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发展中国家大企业的形成及其效率影响

2010-02-16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8期
关键词:规模动态效率

盛 浩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一、引 言

大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于竞争压力,总是会努力扩大生产规模,以维持或提高利润水平,由此导致生产逐步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纵观工业革命后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战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情况。目前,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拥有了一批在规模上可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媲美的巨型企业。

大企业的经济影响始终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相当长的时期是围绕着“公平”展开的,带有比较强烈的道德评价色彩。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学理论的演进,“效率”成为评价企业规模扩张利弊得失的标准。按照哈佛学派的观点,企业规模扩张及由此导致的市场集中度提高,将使企业获得操纵产量和价格的能力,并造成效率损失;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在市场进入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合并和内部增长进行的扩张,能够使其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在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动态效率的概念得到广泛运用,这增加了对大企业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的复杂性。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使发达国家的竞争政策执行机构改变了对大企业的敌意,不再单纯以企业的市场份额作为判断垄断是否存在的依据,而是注重对企业规模扩张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估与权衡。

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始终相信“大的就是美好的”,创建大企业特别是在重点产业中创建大企业,并通过政策措施支持这些大企业不断扩张规模,成为一种在发展中国家相当普遍的做法。在发展中国家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如何评价大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不少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当支持本国企业不断扩张规模,这是实现规模经济和动态效率的要求。

二、政策背景

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大企业有着强烈的偏好,认为大企业在引进与传播先进技术、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增加工作岗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的国有企业还可以保证政府税收来源、扩大税收基础。因此,在不同时期,政府除了直接投资创建大企业外,还通过各种政策加速其规模扩张。

在国内新兴产业初创时期,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会运用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创办国有企业,或向投资于重点产业的私人企业提供优惠贷款,以此解决国内资本稀缺和市场失灵造成的投资不足问题。政府对大企业的偏好与财政支持,使得这些企业能够跨越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的过程,在创办伊始就具有较大的规模,成为发展中国家大企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造就了一个有利于大企业不断扩张规模的环境,加速了大企业的发展。泰伯特(James Tybout)指出,在制造业内部,一般认为产业政策对大企业有利。在某些情况下,投资激励措施仅给予那些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而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容易得到这些项目,由此获得特别的补贴。政府有时还会向大的、有影响的企业提供特别的税收优惠。除了这些直接支持大企业的产业政策措施外,某些产业政策工具也间接地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泰伯特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就在客观上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因为大企业的产品与进口商品之间有着更为直接的竞争关系,故而能够从保护主义的贸易体制中获得更多的收益。[1]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面对发达国家的巨型企业并购浪潮,从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的角度鼓励本国企业并购重组。格罗斯基(Geroski)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将创立国家冠军(National Champions)作为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繁荣的手段,它们出于对规模经济等因素的考虑,认为在全球市场上,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具有竞争力。[2]

20世纪60~7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黄金时期,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大企业迅速成长的时期。据对市场四企业集中度的测算,1972年,巴西、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的数值在43~51之间,亚洲的印度为46(1984年),韩国为62(三企业集中度),而美国仅为40,低于发展中国家。[3]这一测算结果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大企业发展的情况。20世纪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1994年韩国5家最大的综合商社销售额占该国国民收入的49%,[4]拉丁美洲国家在80~90年代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过程中,经济集中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5]

三、效率收益

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将引起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的变化,并最终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此时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即市场有效率。这种效率即资源配置效率,它要求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西方国家作为市场经济“宪法”的竞争政策一度带有反大企业的倾向。但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规模扩张也有可能提高效率。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企业在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之前,产量增加使平均成本递减,企业因而能够通过规模扩张实现生产效率,而总体经济活动中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所有的企业都实现生产效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大企业在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下,不得不将垄断利润投入创新活动,而技术创新能降低企业成本,使消费者偏好得到更好的满足,并促使企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竞争,从而提高配置效率。规模经济和动态效率的提出,并不能完全排除大企业仍然有利用市场权力谋取垄断租金,由此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因此要求在企业规模扩张造成的效率损失与效率增进之间进行权衡,反映在经济政策上,是竞争管理机构对大企业及大企业的规模扩张行为有条件的容忍。

然而,在支持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扩张的学者们看来,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率和动态效率,政府应当支持企业持续扩大规模。1999年11月联合国南方中心(the South Centre)发布的一份由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辛格等人完成的工作文件中,对发展中国家大企业与企业规模扩张的合理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根据该文件,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扩张是与西方国家大企业平等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的要求。文件指出,西方国家的大企业在规模超过了规模经济的要求之后仍然继续扩张,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大企业能够通过整合实现“经济性”,“这些经济性包括与大批量采购投入品有关的经济性,因规模巨大导致的资本成本下降,以及大企业在广告和其他市场营销活动中获得的经济性”,这种经济性即“金钱经济性”(Pecuniary Economies),它未必会提高福利水平,而且可能阻碍竞争。文件认为,发展中国家允许国内大企业合并,从而能够与国外的跨国公司在比较平等的条件下展开竞争,是完全合理的,“即使这些国内大企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规模经济的要求,企业规模也能够促进动态效率,因为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够支持其研发活动”。[6]作者认为,规模经济性与“金钱经济性”带来的高利润,是企业研发活动从而也是动态效率的来源。

在这份工作文件中,作者没有限定企业规模扩张的合理边界,以及为了获得动态效率而可以容忍的静态效率损失的程度与持续时间。这实际上是将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研发能力等同起来,并将动态效率作为对企业规模扩张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唯一要求。规模经济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垄断也具有合理性,因为垄断企业也可以将超额垄断利润投入研发活动,从而实现动态效率。这样就无需再对企业规模扩张带来的效率增进与效率损失进行权衡,因为静态的效率损失是为了获得动态效率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技术进步最终将解决一切效率问题。

四、市场条件约束

应当承认,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引导企业适度扩大规模。但企业在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之后继续扩张,能否因其“经济性”而提高研究开发活动水平,实现动态效率,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原因在于,企业规模与经济性及企业创新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受到市场条件的影响。

理论上,大企业可以因成本降低而获得经济性,并将利润投入研究开发活动,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大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动态效率,有着严格的假设条件,如市场进入无障碍、信息透明、潜在进入者无需考虑沉没成本等等。如果这些假设条件不能实现,大企业就会谋取市场权力与垄断租金,而政府对大企业的保护与支持,则更使企业缺乏改进技术与提高效率的动机。这些都将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即X-非效率及经济活动整体效率的损失。

就实际情况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环境远未达到上述假设条件的要求。企业规模扩张是为了寻求市场权力还是寻求效率,一个关键因素是市场是否存在进入障碍。本内特(John Bennett)和埃斯特林(Saul Estrin)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具有市场进入率低的特点,而这主要是由管制性障碍造成的。[7]迪詹诺(Djankov)曾经对 85个发展中国家影响市场进入的行政规章进行研究,该项研究涉及有关国家创办企业所需行政审批环节的数量、行政审批所需要的时间及费用等,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平均进入成本较高的情况。[8]除了管制性障碍之外,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大企业的特殊支持和保护,也足以阻碍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可以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垄断租金和政策租金的存在,而且考虑到政府对大企业的支持与保护使大企业更容易谋取市场垄断地位,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垄断租金和政策租金是相互支撑的。

发展中国家特定的市场环境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大企业的研发动力。英国贸工部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企业研发费用排行榜”[9](共1000家企业),有不少发展中国家的500强企业位居其中,但其研发强度不高,且研发强度高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却往往并非大企业。如韩国的三星电子在“《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列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企业第2位,是排名最靠前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但其研发强度仅为5.8,与同行业内中国台湾的宏达电子(6.1)和统宝光电(9.5)这两家中等规模的企业相比尚有不小的距离。在化学工业领域,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是500强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行业排名第5,但在“研发排行榜”上的77家化学企业中居第74位,研发强度仅为0.4。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大企业的研发动力不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大企业在利润水平和研发能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贝恩关于行业集中程度和盈利水平的统计分析,[10]以及熊彼特关于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的统计分析[11]都支持这一观点。但发达国家企业的规模扩张是充分竞争的产物,它受到政府政策的约束,而非特殊的支持和保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大企业所处的截然不同的市场条件,决定了这些企业有着不同的经营行为,并给经济效率的变化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速生产集中,以实现规模经济。但这种措施,应当着眼于建立稳定的国内商业环境,包括高效的资本市场和稳定的政策环境,保证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从而为获得长期的经营收益而不断扩大投资规模。通过政府行为,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加速产业重组,在政策层面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最优规模无法确定。当前对不同行业中企业最优规模的测算方法,都因企业市场范围的动态不确定性而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动态效率应当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经济政策优先考虑的目标,但动态效率不能建立在企业会自动将利润投入研发活动的假设之上,寻租机会的增加会降低企业总体生产效率,削弱企业的研发动机,因此,为实现动态效率,政府的经济政策必须致力于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将对企业的扶持和保护转变为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扶持和保护,即通过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审慎对待大企业的并购行为。在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之后,竞争管理机构在引起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大企业的并购分析中,开始使用“动态效率”概念,承认并购带来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成为市场集中度提高的抵消因素。但考虑到动态效率难以清晰界定,因而将“可以查证的技术互补性”作为批准企业为提高创新能力而进行的合并的首要限制,防止企业追求市场权力。[12]欧盟2004年的《平行并购评估指南》也承认如果并购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动态效率,那么即使它引起了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上升,也应得到批准。但这种效率必须有利于消费者、只能经由并购获得、能够明确证实。[13]发达国家这种处理企业规模扩张的做法,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借鉴。

*本文为2010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产业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政府干预’与‘市场选择’”(项目编号:SM201010037002)和产业经济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1]James R.Tybout.Manufacturing Fi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How Will Do They Do,and Why?[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0(3):11-44.

[2]Paul A.Geroski.Competition Policy and National Champions [EB/OL].http://www.competition -commission.org.uk/our_peop/members/chair_speeches/pdf,2005-03-08.

[3]Ajit Singh.Competition and Competition Policy in Emerging Markets: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Dimensions[Z].UNCTAD/GDS/MDPB/G24/18,2002:6.

[4]Asian DevelopmentBank.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5[M].Concord:Paul&Co.Pub Consortium,2005:254.

[5]苏振兴.拉美国家制造业的结构调整[J].拉丁美洲研究,2002(6):20-25.

[6]Ajit Singh.Rahul Dhumale.Competition Policy,Developmentand Developing Countries[Z].South Centre TRADE Working Paper 7,1999:9、22.

[7]John Bennett and Saul Estrin.Regulatory Barriers and Entry in Developing E-conomies[Z].CEDI Working Paper 06-02,Brunel University,2006:1.

[8]Djankov et al.The Regulation of Entr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37.

[9]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and Skills.The R&D Scoreboard 2009[EB/OL].http://www.innovation.gov.uk/rd_scoreboard,2010-03-25.

[10]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78.

[11]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5.

[12]Federal Trade Commission.Competition Policy Report[EB/OL].http://www.antitrust.org/law/comp,1997-10-20.

[13]EU Commission.Guidelines on the Assessment of Horizontal Mergers under the Council Regulation on the Control of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ndertakings[Z].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C 31(2004/C 31/03),2004:9.

猜你喜欢

规模动态效率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国内动态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动态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