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2010-02-18翟丽红
翟丽红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题,不难发现: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综合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规律,但答案不直接来自于课本,需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因此,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高三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调整高考备考策略,才能与时俱进,在地理高考备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高考备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重视图表的训练和信息的提取
近年来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重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答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判读地理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推理,不仅是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图表类型,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还要让他们建立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之间的变式、图文之间的联系。
1.1 课堂上重视重要图表的解读与分析,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如在讲大气的垂直分层时,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这三层和这三层的特点,而是首先给出大气层中各层的主要成分,然后要他们分析各成分的特点。结果学生很快得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成分的大部分,主要成分有氮、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及尘埃等固体杂质;平流层主要成分是臭氧;高层大气有氧原子。然后根据各成分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天气晴朗适宜飞行。最后根据各成分在各层的分布推理出各层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如在对流层二氧化碳、水汽等成分集中在近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增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就少,从而对流层温度、气压虽海拔的增高而降低。
1.2 课后通过读图、填图、画图等方法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
如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等,让学生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都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2 立足基础,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归纳与表述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仅要立足基础,让学生对高考考点过关,要将知识体系网络化、综合化,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要能用地理术语规范地表述出来。
1)让学生自己复习回顾重填知识点,梳理知识网络。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提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去讨论、争论。这样,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往往能在此过程中撞击出新的火花,能够找出解题思路甚至一题多解,能够借鉴他人所犯的错误让学生为主体,在讨论、归纳、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找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然后才对疑难进行点拨。最后,通过精讲精练,做典型题,归纳解题方法和答题术语,进一步巩固与强化。
2)高考第二卷解题答案中往往包括多个得分点,考生须踩点得分。但有不少学生反反复复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又或者学生理解了但措词不规范,所以也拿不到他该拿的分;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也拿不了高分。因此,第二卷更能拉开考生的差距,而对是中等偏下生源的学校而言,这更是考生的致命弱点,是他们拿高分的瓶颈。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要求学生把每节课的主要原理和分析思路表述出来,然后再把他们做的优秀答案略经修改后张贴出去鼓励他们,叫他们再次修改。这样不仅能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3 开拓学生视野,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试题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要求考生拓宽思维和延伸知识,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所以,在地理高考备考中,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插入新的案例,深入研究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新考纲注重实践性,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备考时不能照本宣科,不是一味地要学生死记一些书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理实验,如证明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大气的保温效应、热力环流、水循环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体验中去分析、去思考,在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与原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
5 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可以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把周练、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模拟卷均圈起来,并用红笔修改。在临考前一个月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6 加强情感投入,分层激励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报考地理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排位比较偏后,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鼓励。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糖衣炮弹,常用激励之计,多书面表扬或口头表扬,努力形成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如在每次考后对进步显著的学生予以表扬,买书奖励优秀学生;在每次的作业检查中常常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在每次大考后对学生的试卷利用晚自修的时间进行面批,指出他们的知识缺漏、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能力的欠缺,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样努力形成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7 成立学习合作小组,鼓励学生团结协作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解决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共处,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在各班可指定学科尖子做小组长,然后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合作小组,约5~6人一组。一方面,要求他们课后常讨论,互相帮助,周练、学案轮改,找出常见的问题后集体讨论找出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又需要经常与小组长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从而不断调整改进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高考将会愈加成熟,将会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对高三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总之,坚持在新课程理念下科学备考、及时反思、与时俱进,是切实推行新课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