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作
2010-02-16韩高年
韩高年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爱妻不幸早亡,多情的纳兰性德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自拔,于是写下这首《蝶恋花》,悼念亡人。词中感叹明月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最可惜的是好景难以长久,一夕才圆,夕夕都缺。这轮明月就像温柔贤惠的妻子,曾经陪伴在自己周围,而今天人永隔,就算自己不畏“冰雪”,想用身躯“为卿热”都不能够。一双燕子出现在居室的帘钩上,它们卿卿我我,互诉衷肠,此情此景使以往的幸福生活浮现在词人眼前,可如今人去楼空,生死殊途。面对妻子坟茔,他的眼泪已经流干,悲歌已经唱完,觉得倒不如率性化去,和爱人变作一对双栖双飞的蝴蝶,永不分离。这首词倾诉了纳兰性德哀怨伤痛的心情,可以和苏轼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提并论。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他后来中了进士,做了康熙皇帝的宫廷侍卫,因为才华卓绝,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由于特殊的身份,每当皇帝要出行的时候,他都得随从前往。纳兰性德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和妻子卢氏非常恩爱。他难以忍受和爱妻的别离,写下了不少表达相思痛苦的词作。现在妻子死于难产,纳兰性德一连写作三四十首悼亡词,也不能排遣内心的悲伤,心情无比抑郁,没过多久也去世了,死的时候才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生前特别重友情,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援救著名诗人吴兆骞的故事。江南名士吴兆骞蒙冤发配到东北二十年,他的朋友顾贞观知道吴兆骞吃了很多苦头,于是写了《金缕曲》二首送给吴兆骞,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思念和立誓救援的决心。纳兰性德读了之后很受感动,慨然答应帮忙,发誓让吴兆骞在五年内回来。到了第五年,在他和父亲明珠的帮助下,吴兆骞获释回到了关内。清廷入主中原后,满族王公以征服者的姿态,欺负汉人如同鸡犬。纳兰性德和一般的满洲贵族不一样,他能以平等的身份、同情的态度对待落难的汉族文人,在知识分子当中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纳兰性德本来是一个在精神气质上很像贾宝玉的贵族公子,热衷文学,却偏偏做了武官。
他性情率真,向往自由,却不得不在森严寂寞的深宫中度过一个个晨昏。有时还要随皇帝外出,担任侍卫,不能多说一句话,不能多走一步路。时间长了,心情自然就很压抑,所以他的词作大都散发着一种伤感凄凉的味道,比如名作《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出巡山海关时作的。榆关就是山海关,当时风雪很大,响声聒耳,纳兰性德思念家乡,难以入睡,于是写下这篇名作。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这首词有境界。的确,我们可以想见,在恶劣天气下跟随皇帝出行,千帐灯照着无眠的乡心,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
纳兰性德是个极其敏感的人,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他十分推崇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李煜的词自然本色,性情的真纯和感悟的深刻,对他影响很大。除李煜外,他还吸收李清照、秦观等人的婉约特色,熔铸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蕙风词话》的作者况周颐也把他推到“国初第一词人”的位置。因为有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这一批优秀词人出现,才使得逐渐失去自然本色的词恢复了生气,重新焕发了活力,他凭借自己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词史上“清词中兴”过程中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