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再补证

2010-02-1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搜神中华书局北京

王 东

(1.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52;2.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江蓝生《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一文,用语言学的方法,成功地考定了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在语言上有很多反映唐五代以后特点的现象,肯定不是晋干宝所作,有可能出自晚唐五代或者北宋人之手。”[1]汪维辉、王瑛也分别撰文《从词汇史看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2]和《〈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补证》[3],从词汇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江先生的观点。笔者研读八卷本《搜神记》数遍,亦发现4个具有唐宋时代语言特色的词语和1个新义:“五坊”“递马”“呵殿”“兵强马壮”,“从人”表示“出嫁”义。不揣浅陋敷衍成文,以期为这一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再提供某些证据。

五坊

有黄衫者一人,据盘而坐。仆连叱,神色不挠。店妪曰:“今五坊弋罗之辈,横行关内。此其流也,不可与竞。”仆夫方欲求人以责之,而张令至,具以事告[4]103。

“五坊”——唐代供皇帝平时狩猎而设置的驯养某些鸟兽的官署。《新唐书。百官志二》记载:“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5]到宋真宗年间,“五坊”废除,《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庆历五年》:“真宗封禅之后,不复校猎,废五坊之职,鸷禽走犬悉放山林。”[6]3796“五坊”,不见于隋以前文献,唐五代宋文献中多有使用,如:

(1)天街香满瑞云生,红伞凝空景日明。先遣五坊排猎骑,为民除害出神京[7]。

(2)乙巳,加安禄山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千户,奴婢十房,庄、宅各一区;又加闲廐、五坊、宫苑、陇右群牧都使,以武部侍郎吉温为副。丙午,还京[8]卷9:227。

(3)丁亥,诏文单国所献舞象三十二,令放荆山之阳,五坊鹰犬皆放之,出宫女百余人[8]卷12:320。

(4)十二月丁亥朔,诏五坊鹰隼並解放,猎具皆毁之[8]卷16:501。

(5)宣徽院五坊小使,每岁秋按鹰犬于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饷,小不如意,即恣其须索,百姓畏之如寇盗[8]卷170:4414。

(6)唐顺宗即位,抱疾不能言,王伾、王叔文以东宫旧人用事,政自己出。即日禁宫市之扰民,五坊小儿之暴闾巷,罢盐铁使之月进,出教坊女伎六百还其家[9]卷7:301。

(7)顺宗时,五坊鹰犬恣横,州县不能制。多于民间张罝罘。或有误伤一鸟雀者,必多得金帛乃止,时谓“供奉鸟雀”[10]。

(8)赵眀诚待制妻易安李夫人,尝和张文潜长篇二,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11]

从以上文献记载来看,“五坊”是唐代产生的新事物,依照常理,唐代才产生的新事物新名词不可能出现在唐代以前的文献中。“五坊”是一个很具有时代性的鉴定词,据此可以判断八卷本《搜神记》的语言时代正如江先生所说:“肯定不是晋干宝所作。”

递马

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说燕惠王冢前有华表木,已经千年。”发递马使,往取其木。使欲至木所,空中有一青衣小儿来,问使曰:“君何来也?”使曰:“张司空忽有二少年,多才巧辞,疑是妖异。使我取华表照之。”[4]91

“递马”——古代驿站用于往来传递的马匹。古代驿传有三种,据沈括《梦溪笔谈》卷11记载:“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12]这三种驿传的方式可能自古有之,然而,“递马”作为一词则不见于隋以前文献,为晚唐五代宋词语,屡见于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如:

(1)其年[长庆]四月勅:“如闻馆驿递马,死捐转多,欲令提举吏人,悉又推委中使。驿吏称不见券,则随所索尽供。既无凭据,肯有定数。”[13]卷61:1252

(2)会昌元年二月:御史大夫陈夷行商量条流奏:“……臣今商量,请准勅先牒诸州府,勘鞍马什物、作人、功价粮课,并勘每年缘馆驿马占留钱数,诸色破用,及使料粟麦,递马草料。待诸州府报到,续具闻奏……”[13]卷61:1254

(3)其年[会昌]三月……勅旨:“令贵必行,理须通济。供奉官缘官傔人多,宜加递马一疋。春衣端午使例外更加一疋。冬衣使例外更加两疋。余并准三月六日勅。”[13]卷61:1255

《唐会要》虽为宋王溥所撰,但以上三例为晚唐长庆和会昌年间的勅令和条奏,可以视作晚唐的语言。如此看来,“递马”在晚唐时期就已有使用。

(4)壬午,诏新除近边知州军臣僚,并令乘递马赴任,限三月十日已前到,时西边有警故也[6]卷123:2896。

(5)买马司请权买四尺二寸或一寸牝马及一十一岁以上,与牝马补递马之阙,毋以充额[6]卷228:5547。

(6)诏自今进奉蛮旧借役人马者,给递马,如不足,以免役钱差顾[6]卷255:6231。

(7)义问离镇江三十里至下蜀镇。未刻有流星急递马传淮东总领朱夏卿手帖云:“官军败退,瓜洲渡为金人所据。”义问大惊[14]卷194:776。

(8)予谓县尉惇愿曰:“广西取马使臣未至,事忌大遽,徐为之备可也。吾邑孰为有马者?”惇愿曰:“邑有递马簿,岁月远矣,然有无之实,尚得其半也。”即取簿封之[15]。

(9)遂责确英州别驾,新州安置,仍给递马发遣[16]。

(10)右臣昨自到任,累据北京、邢、洺、磁等州节次申报:“军贼或十人、十五人至二十人,在西路数州之内惊劫人户,掠夺递马并乡村生马骑乘,倏忽往来,不辨头首姓名及每火人数。”[17]

(11)右臣今月二十八日奉勅,已除臣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诏书到日,可依条交割公事讫,乘递马疾速发来赴阙[18]。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递马”为晚唐五代宋词语,可为江先生关于稗海本八卷本《搜神记》“可能出自晚唐五代或者北宋人之手”的论断又提供一词汇证据。

呵殿

子珍乃辞先生归宁。至家,见父在床,犹有气,火急致酒脯钱财,于郊祭之。三呼其名,即见玄石乘白马,着朱衣、冠盖,前后骑从数十人,别有青衣二人执节前引,呵殿而至[4]81。

“呵殿”,亦作“诃殿”,为唐五代宋词语,屡见于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如:

(1)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19]。

(2)孝感令韩遹来告曰:“县有粟百斛,路梗不能通。”会大风雨,规命乘势呵殿而来。贼军疑其有神,卒不敢击[14]卷57:762。

(3)陈东引进士数十伏阙上书言:“邦彦乃社稷之贼也。”军民数十万大呼阙下。会邦彦诃殿出右掖门。士人慢骂曰:“汝是上皇时浪子,岂堪作相?”至以瓦石击之而不可前……[20]

(4)伯氏以故相带观文学士帅越,提举宋藻穿门诃殿,云浙东监司如何不得穿绍兴府门,将至厅事,始若勉就客位者。主人亟令掖以还[9]卷4:468。

(5)欧阳文忠公在两禁,因赴李都尉家会,至五鼓,传呼呵殿而归。至内前,禁中讶趋朝之早,呼欧公官,使人密觇之,知赴李氏集方归[21]。

(6)翌日,命省吏杂以绯紫,迎拜于丽正,班如仪。金使造庭,讶百官已立班上。既受书毕,百官呵殿缀金使以出[22]。

(7)有未绝者,夜见炳烛呵殿而来,以为虏也,惧甚,屏息窥之。旋闻按籍呼名,死者辄起应之,应已复仆。次至其人,亦起应之[23]。

(8)唐天佑初,有李甲,本常山人。……曾夜至大明山下,值风雨暴至,遂入神祠以避之。俄及中宵,雷雨方息,甲即寝于庙宇之间,松柏之下。须臾有呵殿之音,自远而至[24]卷158:1135-1136。

(9)进士崔生,自关东赴举。早行潼关外十余里,夜方五鼓,路无人行,惟一仆一担一驴而已。忽遇列炬呵殿,旗帜戈甲,二百许人,若方镇者……[24]卷311:2463

(10)蜀中有杨于度者,善弄胡狲。于阛阓中,乞丐于人。常饲养胡狲大小十余头,会人语,或令骑犬,作参军行李,则呵殿前后。其执鞭驱策,戴穿靴,亦可取笑一时……[24]卷446:3647

“呵”,《玉篇。口部》:“责也。”“殿”,《说文解字。殳部》:“击声也。”段玉裁注:“又假借为军后为殿。”《广韵》去声三十二霰韵:“军在前曰启,后曰殿。”《汉语大词典》第3册256页“呵殿”条解释为:“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兵强马壮

昔高辛氏时,有房王作乱,忧国危亡。帝乃召募天下,有得房氏首者,赐金千斤,分赏美女。群臣见房氏兵强马壮,难以获之[4]88。

“兵强马壮”,不见于隋以前文献,似出现于五代,多见于宋文献中,如:

(1)重荣起于军伍,暴获富贵,复睹累朝自节镇遽升大位,每谓人曰:“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25]

此事又见宋袁枢《通鉴记事本末》卷42:“契丹灭晋”“后晋高祖天福四年。成徳节度使安重荣出于行伍,性粗率,恃勇骄暴,每谓人曰:'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26]由此可看出:此事虽为宋代文献所记录,然是转录“后晋高祖天福”年间安重荣的话,故可以把“兵强马壮”看作是五代的词语。

(2)盗贼之强悍者,与子仁杲据陇西,兵强马壮。太宗本以持久破之,刘文静轻出几败唐事[27]。

(3)虽有智者不能为陛下谋矣,方今将帅兵强马壮未有如璘者,力尚不敌,况余人乎?[28]

从人

令曰:“某亦自知耳。然一女子未从人,有此未了,余则无事也。”[4]97-98

“从人”一词,《汉语大词典》列出3个义项:(1)随从;仆从。《墨子。备城门》:“从人非亓故人。”孙诒让《间诂》:“言非其故所属吏卒。”(2)指投靠他人。《汉书。韩信传》:“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3)指嫁人。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定情篇》:“右汉繁钦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

“从人”,前代已见,但其表示“嫁人”义,则为唐朝出现的新义。在唐五代宋时期文献中屡见,如:

(1)若莘、若昭文尤淡丽,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纷华之饰。尝白父母,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8]卷52:2198。

(2)女子禀阴柔之质,有从人之义。前代志贞妇烈女,盖善其能以礼自防。至若失身贼庭,不污非义,临白刃而慷慨,誓丹衷而激发,粉身不顾,视死如归,虽在壮夫,恐难守节,窈窕之操,不其贤乎![8]卷193:5138

(3)臣闻鲁秉周礼,齐不加兵;吴获乘车,楚疲奔命。一以守典存国,一以丧法危邦,可取鉴也。且公主下嫁从人,远适异国,合慕夷礼,返求良书,愚臣料之,恐非公主本意也[8]卷196:5232。

(4)咨尔乐成公主,毓质柔明,禀性闲婉,幼彰惠问,长有令仪。……方谐卜凤之期,式叶从人之典。今遣特进行尚书右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晋国公林甫,持节册命[29]卷42:202。

(5)起自今以后,先降嫁公主、县主,如有儿女者,并不得再请从人。如无儿者,即任陈奏,宜委宗正等准此处分。如有儿女妄称无有,辄请再从人者,仍委所司察获奏闻,别议处分,并宣付命妇院,永为常式[13]卷6:85。

(6)大中三年,始授湖州刺史。比至郡,则已十四年矣。所约者,已从人三载,而生三子。牧既即政,函使召之,其母惧其见夺,携幼以同往。牧诘其母曰:“曩既许我矣,何为反之?”母曰:“向约十年,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24]卷273:2152

(7)遂召见诘问,乃黄使君之女。幼失覆荫,唯与老妳同居,元未从人。周益仰贞洁,郡内咸皆叹异。旋乞罢,归临卭之旧隐,竟莫知存亡焉[24]卷367:2925。

(8)李潜目车中,因见白衣之姝,绰约有绝代之色。李子求问,侍者曰:“娘子孀居,袁氏之女,前事李家,今身依李之服,方除服,所以市此耳。”又询可能再从人乎?乃笑曰:"不知."[24]卷458:3751

(9)惟夫人在家以和顺奉父母,故延安府君视之如子。既筓,以柔正从人,鄜城府君敬之如宾[30]卷42:2727。

(10)况卜凤以求士,且靡咎言;何奠雁而从人,有乖宿诺?婚书未立,徒引以为辞;娉财已交,亦悔而无及。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30]卷66:3589。

(11)释澄心,姓朱氏,东海人也。厥父任济源令。天宝中,安史之乱遇害。心稚齿随母氏至河内,贫极,母即从人。心不乐随嫁。心之志气不群,乃投应福寺智明法师求教勖,披削登戒[31]。

“从人”表示“嫁人”义,可能是由“妇人有三从之义”而来,如《仪礼。丧服》:“传曰: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32]

以上例证表明八卷本《搜神记》一书中明显存在着唐五代宋时期的词语。我们相信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还会发现一些词语和语法现象来进一步佐证江蓝生先生“肯定不是晋干宝所作,有可能出自晚唐五代或者北宋人之手”的论断。

[1]江蓝生.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J].中国语文,1987 (4):295-303.

[2]汪维辉.汉语词汇史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71-193.

[3]王瑛.《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补证[J].中国语文, 2006(1):70-73.

[4]晋干宝.搜神记[M].汪绍楹,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5.

[5]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218.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

[7]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8397.

[8]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洪迈.容斋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王谠.唐语林:卷6[M].北京:中华书局,1987:565.

[11]周辉.清波杂志:卷8[M].北京:中华书局,1994:332.

[12]沈括.梦溪笔谈[M].长沙:岳麓书社,1998:96.

[13]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5]苏辙.龙川略志: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82:22.

[16]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

[17]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17[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785.

[18]苏轼文集:卷23[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1986:679.

[19]王定保.唐摭言:卷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9-30.

[20]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48[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64.

[21]王铚.默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7:48.

[22]叶绍翁.四朝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9:95.

[23]周密.癸辛杂识[M].北京:中华书局,1988:236.

[24]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5]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1302.

[26]袁枢.通鉴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9:3945.

[27]黄震.古今纪要:卷9[M]//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77.

[28]楼钥.攻媿集:卷92[M]//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17.

[29]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0]白居易集笺校[M].朱金城,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1]赞宁.宋高僧传:卷29[M].北京:中华书局,1987:733.

[32]仪礼注疏[M].王辉,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920.

猜你喜欢

搜神中华书局北京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制造《搜神记》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北京,北京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干宝及《搜神记》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