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的综合评价
2010-02-17叶立荷
■叶立荷
初中体育课的综合评价
■叶立荷
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然而以往成绩考核评价存在很大的缺陷。
1)忽视个体差异,造成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受遗传、身高、体重等身体条件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与体能有关的项目,身体条件好的不用怎么练习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成绩,身体条件差的无论怎么学习和练习都无法达到较好的成绩,体育成绩与学生学习努力的直接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意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2)注重最终评价的成绩。在以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中,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3)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学生个体懂得主动参与,创造性地学习,发现体育的真谛,体验主动的乐趣。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存在主观评价。
由上可知,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没有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
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重大改革。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学评价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功能。评价的管理功能今天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根本,管理功能应建立在教育功能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的功能方面有较大的改变,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改变过去只重视技术考评的传统办法。这种改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技术水平一般,但学习态度很刻苦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它弱化了评价的鉴别、筛选和选拔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评价与教学过程息息相关。新课程在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体能进行考核评价之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之中。这样使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身体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努力才是根本,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4)评价更加强调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往理论考试,教师只看试卷的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新课标更强调理解、运用和实际操作,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5)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更注重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不应该过多地约束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练习,并在练习活动中学会方法提高自己。教师把动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
6)强调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终结评价。此种评价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总的信息反馈,为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程度、进步情况以及在态度、表现、关心、知识等内容方面的情况无法体现。只有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7)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新课程评价理念打破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课堂格局,使学生能通过体育课中自主学习的教学安排获得参与和体验体育锻炼及其创新的浓厚兴趣。改革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谓“我参与,我成功”,以人为本,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观。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闫家店初级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