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探索*
2010-02-17胡怡芳
胡怡芳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探索*
胡怡芳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从高职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入手,分析了政府、企业及学校在实训基地管理工程中的管理差异,探讨了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创新模式及其运行保障。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
汽车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尤其突出。在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是重要的教学场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创新是难点和焦点。
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
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单一共享,即校内“一对一”模式
该模式指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在学校内部共享。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实训基地针对汽车类专业群,在专业群间分享资源。如中央财政资助建设的汽车类实训基地,由政府投入资金来进行绩效评估,由学校进行管理,企业只是参与其中分享部分功能。
优点:举全校之力来管理,可以提升本校本专业群的整体实力,提升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
不足:实训基地功能只是覆盖本校,对象只是本校学生,企业分享实训基地部分功能(如场地、设备、资金等)。学校作为管理方,主要是满足校内本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不承担经营功能;企业作为被管理方,有经营职责但是没有主动权,处于被动地位;政府作为投资方,不可能深入具体业务,只能将共享作为评估的一个指标。三个基本要素在实训基地共享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导致实训基地投入大、产出少,利用率较低。
(二)校内外的“一对多”或“多对一”模式
该模式指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共享成为一个半开放的系统,比单一共享进步了一些,实训基地不但针对校内专业群服务,而且还面向该区域其他院校的汽车类专业群提供服务。如我校汽车技术学院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面向全省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师资培训场地和课程开发研究基地;同时利用实训基地的场地和设备成立了“元通快修”连锁店,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机会。
优点:该模式可实现优势产品的输出,可以提升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基地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平台,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
不足:学校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不是很了解,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利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长期发展;企业按照学校的安排来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主体不明确,影响生产经营;两者管理理念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会造成管理的低效。
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创新模式
校内“一对一”的单一共享模式和校内外的“一对多”或“多对一”模式,都是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共享管理过程中的探索,是围绕政府、企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实施的。学校主导、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都有不同的优缺点,不适合现行的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如何使管理职能不同的三方联动促进实训基地管理效能的提升,节省管理成本?对此,笔者提出了以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为主导的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
(一)基本理念
客观上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要求实现管理上的创新,要求在一个独立机构的领导下,由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创造一个平台,充分发挥三大基本要素的管理功能,形成一个立体的管理模式,使学校、政府和企业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上能产生最大的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主导的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就是校外与校外“多对多”模式。通过分析政府、企业和学校的管理特点,根据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的特点,将“三要素”管理创新为“四要素”管理,增加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即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如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中心。
(二)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主导的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就是将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变成一个全开放的系统,每个实训基地和每个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优势变成一个社会公共产品,可以成为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可以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政府管理部门资质评估和监督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中心,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提供场地、师资、学生实习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实行企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作,微利经营,全面向社会开放,以缓解资源不足以及资源分散的矛盾。
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主导的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在平衡政府、企业和学校职能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有效实现了实训基地共享,实现了管理的创新,有效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政府在财政支持和质量评价两方面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充分行使基地的上级主管职能;学校可以充分行使教育职能,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企业可以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不会顾此失彼。
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主导的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管理职能进行了有效分工,紧紧围绕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这个最终评估指标,可以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在实训环节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训基地的社会共享度和区域服务度。
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创新模式运行保障
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主导的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模式从政府、学校和企业的“三要素”管理转变为政府、学校、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四要素”管理。在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创新模式中,除了政府重视、实训基地配合、企业积极参与和中介机构健康成长外,最重要的是制度保障和信息管理。
(一)制度保障可使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有据可循
以制度形式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四要素”的管理职能,实现管理有据可依,管理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实现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运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制定制度,政府明确监管和政策指导的管理作用。通过制定制度,明确中介机构的管理范围和业务范围,保证实训基地共享的社会公益性;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有标准可依;在经济和质量评价上保证企业与实训基地共享过程中按照社会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发展。
通过制定制度,学校明确实训基地共享的教育管理作用。学校制定制度,明确实训基地共享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提出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可以提供的优势和校内稀缺资源的需求量,使得共享有的放矢。
通过制定制度,企业明确实训基地共享给自身带来的双赢机遇。企业制定制度,明确企业可以为实训基地共享提供的师资、管理设施、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企业在公共产品共享过程中的经营性和社会性平衡点,使企业避免失衡发展。
通过制定制度,中介机构明确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创新模式可带来业务创新外,还需要建立制度化管理,明确在实训基地共享过程中的业务操作流程、员工职责和其他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体系明了,工作程序清晰,可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管理可保障汽车行业发展对“四要素”管理职能的及时调整
中介机构不仅仅是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四要素”的管理职能,更要保障实训基地共享创新模式的顺利运作,使四个要素在同一个平台上通力合作,实现实训基地的管理效能最大化。这需要建立在信息管理这个业务载体上。
通过信息管理,中介机构可了解汽车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汽车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汽车消费群体的变化等信息,及时收集并进行分析整理后发布给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相关部门,追踪获得相关反馈后,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对政府制定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类人才储备提供参考性意见,促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引入社会公共类服务机构进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政府、企业和学校的管理效能,而且能够促进资源整合和合理分配,符合节能型社会的要求;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社会性。
[1]应智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创新[J].成人教育,2008,(2).
[2]李黎明.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3]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4]郭静.关于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北京高等教育,1999,(1).
G718
A
1672-5727(2010)07-0112-02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2009年度规划课题《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编号:SC71)的阶段性成果
胡怡芳(1980—),女,浙江上虞人,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