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在学生人格养成中的作用研究

2010-02-18臧明伟姜东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1期
关键词:成才人格中学生

臧明伟 姜东亮

1 前言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中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学生人格建塑的教育。

2 当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现实需求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绝大多数学校和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改革开放给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矛盾,这导致一些已开始形成自己主见的高中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格上的缺陷。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大部分中小学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只能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施以简单的指导。

3 发挥班主任在学生人格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鉴于国内中小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存在不健康人格的原因,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就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正成才的目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观念混杂、碰撞。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要利用一切机会,如班会、谈心活动、主题讨论会等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身教重于言传”,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3.2 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精神,促进学生自我肯定

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着重对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等人格方面的培养,加强对青春期学生身心变化的研究,查找出教育的落脚点,消除因人格缺陷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学会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协调一致,最终迈向成功。

3.3 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心理空间

班主任应当分析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班主任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

3.4 合理组织竞争活动,培养勇为人先精神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争第一”的意识是必要的,这有助于使学生用较高标准要求自己,勇为人先;但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在“争第一”的过程中要使用正当手段,要具有正确的心态,不能走极端。只有这样才能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真正成才,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3.5 情理结合,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完善

班主任在学生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情理结合,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对于学生矛盾,教师可以启发矛盾双方多作自我批评,找出矛盾产生的主观原因、自己的过错、自己应负的责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等,从而变“他教”为“自教”,使矛盾双方以自己的宽怀大度换得对方的理解和宽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时间和空间,使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作用于无形,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3.6 关心爱护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人格素质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必要的规范其行为的方式方法必不可少。严格管理并形成一个严格的约束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同时也与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有关。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而不只是表面的认同。严而有度,再加上和善,取得的效果才会好。

3.7 重视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

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能“弯下腰”,尽可能利用多种途径随时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状态,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认真分析,及时予以帮助。如有一名学生,每逢考试都会有恐惧感,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症状,记忆再现困难,看到题目,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住紧张情绪,因此考试成绩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通过与其的多次谈话笔者了解到,因父母尝尽没有文化的苦头,对其期望过高,因此他的心理压力很大,老是担心自己成绩不好,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之中,造成恶性循环。班主任要把人格教育的重点放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上,为学生减去过高的心理压力。人格素质的教育和形成单靠学校、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人格教育强调要使学生自觉表现出一定文化水准上的道德修养,中学生的人格教育为学生的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成才,才有可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1]张鹏.中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J].班主任,2005(6)

[2]冯石岗,贾建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J].河北大学学报,1999(2)

猜你喜欢

成才人格中学生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