

这个世界不可能跟过去一样,也不可能经过一次金融危机就把它完全调过来。现在讨论美国怎么提高储蓄率,中国怎么增加消费,这个话都可以说,但习惯养成不容易改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你看就这么点收入他储蓄率就很高,美国教授都搞不明白你们怎么活的?也买了车了,也买了电视机,银行账户里还有那么多钱。你看拉丁美洲的人有钱吗?他没有什么银行账户的,有一块钱就买啤酒先喝了再说。这种东西你以为是金融危机就能改变?我是不太相信。所以这个结构跟危机之前会有一些变化。比如中国的政策会高度重视内需,但是也不会一下子把这种基本的盘面改变了。

第一个判断就是政府政策的判断,中国的政府第一位还是保增长,2008年往下冲还是给当局很大的心理决策的压力。中国还是小平同志那句话“发展就是硬道理”,中国所有的矛盾最后就是要靠增长速度来抢时间,来争取一个平缓的过程慢慢解决。这个基本的战略不会改变。第一位保增长,同时也会担心和防范保增长的那个代价,那个失衡的冲击。

第二是所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的口号。其实质的动作不会那么太多,它是一个慢变。这里头会有机会,但是在项目层面上,不可把这些机会看得过大。尤其是搞新能源、低碳,这个都是非常困难的主题。但增长、发展、就业,还是基本的主题。第三是深层次的改革,中国真正通过重新界定权利来改变收入分配,这个潜力非常大。我在成都做的研究,农民土地转让权,你给他界定好了,这可以释放很大一块收入。这些事情全局放开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个政府太忙了。局部有可能形成气候,这个局部形成的气候对全局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最后是所谓宏观调控会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CPI还是负的,所以不要紧。但是真到CPI要冲上来,真到资产市场价格太离谱,我相信这里面的经验教训也会吸收,所以不要听说口号,说变就会变。只要那个现象出来,就会采取措施。宏观调控上会有很大的突发性,这是我对政策方面的探讨。所以整个经济形势我认为增长速度不会有问题,那么所谓失衡我们还有很大程度依赖于出口,依赖于全球化,同时加大国内的投资,加大国内的消费,大概是这么一个局面。政府还是以保增长为主,兼顾这次救市后果的逐步退出,所以会有很多矛盾的声音,会有很多彼此冲突的信息,今后几年在宏观层面上都会出来,我们要审时度势好好来看。

调结构是同自己的过去和解

[邵宇观点]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发展的新故事和新征途,才刚刚开场。2010年中国经济由非常(艰难)时期进入转折时期——对内,面临即将关闭的人口红利窗口(如果不调整生育政策的话,大致在2015至2020年),届时恐怕城市化和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中国人就会未富先老,使得经济进入一个低水平均衡和中等收入陷阱。对外,则面临日益缩小的全球化红利窗口,贸易摩擦、汇率升值进一步压缩中国制造的销售市场和利润空间,外向型经济的成长空间受到制约。

调结构仍旧困难重重

突出重围的方法是唯一盼——结构调整。调结构仍旧困难重重,这是个每次必谈,还得再谈的老话题。调个结构咋就这么难呢!因为生成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原因是路径依赖的,它的核心实际上是被张五常称为所谓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的——县竞争制度——CDP锦标赛。中国有2861个县级行政区,在财政分权,行政集权的现行体制下,几乎每个县都制定有自己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都在招商引资,都想上产能(不管是先进还是落后),都在搞基建争项目,要融资获取资金(不管是卖

地、从银行借还是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渠道),正是这种力图造福一方和获得行政序列上升奖励的比赛所激发出来的各级各地行政主体的热情,加上普罗大众实现求富愿望的干劲,成就了中国这30年让人瞠目结舌的快速增长。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还分在不发达国家组的选手,30年跌跌撞撞一路狂奔,居然跑出了个全球团体总冠军。但在另一方面,这个GDP锦标赛制度,也产生它的各种副产品——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盲目追求城市形象,基本建设战线拉长,土地财政依赖性过大,政府人员、机构冗余,税负全球第二,地方财政风险上升——中国目前经济中各种弊病都由此而来。众所周知,由于存在合成谬误,个体最优未必全局最优,中央和地方始终存在着政策博弈,每当中央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困扰已久的问题时,棘轮效应每每显现——扩张简单,总量压缩和结构调整费劲。有时中央被迫动用行政手段,或者国进民退,费时费力,收效甚微。

优化制度扬长避短

怎么办呢?是不是放弃以GDP考核的这套县竞争制度呢?答案是否定的。要做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制度来实现扬长避短,为了继续保持这个制度的优点——鼓励地方上的发展干劲,同时去掉由于“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带来的盲目性和控制整体风险,操作上无非两条线索:

一是减少竞争主体总量,减少GDP锦标赛的参与选手数目。例如目前在浙江、安徽等18个省试点的省直管县模式,就是通过减少行政层次,力图推动财政和行政上的双直管。最近一年,中央政府一直在批复都市圈或者重点建设区域的整体规划,使得中国经济布局的三纵两横呼之欲出,沿海线——京广线——兰渝成昆线——长江黄金水道——陇海北疆线,在这些线上布局的40至50个超级城市和都市圈将成为未来参与竞争的主要选手。当新一轮重点建设和城市化集聚在数目有限的超级都市圈及其周边卫星城镇系统时,抓大放小就会强化中央政府的协调指导能力,也更容易实现政令畅通。

另一方面,在这些新的(超级)城市实施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会使得行政层次扁平化,极大的提升行政效能。而且如果进一步的投资都限制在这些有限的重点建设区域,投资密度和强度的提高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虹吸效应就会全面显现,辅助于放开户籍、提供廉租房等城乡统筹政策,人口和产业自然就会开始聚集,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到渠成,从而有可能真正实现在聚集中走向平衡增长。再辅助于改变竞争主体行为模式的考核机制,例如在现有考核指标体系下增加考核民生方面和考核同环保节能潮流相适应的减排指标。这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潮流又可以敦促决策主体统筹考虑,使得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更趋合理。

调结构考验决策者智慧

政策看点——在操作层面,完成结构调整目标,依旧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他们必须灵活穿插着同时运用市场和行政两套手段去完成任务目标,例如在实体经济方面,考验规划官员的统筹能力,投资官员的项目甄选能力,商务官员的政策引导能力;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则要求央行官员做得更好,超越简单总量政策(基调宽松),精确打击热钱和平息经济中的过度流动性和投机性;超越仅仅关注主要反映食品价格导向和产能过剩结果的CPI,而关注用美元衡量(被迫缓慢升值)的核心资产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性。

更大的视野——结构调整实际上意味着同自己的过去和解,是在历史并没有被终结后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它理应是集约的、可持续、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的。

中国不是金融危机的大赢家

[叶檀观点]经济评论人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金融危机最大赢家:中国》的文章中有如下表述。这个国家或许是本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就在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先后熄火之际,中国经济却一路高歌走过了这场“大萧条”。预计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现在这个国家正在将手里的资金派上用场。从沃尔沃(Volvo)到悍马(Hummer),再到上周正式提出收购的Corriente Resources,中国企业正在世界各地抢购着业务和资产。与中国并列在荣誉榜上的除了阿兰·穆拉利(Alan Mulally)这位福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比兹·斯通(Biz Stone)这两位IT界的人士外,其他都是金融、投资方面的巨擘。

从经济数据看,中国确实可以称为一枝独秀,但背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许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来修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恶化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央企攻城拔地,在煤炭资源整合、资本市场融资、房地产等领域无往不胜。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披露,2009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将达到7500亿元,而在2009年初,中央企业上报的预算中,利润总额相加不过4000多亿元。2009年央企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获益者。2009年沪深两市IPO融资1856亿元人民币,而央企在境内外IPO融资额为1558亿元。如MIT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所说,中国的做法是国有企业代替私营企业。撇开敏感的国有、私有不谈,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结果,低效率企业大面积取代高效企业。严重的问题是,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美妙与央企盈利的增加,基于改革三十年权贵主义积弊难除,国进民退与民粹主义思潮结合,被视为社会重获公平、整肃腐败、减少污染的良方,获得了不少喝采声。集规划经济、局部市场化、垄断经济于一体的经济模式,由此贴上了成功的标签,在民族自豪与底层不公平的躁动中,获得无数拥趸。

中国还收获了部分仇恨。曾经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如今的政论家保罗·克鲁格曼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专栏文章标题就是《属于中国的新年》,文章将美国就业低迷、债务过多的责任推给中国,认为要摆脱困境只能与中国打贸易战,他用赞赏的口吻引述最近去世的凯恩斯派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话说,当就业“低于充分水平”时,重商主义政策实际上是恰当的。和中国打贸易战?克鲁格曼显然在虚张声势,两个拥有核弹的国家不至于疯狂到大打核战毁灭地球,中美大打贸易战将毁灭全球经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克鲁格曼说出了不少重商主义美国人的心声,他们希望扼制中国的出口能力。这股力量不可小觑。而在中国国内,借助2009年可怕的货币发行量,已经形成了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最大的泡沫,不少城市房价翻番。经过2009年的一轮扩张,事实上中国继续实行经济扩张政策的内生动力已经不足。以银行为例,如果不补充资本金满足银监会提出的最低标准线,则中国的银行业今年投放信贷的能力将受到严重约束。由此,新年伊始,中国国有上市银行再融资风声又起,有数位消息人士称,中国银行正准备再融

资200亿人民币,而这应只是该行再融资计划中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为了中国银行业有继续向大型项目与企业贷款的能力,他们得找到新的投资者。

在中国经济数据复苏的进程中,还顺便帮助了大宗商品出口国。目前大宗商品与美元渐行渐远,而与中国需求越走越近。资源出口大国首先走出衰退阴影,澳大利亚等国还有余力率先加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确实有所收获。最大的收获是,中国在全球业已展开的资源收购行动在金融危机期间大大加快,涵盖煤炭、原油、铁矿石等所有领域;中国汽车等制造行业正在积极并购全球的知名品牌。其次,此次拉动经济投资的基础建设以轨道交通与节能工程为主。危机过后,我们将以通胀的代价留下遍布全国的高速轨道交通网,留下足以夸耀世人的智能电网。简言之,中国在危机中收获了漂亮的经济数据、工程项目,为未来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却未能在制度建设上、创新能力上有寸进之功。这当然不是因为中国人天性缺乏创造力,恐怕与有些人迷信工程进步与经济数据提升足以笑傲世界,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低效的国企与行政管理领域有关。

酒的王朝

王朝:高端不高价

白智生心目中的“王朝”

王朝,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曾凭一瓶半干白打下了江山,又因稳定的产品质量树立了极佳的品牌形象,赢得了行业三甲的位置。2005年,白智生主政王朝,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品牌形象与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市场营销与开发……一系列举措,让王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葡萄酒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并且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谈起王朝,白智生津津乐道。从王朝建立到现在,其看法有两点:一个就是她本身的起点比较高。王朝和国际上著名的人头马集团合资,而且是全中国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之后,王朝一下子就和国际上最先进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结合在一起,然后进行葡萄酒生产,在这个过程中,王朝学习到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二,王朝在建立之初,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起到了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在王朝之前,国内的葡萄酒生产,基本上都是勾兑葡萄酒。从我们和法国人头马公司合作以后,才真正走向了全汁型的、典型的靠葡萄自身发酵,然后做出来的干型葡萄酒,应该说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葡萄酒理念。王朝在改革开放之初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效果还不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王朝在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了较为高端的产品形象。

高端化是王朝追求的最基本的一个点。高端化,并不意味着就是高价格,产品是不是做到名副其实,这很重要,做高端化的前提首先就是酒的质量必须要高。王朝现在的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是质量,产品质量必须过硬。葡萄酒是一个国际化的产品,五大洲、四大洋,无论哪来的人,一尝就能知道你这酒的好坏,所以你要和国外进行合作,必须把酒的质量做好,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一个大前提。二是营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葡萄酒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生产厂家不仅要不断提升葡萄酒的质量,还要从整体上来培养人们对酒的认识和消费习惯,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品牌,喜欢我们的产品。所以,对王朝来说,除了抓产品的质量以外,也应该去抓营销,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谈到合作,白智生认为,这种合作仍然有他的优势,同时王朝也有她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和人头马合作,得以掌握一些与国际交流的先机。从2006年到现在,我们和一些国际上的大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的战略协议,使王朝快速进入了国际化进程。例如,和法国最大的圣格安橡木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和意大利著名的贝塔拉索葡萄酒设备制造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和欧洲最大的葡萄酒经销商吉赛福集团签订了战略协议;最近又和世界第三大葡萄酒生产商——美国的TWG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一连串战略协议的签订,得益于王朝有这种与国外企业合作的先例,国外很多大的企业集团都愿意与我们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条正确道路,通过这条道路,能使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向世界。另外,国外的真正好的葡萄酒,也更方便进入中国,实际上这是一种双赢。

在某些方面,王朝做得确实还不够,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比如,现在外面一直在讲酒庄,国内也有酒庄联盟,王朝为什么一直没有加入?还有什么小产区、树龄等等,王朝怎么没有?当然,这些眼花缭乱的新名词,我个人看也需要总结。但是,对于王朝来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如进一步提升他的品牌形象,提升他的社会影响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面对市场,王朝的管理层也正在精心研究,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葡萄酒行业的竞争。比如说,过去王朝没有市场部,但从去年开始,王朝专门成立了市场部;为了和国内国外的品牌进行深入合作,成立了品牌拓展部;再比如在提升葡萄酒的质量上,王朝和人头马公司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合作,专门建立了王朝酒堡;同时也在继续扩大这种合作关系,王朝和法国的蒙田酒堡建立了合作关系,结成姊妹堡,今年下半年,王朝准备在那儿出“DYNASTY·蒙田”葡萄酒,十月份推向欧洲以及国内市场,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完善王朝的品牌形象;同时,王朝和美国著名的奥美广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来源中国葡萄酒信息网对王朝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的整体品牌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所有这些措施,就是想对王朝整体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提高。

对于王朝的未来,白智生描述了他心中的宏伟蓝图。他指出,王朝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企业的目标:建立一个国际化、现代化、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第二,未来五年,王朝的葡萄酒产量上要突破十万吨;第三,未来五年,王朝要实现总体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王朝从建厂到现在,每年的发展速度在15%-20%之间,有些年甚至超过30%。白智生认为15%-20%的发展速度是比较正常的,有机会可以高速发展,但是总体上还是要稳定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做。谈起王朝白智生充满信心,我们的技术过关,我们的管理严格,市场上,我们将做得更快一下,在适应新的形势方面更好一些,王朝将是一个很好的百年老店、千年老店,一代一代的王朝人会继续努力下去。

猜你喜欢

王朝葡萄酒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Summer Is Coming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五名足球运动员
王朝的个性
自酿葡萄酒的危害有哪些?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砸酒瓶
进口葡萄酒压境
第九讲 教你如何醒酒
酒水相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