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学员任职能力培养的意义和要求
2010-02-17葛振兴吕占广郝朝辉
■葛振兴 吕占广 郝朝辉
(作者:1 白求恩军医学院1队队长;2 白求恩军医学院军事共同科目教研室讲师;3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军事基础教研室副主任)
1 前言
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分离,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多渠道培养生长干部、研究生和进行现职干部继续教育的军事人才培训体制,是全军院校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目标。这一重要举措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变,由注重知识教育向注重能力教育转变。适应军队院校教学改革需要,加快转变的步伐,突出能力培养在任职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任职能力的强弱作为衡量任职教育成果的基本标准,是任职教育工作者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其意义和要求。
2 把能力培养作为任职教育的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知识、能力、素质是处于不同层面、相辅相成的整体。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发展是关键,素质养成是目的。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学历教育的目的基本上来说,就是完成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而任职教育既是一个掌握知识继续充电的过程,更是一个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与自身素质养成结合的能力提高的过程。在任职教育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提高战斗力是部队建设发展的目标所在。在平时,部队建设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但战斗力究竟有无提高或提高了多少,只有通过实战检验才能最后定论。在组成战斗力的诸要素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无疑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人的能力提高了,战斗力也必将得到增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组织实施,突出提高学员在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作战、政治工作、组织训练和管理教育等各项工作中的能力,也就为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实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有利于满足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我军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总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学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取代现行的教学计划,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人的品质、内在精神的培养,忽略作为社会人所必备的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很难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改革进步给军队带来的冲击。在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动态发展中,需要系统提高学员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良好素质,培养学员持续学习和在信息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所以任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军队人才全面成长的客观规律。
2.3 有利于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能力不仅仅是进行实践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将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践工作真正得到理论的有力指导。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螺旋式的前进是认识论的本质要求,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就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在我军的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体现了他领导党、军队、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能力。因此,在任职教育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尤其是提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对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 任职能力培养的要求
3.1 任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时效性
岗位任职教育根据工作需要,传授和培训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和岗位工作需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技能,使受教育者尽快获得急需的知识,胜任本职工作。所以任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模式、手段、方法上必须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学科理论的前沿和军队建设的紧迫需求,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
3.2 任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针对性
任职教育专门培养具体的军事岗位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用上,坚持以岗位需要为导向,坚持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任职教育的成果及时运用到部队工作中,从而提高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任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实用性
世界发达国家军队院校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院、皇家海军军官学院,实践性课程占到总学时的70%以上。在我军的院校任职教育中,应以此为借鉴,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逐步形成从网络教育、模拟训练到任职锻炼、实战演练的教学体系,促进受教育者任职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