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艺术
2010-02-18周平
周平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当今人才发展的趋势正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所以中小学音乐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就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音乐课的重要性,掌握音乐教学过程的教学艺术。
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较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但在许多中学音乐课堂上,教与学出现脱节现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似乎懂了许多,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1 音乐教学要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摇篮和基地,课堂教学的成功,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的活动中去,让他们能在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其次,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规律和方法,将打开音乐的钥匙交给学生。在进行歌唱、音乐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习、乐器教学时,应主动贯彻音乐教学方法原则的灵活运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轻松地接受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而音乐课正可能发挥调节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音乐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素质,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
音乐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美育教学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诱导者、传播者和开发者,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音乐教师如果是一个道德高尚、知识丰富、体格健康、灵心美好的全面自由发展人,那么他必然能培养出心理健全、性格完美、个性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为他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与楷模。
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好与坏,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由歌唱、音乐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习和器乐等几个部分组成,它们既有各自的知识、技能特点,又互相依存、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很好地掌握各门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特别是教学中必须有扎实的键盘弹奏能力,很难想象连课本歌曲的伴奏都弹不好会上好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实践调查证明,很好地利用乐器伴奏教唱歌曲要比少用或不用的效果要好得多。
3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与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普遍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声乐、器乐的各种演唱、演奏形式及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聆听古今中外音乐珍品,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知识。
4 教育理论创新带来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新课本出现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在一些教唱和欣赏课目中加入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如《七子之歌》《东方之珠》《爱的奉献》……而音乐教学理念的改变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改变,大胆引进一些健康向上、有一定思想教育意义的通俗歌曲、校园歌曲,从而达到扭转学生对音乐课的不良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的目的。
5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用心灵去感悟音乐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而音乐是最情感化、精神化的艺术。音乐不像语言文字那样能表达明确的概念,音乐阐述的是具体思想,它最主要的功能及特点是情感的表现和抒发。通过音乐,使学生达到用心灵去感悟音乐的独特韵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使情感得到升华,最后达到认识、理解、领悟音乐的思想和生活意境的目的。
事实证明,音乐艺术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