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电子化学生评价探析

2010-02-16王艳玲原青林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电子化测试评价

王艳玲,原青林

(肇庆学院 a.美术学院,b.教育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高校电子化学生评价探析

王艳玲a,原青林b

(肇庆学院 a.美术学院,b.教育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电子化学生评价较之纸质评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有助于对有价值的生活技能进行测评,赋予被评价者更大的便利性,并通过提高评分的可靠性而提高测试的技术质量。它能够为当前教育目标提供支持,且可以激发对整个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再思考。它正在成为大规模学习管理的重要条件。本文以国外高校为背景就电子化评价的具体实施、优势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电子化学生评价;技术支持;电子作品集;确信型评分制度

在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中,评价是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同样,电子化评价是网络化学习的关键部分。许多人尝试将传统课程转化为网络课程,但却未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原因是它们基本上是一些变换网页的活动,并没有运用技术去提供互动和自动反馈。通过回答问题与计算机发生互动以确认所达到的识记和理解水平,有助于确保参与率更高的在线经历。根据学生的输入,自动提供详尽反馈,为他们的现有知识补充新的学习内容,以此证实或加深他们对该学科的理解。与传统的评价模式相比,电子化评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凸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值得关注。

一、电子化学生评价界说

电子化评价可以被界定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任何与评价有关的活动。这一定义涵盖了从文字处理到计算机测试等广泛的学生活动。由于该术语与网络化学习极为相似,它正作为一个通用语被广泛用于描述计算机在评价过程中的应用。

电子化评价是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其中,评价工作完全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凡是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的评价,即被称为“互联网评价”(web-assessment)、“在线评价”(online assessment)或“电子化评价”(e-assessment)。而对学生进行的电子化评价过程不仅仅涉及坐下来进行测试,还包括对测试内容进行编辑、保存和传送,对考生的答案进行俘获、标注、保存和分析,对考生的成绩进行核对、返还和分析等环节[1]。

电子化评价不仅可以改变评价模式本身,还能挑战关于教育系统结构类型的假说,改变教职员与学生的工作模式。它的最大作用在于解放繁重的人工劳动:计算机管理功能——评分、记录和数据转换——可以保证比人工劳动更高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更重要的是,电子化评价能够为学生和实践者提供一种真实的评价体验:它可以在工作现场进行,并通过模拟技术、虚拟世界或音像资料复制真实环境,因而具有直接的相关性、真实性和针对性。

互联网技术的问世为电子化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首先,它意味着测试软件完全独立于学生用机;当测试软件被置入互联网服务器时,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互联网浏览器。浏览器普及后,大多数学生皆可在自家电脑上参加测试,或至少在大学提供的实验室里参加测试。其次,它提高了统合测试与学习内容的能力。这使得大学更容易向学生提供一种在线学习和评价的统合经历。虚拟学习环境在几乎所有大学的实行使得教师能够轻易地为自己的学生编辑在线评价内容。实际上,在线评价内容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可以使原本缺乏感染力的文本材料变得充满乐趣。再者,教师能够更加严格地管理评价过程。与所涉及教材相关的评价内容可以在课程的特定时期自动公布出来。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参与情况及他们的薄弱环节,以便以后提供补习性辅导和改进他们的教材。

全球化进程和大众化教育是电子化评价的促成因素。一方面,国际合作和跨国公司的出现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效益,资金流动、就业机会和人力资源等成为当今热点议题,资本和职业流动改变了就业市场的本来面貌,新的工作不断生成(如信息与通讯技术),旧的工作正在消失(如制造业)。人们要想在就业市场和劳动世界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适应新变化。再培训往往要求能力的再认证,其结果往往是进一步设计适合新的就业需要的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能力取向评价体系,电子化评价便应运而出。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和网络大学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考试和评价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迫使大学系统发展高效的评价体系。电子化测试适用于对大规模学习活动的评价,同时无需增加教职员的工作负担,因而得到了国外高校的广泛青睐,并且取得了迅速发展。

二、国外高校电子化评价的具体实施

(一)提供教职员培训与支持

指导教职员最有效地使用软件并对课程评价进行符合教育学要求的再设计是以院系为单位开展电子化评价的高校所应考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电子化评价的引进可以拉动参与评价的教职员(如学习技术专家、考官、监考人和信息技术支持人员)掌握或更新技术的需要,进而要求高校对支持模式和教师发展进行再评价,以便澄清和调整角色和责任。英国一些大学发现,应当成立电子化评价核心工作小组,使之与教学督导机构并列或成为其一部分,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减少测试、记录和数据管理中出现的错误。有些大学还成立了一个商业性机构,以应对设计咨询和生产服务方面的内外需要。其他教职员支持模式包括开发教师发展的认证渠道和保证经过初始强制培训的教师对过程的充分参与权。

(二)加强对考生身份鉴定和剽窃行为的监管

应当说,身份鉴定并不是在线考试的独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模式,对考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身份鉴定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登录时需要提供照片、智能卡、附加密码和口令等,再加上对网络监考员的考前培训,足以证明这种身份鉴定程序的有效性不亚于传统纸质考试所采用的鉴定方式。在鉴定学生作业的原始性上,电子版作业的提交和反剽窃策略的日常运用为电子化评价提供了保障措施,调整课程评价的设计又保证了所提交作业的完整性。例如,将评价同化与课程内容,以系列性任务的形式出现,可供老师和同学进行在线讨论,以提供一种证据性线索。此外,保证最合适的评价设计,修正考场规则和考生须知、为所有参与监考和技术支持的教职员提供适时培训,也是保证电子化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三)制定电子化评价的支持策略

目前外国高校的电子化学生评价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Questionmark和Perception评估管理系统。就形成性评价而言,这种工具与虚拟学习环境和Blackboard软件平台连用,而后者本身又包含一个提问生成装备。终结性评价的实施借助于专用服务器,其功能是通过一个安全浏览器对评估管理系统进行操作。[2]为了鼓励教职员获得新的技术,高校应当开设在线评价课程,使之成为相关专业学位课程的一部分,并取得学分累积和转换的认证。该课程关注的是在线评价教育学,涉及的主题包括问题和反馈的有效设计、将在线评价统合于面对面评价的各种策略,以及电子档案袋的管理等。全体教职员都应了解学校的电子化评价政策和程序,终结性评价的管理应由教学网络中心和学习督导机构共同负责。学习督导机构负责电子化评价设计和管理的培训,对试题进行上载之前的审查,并且做好学校电子化评价政策的落实。

(四)保证反馈质量

电子化评价必须做到三件事情:(1)要对课程结构和实施产生正面影响。电子化评价必须有助于学习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强化学生的学习和评价体验,并为他们加深理解提供机会。(2)避免教师负担的增加。大学教师和支持人员在评价后所付出的努力随着电子化评价的实施转移到评价前的准备阶段,因为试题开发、纸质要素对等物的建立、考试实施以及辅助系统的试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电子化评价和相关工作的开展意味着教职员在同时管理传统和新兴评价模式的过渡期内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3)必须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电子化测试克服了传统纸笔考试的种种不足,如不能检测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决策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但电子化评价的应用必须接受教育学的指导和适当的选择。当课程内容、评价环境或考生的技术水平等因素使评价本身受到质疑时,理应将之取缔。

(五)建立确信型评分制度

近十年来,确信型评分制度(confidence-based marking)一直被国外一些大学用于改进学习方法和鼓励深刻反思与理解。它要求学生对客观测试中每个答案的确信程度做出说明,并可与客观题型和现有题库结合使用。学生可在三个层级上决定其确信程度的等级。根据学生所表达的确信程度,在正确的情况下可获得1分、2分或3分,而在错误情况下将被判0分、负2分或负6分。该制度采用的考题被预先存入服务器中,学生参加考试时,考题将从服务器下载到他们的计算机中。[2]这一制度在形成性评价中尤为便利。它克服了计算机评价中的一个常见问题:评卷教师仅有学生的选择或判断结果。而文字答案、在线讨论或面对面接触才能揭示该结果的智力基础,即可以看出它是深思的结果,还是猜测的结果。确信型评分制度能够更好地揭示学生的确信程度,并有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要想得高分,就必须对试题的答案有很高的确信程度。它可以鼓励学生将不同知识联系起来并对他们的假设提出挑战。

(六)整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这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创设富于技术的学习环境。富于虚拟世界设想、模拟、移动和游戏技术的学习环境正在为电子化评价概念提供新的维度。例如,游戏玩家必须提高运算和读写能力,才能完成作业并将之存入电子作品集以待评价;而移动技术主要体现在教师利用袖珍电脑记录受训者工作时的静照、声音和录像,并将之传送到手提电脑以备理论课上讨论。(2)建立需求型测试和题库。在教师在线支持下,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一门技能课,学习自定步调,每次作业和每个单元结束时,学生完成一个自评练习以获得形成性反馈。该评价实行自动化处理:学生对自评试题的判断结果被自动在线记录,学生的成绩被自动输入数据库。教师以此种较为正式的练习对该单元覆盖的所有能力进行评价。由于需求型测试允许学生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中进行登录,题库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通过随机选择提供难度相当的试题,从而保证同组考生在不同时间参加考试,而不会影响考试的有效性。(3)实现系统的共同操作。这意味着将高校内部和各高校之间不同的信息技术系统加以整合,使其中的每个元件都能发挥服务功能,从而实现所存数据资料的共享。确切地说,支持电子化评价的各项基本技术(如电子邮件、学生记录系统、虚拟学习环境和评价工具)皆可实现共同操作,以加快信息处理和成绩报告的速度,充分发挥电子化评价的优越性。(4)利用电子作品集进行评价。这是评价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学生可自行选择电子作品集中的项目及其格式和路径,故而将一定程度的个性化特征引入评价中来。电子作品集既可记录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又可展示工作现场的其他个人技能,如熟悉软件、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图像的用法。[2]对许多学生来说,这一评价方式不仅要求很高,而且可以赋予能力。它可以培养新时期劳动力所应具备的重要技能:沟通、问题解决、展示与合作。

三、电子化学生评价的优势与挑战

(一)电子化学生评价的优势

1.电子化评价较之纸质评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有助于避免当前纸质体系的溶化,有助于对有价值的生活技能进行测评;赋予被评价者更大的便利性,如可以为需求型测试提供及时反馈,甚或诊断性反馈,并通过调整性测试提供更加确切的成绩,有助于通过提高评分的可靠性而提高测试的技术质量。

2.电子化评价便于记录和分析学生的互动,以深入了解其学习状况。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对各个问题或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以消除薄弱项目或调整教学策略;还可以多种方式将自动记录的数据付诸运用(例如考察回答速度与准确率之间的关系)。不过对学生成绩的解析需要慎重,因为错误的答案可能暗示着比表面现象更加高深的学生理解力。

3.电子化评价能够为当前教育目标提供支持。学校允许学生在纸质考试中对作文进行文字处理或使用空白表格程序、计算器或计算机代数系统,从而使纸笔测试变得更加真实。当今的阅卷训练和分数记录过程均可得到改进。学生作业扫描和分配系统较之传统的计算系统亦有明显的优越性,连续性监控手段可以确保阅卷工作的高度可靠性。当今电子化评价范围正在向文本理解和自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和策略等方面拓展。

4.电子化评价可以激发对整个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再思考。新的教育目标不断出现,关于什么知识最值得学习和如何真实地评价这类学习等问题的批判性反思过程应当在制度层面上成为课程计划的一部分。电子化评价必定在界定和实行课程改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对于任课教师和学生而言,电子化评价正在成为大规模学习管理的重要条件。随着内容在学习平台上出现,教师授课的任务不在于赘述一个主题而在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那么电子化评价就可以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情况下用于检查学生对细节的掌握情况。自定步调的电子化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业成绩。

6.对于一般教职员来说,电子化评价的魅力在于俘获学习的不同方面,而这些在以前是无法进行评价的。例如,确信型评分制度的实行使得高等教育中的客观试题不仅适用于低级知识的测试,也适用于高级思维能力的测试。该制度通过挑战学生对答案的确信程度,迫使学生加深学习以弥补知识结构中的漏洞。

7.电子化测试的安排和组织能够完全根据学生的要求或在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学生一旦在课程的某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就可以进入快速成功之道。一旦互动在线测试被用于形成性评价,学生便会自愿地重复参加考试。这种考试具有时空上的便利性,因而有助于建立更有规律的学习模式。

8.围绕虚拟世界建立的测评能够避免传统考试带给各类学生的沉闷感。对于包括智障和肢残学生在内的多数学生而言,电子化评价可以提供较之纸质考试更加丰富、动人和有效的评价体验。

(二)电子化学生评价面临的主要挑战

1.虽然网络化学习环境的内容发展走过了一个漫长历程,但伴随着智能反馈的电子化评价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国际电子化评价已经从单一的多项选择题发展到运用符号系统、借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自由文本处理、人工笔迹正确性的计算机辅助检测、借助于MathML软件的便利数学输入等创新技术。当前,许多挑战依然存在,图式推理、手写自由输入及其测试等仍需探寻一种技术解决方法。电子化评价总体上是将责任转嫁给学生,并进而要求更强的动机和自律。院校组织和文化惯例与网络化学习理论冲突甚多,并进而影响电子化评价的实施,值得关注。

2.为了保证一种完全包容的经历,客观试题必须提供可按考生要求提前设计的内在可得性,这一挑战的重要性将随着电子化评价的渐次普及而凸现。这一事实在教师负责命题的情况下尤其如此。题库中的考题同样需要评价和编入索引,以便每个考生都能经历平等测验其能力的考试,而无需对随机生成的试卷结构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表示担忧。虽然电子化评价可能缩短阅卷时间,但正因此,它将考务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备考阶段。不过评价中采用的多样化手段无疑将弥补纸笔考试的不足。

3.熟悉电子化评价工具和系统的潜力要与了解它们在教学方法上的优缺点相匹配。未来十年,电子化评价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如何选择使用这些工具的最好最合适的方式。高校电子化评价中的大量革新均集中在通过项目资助催化系统和工具开发的院校。即使那样,这些工具的使用也只限于少数部门。电子化评价用途的相应拓展需要资金和高级管理的支持。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国外高校,许多个案研究表明,人们对电子化评价实现投资回报的能力更有信心,教职员中间发生变更的优越性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同。

4.有效的形成性电子化评价借助于院校虚拟学习环境内部的评价便可相对简单地开展起来,但为大学教师提供技术和教学支持的可持续性计划仍处于急需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子化评价的大规模开展只能在建立了核心支持部门的条件下方能实现。中型和大型评价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其角色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为大学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促进与校内其它系统的共同操作。创建可在不同部门甚至不同院校之间共享的题库将成为国外一些高校下一发展目标。不过,根据大学技术标准而开展的相互一致的连接必须到位,以便使不同系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共同操作。这些问题一直阻碍着高校电子化评价的大力发展。

四、电子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一,随着高等教育课程修读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将继续从事有关电子化评价的研究和开发,包括运用虚拟世界设想开展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的开拓型工作。书面作业还需经常提交并进行电子评分以防止剽窃行为的发生,其目的在于为以前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提供可检索证据。移动和音像技术将在俘获工作现场证据和研究性与任务式学习证据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医学和医药学临床实践、保健和社保等专业技能的评价将借助于对数字化录像、录像谈话和移动通讯装置的探究而推进,以便提高实践性评价的效度和真实性。

第二,技术引进将有助于对如何制定有效评价策略的进一步认识。对评价包容性和个性化的追求将对统领20世纪评价实践的“一刀切”假设构成挑战。所有学生都必须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因此电子化评价将成为评价设计者首选的方法之一。这些方法将包括口试、实践型评价、电子作品集、小组任务、自主探究作业、学生互评和自评以及传统的作文考试。因此,各类学生都可能获得他们选定的资格,展示可以揭示其能力水平的成就。随着高校加强与海外大学的伙伴关系,全球化的分配学习将会增加,从而激励着对评价固有价值体系和实践的反复考察。

第三,模拟技术的问世不仅可以促进学习和学习评价,也使人们看到了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例如,英国高校正在开发的业务式学习环境(TLE)便是一例。这种模拟学习环境可使法学研究生在一个由法律文件数据库支持的虚拟城市进行法律业务和谈判技能的演练。学生在一个安全的虚拟世界里从做中学并在做中接受评价。业务式学习环境可以迁移到高校的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它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发展和评价专业技能的通用模式。

第四,为了使电子化评价的实现更具确定性,有必要从制度和教学方法上对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注重解决可持续性发展、文化和技术障碍等问题。例如,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利用技术优化评价实践,而不仅仅是提高其效率;如何将电子化评价与其他模式并用,以使它们在评价技术的范围和类型上实现互补,相得益彰;最后,我们还需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所有教学相关者对电子化评价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坚信程度。

总之,当前高校的电子化学生评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优越性已经凸现出来:它有助于评价者捕捉更加重要的生活技能并对之进行测评;赋予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更大的便利性;它有助于提高评分的可靠性以保证更高的测试技术质量;它便于分析学生的互动,以深入了解其学习状况;它能够激发关于整个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再思考,确保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它完全根据学生的要求或在学生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因而有助于建立更有规律的学习模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电子化评价的局限性,譬如它将责任转嫁给学生,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机和自律;它的大规模开展必须借助于完备的核心技术支持方可实现,等等。这表明,电子化评价在目前条件下还无法在所有高校和所有学生中进行。不过可以肯定,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教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学习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电子化学生评价必将具有更高的普适性和便易性,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或不可替代的现代化评价手段。

[1] CONOLE G,OLIVER M.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n E-learning Research[M].London:Routledge,2007:149.

[2] JISC.Effective Practice with e-Assessment:An overview of technologies,policies and practice in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jisc.ac.uk/assessment.html, 2007-03-29/2009-08-10.

(责任编辑:杜云南)

G40-058.1

A

1009-8445(2010)06-0088-05

2010-05-21;修改日期:2010-09-04

王艳玲(1963-),女,河南辉县人,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电子化测试评价
天津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化票据上线运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幽默大测试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