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九法
2010-02-18刘志新
刘志新
近年来,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发生频繁,因校园伤害事故而引发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多,而且不少案件最终进入诉讼程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针对当前各类学校伤害,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体育课发生的事故要占去全部学校事故的30%~40%。几乎每一起事故,校方都负有部分或全部责任。而学校往往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谁出事谁负责,如此一来可苦了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增强学生体质,一方面又担心有伤害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又要承受经济负担及心理上的强大压力,体育教师如履薄冰。因此,要正确对待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完善保障机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一名体育教师,在其体育教学生涯中,不管如何防范,要想在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和高风险体育课中不遭遇突发意外事故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意外事故的多样复杂和难以预料性,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如何避免学生因为失误受到伤害,如何把受伤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是体育教师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有以下9点建议。
1 进一步健全法制
面对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学校、教师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对此,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都没有确切具体的规定。可借鉴《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草案)》,依据当地实际,加强学生伤害事故的立法工作,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哪些责任应该学校负,哪些又是学校不应该负的,这样一旦体育课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就可依法客观公正分清责任,及时妥善地处理,既可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又有利于维护学校、教师的正当合法权益。
2 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新的教学对象,要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体检情况登记表、访谈、测验等途径,知晓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水平等情况,使教学有的放矢。对原有教学对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彼此关爱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包括生理、心理等状态,及时掌控和调节教学进程。
3 要有安全意识,精心备好每节课
在备课时,首先要有安全意识,要分析教材本身存在的风险,充分考虑安全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并在课中严格执行,确保学生“安全地进行练习”。对高冲击性的练习,更要反复思量,考虑周详。其次要提前到达练习场地排除隐患,如沙坑是否平整、松软,单杠是否牢固等。再次是练习场地的布置应便于观察学生,尽量做到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互不干扰,变换教学内容时应便于和在控制下调动等。
4 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许多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保护与帮助的缺失造成的。要营造互信互助、安全练习的教学氛围,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对有风险的动作要做到“有练习必保护”。有两点值得注意:1)保护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先培养骨干后再展开教学,如鱼跃前滚翻;2)不断改进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保护更到位,帮助更有效,如山羊分腿腾越。传统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保护者站在落地点附近,从侧面扶住学生的背部或上臂。笔者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脚的随上和后撤动作,使静态的保护变为动态的保护,其保护与帮助的效果得到提高。
5 教师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对存在异常情况的学生既要及时了解情况,同时也要善于引导解决问题。如在体育课中有学生感觉身体不适,又没有向教师说明还继续参与练习,这就存在安全隐患,教师要及时了解病情,并劝其退出激烈的活动。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在教单杠、双杠时,教师要特别留心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运动量的大小,避免事故的发生。
6 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这样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急救处理和治疗。在教学中不但要选择好保护的位置、保护的方法,而且要有良好的师德,一旦发生意外,教师要以最快的动作抓住学生的手臂或抱住身体,宁可自己受伤也要全力抢救学生。
7 做好大型赛事保护
组织大型赛事,要向学生宣讲积极参与为主,竞争为辅,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道德风尚,讲解比赛规则,切忌争强好斗。如:中长跑项目严禁从内道挤撞超越对手;接力跑交接棒后不要妨碍邻道队员;投掷项目比赛时,拉警戒带以防学生近距离观看被器械所伤;篮球比赛中重团结,讲配合,显战术,严禁不合理的伤害性身体冲撞。
8 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修整、维护和改进工作
要保证场地平整无杂物,光滑度适宜;器械完整,质量合格。例如,要进行体操和游戏项目教学时,可在水泥篮球场平铺一层胶皮,既经济又实用,即使学生意外摔倒也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也可以利用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以弥补校内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如遇上课班级多,练习项目、场地发生冲突,应及时调整,以防学生相互冲撞或被器械砸伤。
9 加强对体育委员和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通过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加强对体育委员的培养,同时培养各班的体育特长生,适当给他们“开小灶”,使他们成为各班的体育骨干和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