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标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中
2010-02-18陈涛
陈涛
音乐教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主要的要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音乐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实现目标教学的优化?
1 巧妙构思,科学制定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制定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目标是指使每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巧妙地构思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它要求摒弃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信息,突出目标信息,给学生大脑以强刺激,加强学生对目标信息的理解和识记程度。同时,巧妙的构思可以使学生思维“入路”,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方向感强的可控过程,避免盲目性和多中心,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在教学中,笔者注意两方面的要求。
1.1 注意目标与课标的统一性
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凭空制定的,它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而制定。每学年度笔者根据课标要求制定总目标,在心目中对各年级教材有个总体认识,然后把它分类整理。如在三年级教材中,笔者首先依据课标及学生年龄特点设立总目标,把它放入每课设有的“唱歌、音乐知识、视唱与听音、音乐欣赏、器乐”等栏目中验证,再对当中的“音乐知识”从谱表到音符的时值这种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作了解,验证总目标对该栏目要求的准确性。最后对其他栏目再逐个整理,这本教材的条理就清楚了。
1.2 注意大目标与小目标的相关性
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整体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光有大目标,没有每部分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必须注意,小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制定小目标教科书上没有,靠教师自己设计制定,设计必须有科学性、艺术性。因此,就要将其置于一单元、一学期的教材中,以课程标准为标准,通过纵横比较,研究个性,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从而使目标的确定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2 强化意识,合理实施目标
制定好目标,为优化教学创造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并使之渗透于整个教学之中。可见,实施目标又是优化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着重抓3点。
2.1 使目标信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似断实连
将唱歌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信息的交流似暗似明。
2.2 唱、听、看、认、写、动围绕目标强化目标信息
教学中,运用幻灯、图片、音像等展示节奏练习、音乐知识等,并用游戏的手段使知识对号入座等。这样经过目标信息的反复训练,给大脑造成强刺激,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3 处理好目标信息与非目标信息之间的关系,不使实施目标成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在信息的交流中,有的虽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有训练价值;有的与所实施的目标有这样、那样的间接联系,那都让它们进入传递反馈系统,从而使整个教学呈单纯性与丰富性相统一的生动情境,优化了教学目标的实施。在实施目标时,师生通过双向交流,多次反馈中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系统,从这个系统显示的教学结构中,可以看出目标与各组因素的有序性和整个过程良好的整体功能,这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
3 强调反馈,注重评价目标
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中的反馈线路有两条:一条是由学生学习效应的显示,直接向教师提出反馈信息,用以改进教法,可称学对教的反馈;另一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输出的信息作出评价,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用以改进学法,可称为教对学的反馈。在教学中,笔者对反馈有3条体会:1)反馈要在制定目标时,预先考虑安排好,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检验;2)及时反馈能针对问题教学,教学收效大;3)反馈是调整教学计划合理与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可见,反馈是目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优化目标,调节后续教学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学生输出的信息、学习效果、各阶段目标的达成度等的显现及作出的评价来实现。
对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则要求教师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后,要注意检查,就能反馈上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样,对学生成绩(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也是目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标的制定与成绩的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关系是有评价没目标,学生就不知教学要求的标准;有目标没有评价,师生就不知教学要求落实情况。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使学生对教学要求有个统一了解,有个衡量标准。如在模唱练习中,学生只要掌握了教学重点——音准,尽管在别的方面有些问题,也要肯定其成绩,给予表扬,以促进学生本身学习动机的需要,推动学生学习。
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较法、谈话发现法、试卷分析法等。比较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比较,观察好的因素。如通过两位学生的歌声对比、师生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的效果有个明确的衡量标准。谈话发现法是指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从中发现优劣。当然,评价的方法不止这些,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明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目标教学实施的检验。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制定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实施目标是优化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而评价目标是优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使他们相互联系,和谐统一,发挥整体功能,才能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在各课争相进行改革创新的今天,如何从本学科开始进行创新,如何从本源上发出一枝新芽,而不是仅仅从方法上、手段上进行表皮更新,用新瓶装老酒,有待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士进行探索。本文从音乐教育中音乐功能的角度,阐述一个新的观点,希望音乐功能的拓展能从感性的角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闯出一条新路,使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成为感性解放和理性陶冶并举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描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未来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