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2010-02-18余婧
余婧
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有积极倾诉的欲望,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展开想象写写未来的衣服、房屋……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未来的新鲜事物,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3 督促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既丰富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习作也能生动起来。
4 鼓励学生自主展示习作
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体现,教师应该非常珍惜。笔者平时注意发现学生优秀之作,在给予充分的肯定后,让学生重新修改好交上来。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现在,学生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写出不少的佳作。于是,笔者便萌发主办班级优秀作文集《小荷》的念头。为了办好作文集,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挑选一篇最满意的作文。学生在挑选习作时,认真准备,精挑细选,甚至于不惜花费功夫重写重改,生怕收入作文集的不是最优秀的作文,代表不了其本人的作文水平。这样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精心评改,促使学生继续习作
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教师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和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提高写作兴趣,并非易事,尤其是对小学生。但这目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上这五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这几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学生写作起来也就不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