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0-02-18田晓琳
田晓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有思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自主地学习。学生质疑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质疑是获得新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培养聋生质疑的能力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喜欢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聋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乐于质疑,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1 给聋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聋生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在别人面前常常保守、自卑,不会轻易提出疑问,总担心自己问错或问得太简单被人取笑。因此,要使聋生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敢于质疑,就要消除聋生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从情入手,用温情去营造一种轻松、平等、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消除他们质疑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敢问,哪怕问得“离谱”,也要认真对待。其次,教师应该强化课内外的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善于发现聋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提问哪怕只有一点可取之处,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一种表现。
2 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增强聋生质疑的兴趣,紧紧抓住聋生模仿能力较强,争强好胜这一特点。首先,在课堂上,笔者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组,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在合作学习中,经过思考、讨论,能够提出好问题的小组,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设计精美的“奖分卡”。其次,每天的课后作业都要安排“每日一问”,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提出各种问题。问题提得有价值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每周评出“最佳质疑小能手”,能够较好地解答问题的学生还可以被评为“最佳小老师”。这样,引导聋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使他们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充分调动聋生质疑的积极性,激发聋生的参与意识。
3 教聋生质疑的途径
3.1 课前预习质疑
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的能力。笔者非常重视聋生通过课前预习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课前预习时让聋生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有什么词不理解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做上记号等。明确的要求提高了自读的效率,促使学生把“读”和“想”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这样不仅能使聋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还便于掌握聋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程度及他们理解课文的难点之处,并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学情依据。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初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的学生问:“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问:作为一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为什么亲自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书,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一目了然了,课文的重点也就此突破了。
3.2 课始扣题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题的质疑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材中的很多课题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与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因此,对题目的质疑问难往往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草船借箭》,出示课题后,学生问:谁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样从课题入手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又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出示课题后,就可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只有一个?题目去掉“只有”,用“一个地球”做题目行不行?课文讲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这一个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研究文本成了一种心理渴望,从而为进一步探究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3.3 教学过程中质疑
在教学中让聋生逐步懂得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老师和其他人不能取代的。同时,教师也要教给聋生质疑的方法。例如教学《将相和》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上质疑:“负荆请罪”也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作者为什么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呢?能不能补充具体呢?而在教学《我的“小花鹿”》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为什么小花鹿要加引号呢?这是什么样的小花鹿呢?另外还可以教学生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课文表现的中心上质疑,等等。
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引导聋生从课本中学会质疑。这一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如在低年级句子教学中,当聋生学会句式“这是XX”时,引导聋生在看见不认识的东西时,要问“这是什么”。在高年级课文教学中,不应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简单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聋生的思维。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引导聋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变老师问为学生质疑。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所发展,他们质疑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让聋生质疑时,不要只停留在理解教材的最初层面上,还要培养聋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小时候》时,课文结尾是:“老师看他这样认真,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根据这一结尾,教师提出:“想一想,老师以后对爱因斯坦的态度会怎样?”
3.4 创设情境中学会质疑
聋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教师还要将聋生身边发生的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社会现象进行再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聋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聋生有针对性地发现并提出问题,使聋生在学会质疑的同时开阔视野,发展思维。
3.5 对话中学会质疑
教师要经常利用自习课(每周不少于一节),与聋生进行问答式对话练习。对话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如针对师生的家事,针对一个故事,针对一次活动等),形式灵活多样(如在教室里、在各种活动中等)。开始聋生不会提问,或教师问什么,他们也学着问什么。日积月累,聋生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在语法上往往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如:“今天跑完越野赛,刘浩第一个哭了,为什么?”教师要先引导聋生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纠正,或请别的学生进行纠正,在他们无法完成时,教师再进行纠正。这样,可以增强聋生记忆的效果,使聋生在轻松和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质疑,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同时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培养质疑能力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培养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随机应变,伺机指导,并有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时空条件与学习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既乐于质疑,又能够善于质疑,其质疑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