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理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0-02-17孟宪辉
孟宪辉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南京 211135)
高职物理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
孟宪辉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南京 211135)
通过分析高职物理教学现状,阐述了如何通过物理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物理教学改革;职业核心能力
物理教学作为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基础课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通过物理教学改革,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发挥物理在学生培养上的作用,尤其要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院校采取的都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即把普通高校物理教学的一套做法搬到职业教育物理课堂中,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课程难学,学生难教”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现状的真实写照。然而,由于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存在差异,许多高职学生尚不具备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要求,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挫折感不断被强化,慢慢地学生对物理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同时,学生消极的态度会引起教师的反感,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太差,很难组织课堂教学。于是,师生之间形成了恶性互动,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很多职业院校对物理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投入和教学研究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使物理教学不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物理教学改革
要想在教学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贴近日常生活,符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标准和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转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从以理论思维为主,转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转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课,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积极探索新知;从以教室讲解为主,转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成功的,不仅能较好地完成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通过物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标准体系的分层次化已经成为一个国际趋势。在制定国家职业标准体系时,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职业核心能力是范围最宽、通用性最强的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技能上往往能较轻松地胜任岗位要求,但在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吃苦精神、学习能力、开拓创新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这直接导致了高职毕业生的不稳定性和高流动性。既不利于企业发展,更不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究其原因,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还要加强。对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把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贯穿到整个教学当中。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职物理的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学生由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方式改为项目教学。每一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采用 “先做后学”或“边做边学”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例如,在透镜焦距测量项目教学中,主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测出透镜焦距。教学资料中提供的方案很多,如运用高斯公式测出象距、物距求焦距;用二次成像法求焦距;用自准直法直接测出焦距等。教师事先不对具体方案做详细说明,只是简单地说明一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方案。当测量结果正确时,要求学生能详细地说出对所用方案的理解。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再对其做单独指导。刚开始时,学生对测量原理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而当他们按照教学资料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将正确结果测量出来时,顿时就有了成就感,也激发了其求知欲望,反过来再熟悉方案,探求原理就变得容易多了,而且这样形成的记忆是最牢固的,学生不会轻易忘记。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这种能力是在长期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不应把任务中将要遇到的具体困难讲给学生们听,而应把大的原则和最终结果向学生交代一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不会出现重大的错误,同时,对结果也有了一定的预见性。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从遇到困难到克服困难、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任务完成了,也就意味着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任务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加强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例如,在用分光计来测量棱镜角的教学项目中,由于分光计的调节过程非常复杂,必须按着顺序逐一调节,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才能进行游标读数。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问题,问题不解决,项目就做不下去,数据就测不出来。要想完成任务,只有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继而去解决它。其实,高职物理的很多教学项目都是通过仪器调节出现象,然后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有的实验数据比较繁琐,如果找不到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处理,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还应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在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技能的培养首先要从动手操作能力开始。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有的物理教学项目都在或多或少地锻炼着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想完成项目,学生就必须自己动手操作,操作的规范与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完成质量。同一个项目由不同的学生进行操作,得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都有可能不同,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得不到正确结果。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验调节能力,养成勤动脑、多动手的习惯。学生通过完成这一个个具体项目,可以掌握规范化操作,逐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交际沟通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及其他适当的形式,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与他人进行双向信息传递或交换,以培养有效沟通和影响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一项工作往往是团队的力量,而并非单纯个人的努力。所以要充分理解团队目标、组织结构、个人职责,在此基础上自觉地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协同努力,所需要的就是团结协作的能力。笔者在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任务情况,通常是由2~4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合作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的结果如何可体现团队合作的成功与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员之间必须进行交流,以求对工作目标达成一致,对具体工作要有分工,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在自行车拆装与原理分析教学项目中,一辆完整的自行车由1000多个零件组成,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很难把一辆完整的自行车拆装成功,要完成此项目必须要全组成员通力合作。实践证明,善于沟通和团结协作的项目组完成此项目时,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要好得多。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道理,从而也达到了提高学生之间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我归纳、总结,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学习,加以调整,并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者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在探究创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改进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教学项目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霍尔效应实验作为设计性实验的一个项目,要求学生根据霍耳效应的原理,自己设计实验电路来实现霍耳片一系列参数的测定,或实现对几种形状磁铁磁场的测定。要完成这样的项目,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原理,根据误差要求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对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因素要理解并想办法减少或消除,更要自己动手焊接霍耳片的电极引线并设计搭建实验电路。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掌握,而且通过设计和实践还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比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更为重要的东西,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关键的能力。我们要努力通过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
[1]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2]徐国庆.职业知识论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J].职教通讯,2006,(7).
[3]姜大源.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G712
A
1672-5727(2010)07-0107-02
孟宪辉(1976—),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讲师,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与教育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