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分的关键词——分析
2010-02-16陈丽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一中
陈丽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一中)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得高分的作文,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作文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表达出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们说,论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学生写议论文,都能提出正确的论点,论证时,往往使用丰富的例证。这样写出的文章,尽管论点正确,论据也恰当而丰富,读后却使人感到索然寡味。2009年有这样一篇高考作文,现摘录如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原来诗仙亦是个凡人。离别家乡,客居别处,“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份思念和忧郁,亦由月来见证吧。才华横溢的李白,虽被皇上看中,却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还受他人排挤,最终放弃仕途。当他独身一人来到花间月下,手执心爱美酒时,李白感慨万千,不禁吟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见证了李白跌跌撞撞的官场路,也见证了他潇潇洒洒的酒仙骨。
文字本身看似很有文采,旁征博引,但只得36分。阅卷老师是这样评价的:“分析肤浅……如果只是罗列一些相关材料而不加以分析,那么,这些材料是不能很好地诠释主题的,文章也显得不很深刻。”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篇作文如果只是为了材料的“丰富”而罗列一些材料,那么,就会有堆砌之嫌,把论点和论据游离开来,缺乏力度和深度。
那么,如何对论据进行分析呢?各地高考大纲都强调了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就是作文要做到“思想深刻”,并列出“深刻”的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是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从这三点出发,再结合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顾名思义,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操作,又很有效果,所以在作文中是很常见的。
看 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善擒者亦善纵》:
丹麦人一向以机智著称。以小小的国土,少少的人口,寥寥的资源,何以跨入大国的行列?因为他们在小事中也懂得擒与纵的关联。丹麦人在钓鱼过程中会放走已经到手了的小鱼,因为他们明白小鱼未尝美味,不如放回水中养大再来。况且今日倘若将大小鱼类全部钓走,那么明天呢,岂不是自掘坟墓,自断后路?
这段文字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作者立足于事例本身,追根溯源,深入分析丹麦跨入大国行列的深层原因,自然凸显思想的深度。
也就是说,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可以增强作文说服力,彰显作文深度。
二、假设分析法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常用引导词:“假如不这样”“试想”。
福建《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一文中有这么一段:
荷尔德林曾说,充满劳绩,人还是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若我们只是一味追求实用的劳绩,纵使有丰硕的穗粒、有甜美的饭食,却依旧只是匍匐于地的生灵。若当真如此,我亦要赞美人类谦卑的神态与丰厚的劳绩,却哀伤于灵魂的羁旅无依。你可曾听说,灵魂,是大地上的异乡者?……是真善美创造了人的无限可能!
整段文字虽不是文采斐然,但质朴无华的文字下表现的却是作者极富个性的见解。在扣论点的前题下,全段以名言起笔,从“若不这样,会怎么样”升发,强调了诗意栖居、真善美的重要性,可谓洋洋洒洒,极具表现力,充分展示了文字的力量。
又如福建另一篇满分作文《偶然?必然!》中一段同样也是用假设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君知否?华人名导王家卫,成就事业的偶然。青葱之年他便打工于电影公司剧本创作,郁郁不得志而度日如年,后因机缘巧合,恰有一小成本电影邀不到导演,他的毛遂自荐才成就了一段佳话。然若其无满腹的才华和过硬的电影技术,这样的“偶然自荐”又怎能成就其日后留名影史的光耀?偶然的背后是必然,我们又怎看得见他积年累月钻研电影艺术的辛酸。
三、意义分析法
所谓意义分析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这种方法在高考满分作文中比比皆是。如:
柏拉图的永恒,是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能得到的天上人间;圣西门的空想主义,更是理想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理想的对立统一……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用自己的坚持和梦想,以及终身无怨无悔的奉献,为我们化身为成长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将我们带上了精神解放的康庄大道。哲人,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搀扶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四川《溯源》)
再如:
当无数歆羡的目光投注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村上春树身上之时,谁又能想象他曾与妻子开着一家小店,整日为柴米油盐的琐碎烦恼?一支能镌刻山河,能叙写人生的笔,怎能这样在世俗的人间里蒸干油墨?他毅然决定全家搬到乡下,过一种清幽的生活。终于,他成了一名最纯粹的作家,他找到了文学这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舞台,他造就了最炫目的成功!人生的选择就在一瞬之间被作出,从此生命逆转,朝着无比光明的前方,勇往直前。(福建《站对人生的舞台》)
善擒善纵者,非诸葛孔明莫属。对于孟获的七擒七纵,成为了传世佳话,而大摆空城之计,也是变相的欲擒故纵。聪明人都晓得,该擒的当毫不手软;不该擒的当放任自流;擒到了不该擒的要学会放手,只有暂时的放手才能成全最终的收获。(上海《善擒者亦善纵》)
这几段文字都在引述材料之后,紧扣论点阐释其中的意义,揭示论据所含的道理。而且对意义的分析并不是长篇大论,即使只有一句话,也能切中时弊,发挥论据的力量,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提升了作文的思想空间。
四、比较分析法
比较法是把握本质的一个基本的方法,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或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
看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前路荆刺棘藜、乱石粗砺,何必囿于传统,不肯转圈?你无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 666次实验中侥幸成功的欧立希,是否是尝试了五百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直言舍勒“在真理撞上鼻尖时还是没有找到真理”,也许正是由于后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愿在原有假设上让步,让思维转个弯,终究把“氧气的发现者”这一称号拱手让人。
这段文字拿普利斯特利、舍勒的失败与拉瓦锡的成功做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前者失败的原因“不愿在原有假设上让步,让思维转个弯”,而拉瓦锡却在二者实验的启发下,敢于突破思维模式,最终被冠以“氧气的发现者”的称号。在对比分析中很自然的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只有学会让思维转弯才会成功。
当然要成就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关键还是要多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加强阅读。只有把作文置于人生、社会、阅读的大背景下思考,考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在常人的观点上再进一个层次。鲁迅先生曾说,历来不信什么写作秘诀。当我们丰富了积累,丰富了阅历,有力而深厚的论证分析语言自然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