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测经络技术的实验大鼠常用经穴检测
2010-02-16刘佳玉郑利岩张小卿崇菲菲
刘佳玉,郑利岩,张小卿,于 杰,崇菲菲,王 熙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电生理实验室,沈阳 110032)
声测经络技术是在机械振动刺激下,使物体内部发生微观动态变化,以应力波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产生声信息,同时以声传感器将此种声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加以显示或记录的技术,以往研究证明输入人体声信息传导与循经脉传导具有一致性,声信息能反映循经感传的某些特征及循经感传的客观性[1]。
确定大鼠体表常用经穴是针灸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目前各类文献中记载的大鼠穴位的定位基本按照人体穴位的定位方法并参照大鼠骨骼与体形进行确定的,应用经穴探测仪对大鼠经穴进行辅助定穴尚未有同类研究的报道[2]。本实验依据穴位处高导声状态的特性,应用声测经络技术,将声波波幅值较高点与实验大鼠皮肤经穴导电量中导电量较大点相互印证,确定为大鼠经穴点,进而验证大鼠经穴是否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与人体经穴类似。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范围150~20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SCXK(京)2006-0009]。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等。
1.3 实验仪器设备
1.3.1 经络定位仪:(北京海淀区东华电子仪器厂型号:WQ6F30)。
1.3.2 声测经络系统:包括声波输入系统,由信号发生器(型号:HP33220A,美国Agilent公司生)、功率放大器(型号:2718,丹麦BK公司)、小型激振器(型号:4810丹麦BK公司)组成;声波检测系统,由力传感器(型号:8230-002丹麦BK公司)、信号放大器(型号:2694A丹麦BK公司)微型加速度传感器(型号EE0067丹麦BK公司)组成。
1.3.3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型号:Handyscope HS4-5北京迪阳公司)。
1.3.4 其他:屏蔽室、电脑、自制隔音(聚氨酯材质)台等。
1.4 实验条件
实验室温度20℃~23℃,相对湿度30%~50%,检测在屏蔽室内进行。
1.5 实验方法
1.5.1 实验准备:将大鼠称重,取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标准于腹腔麻醉。
1.5.2 观察指标:检测时声波信号输入频率35Hz,强度0.6V,波型为square,经微机控制激振器,用力传感器控制激振压力,于各经的输声点输声,用微型加速度传感器接收经穴点处声波,经信号放大器处理后,频谱分析软件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声波mV值,各点均连续记录3组mV值,将其均值作为统计数据。
1.5.3 实验过程:将麻醉后大鼠置于屏蔽室内,并固定于自制隔音(聚氨酯材质)台上。每穴检测分为3组,即左对照组、经穴组、右对照组。将经络定位仪探测到导电量最高点作为经穴点,并以此点左右旁开2mm处为对照点,将微机控制激振器(用力传感器控制激振压力)放置于各经的输声点上,用微型加速度传感器的探头放在经穴点处接受声波(其中背部经穴点及其左右对照点需用生理盐水擦拭),用声测经络系统分别记录3点的波幅值(mV),各经穴点的输声点如表1。
表1 各经穴点的输声点Tab.1 The sound point of every acupoint
1.5.4 实验误差控制:经脉导声状态检测受输声强度、激振器压力等影响,为此实验中采取下列措施以减少实验中的误差:(1)大鼠各穴点检测时均采用相同刺激频率、刺激强度;(2)检测时保证激振器与大鼠皮肤垂直;(3)确保各穴点激振器压力相同;(4)其中背部经穴点及其左右对照点需用生理盐水擦拭,以抵消大鼠皮毛对声波传导的影响。
1.6 统计分析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运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检验,数据以±s表示。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经穴组声波波幅值明显高于经旁对照组(P<0.05),提示经穴点处呈高导声状态。各检测点声波波幅值(mV)如表2。
表2 各检测点声波波幅值(mV)Tab.2 The sound amplitudes at the test points
3 讨论
人体经穴最初是以古代人“以痛为腧”,“以解痛为腧”的形式被发现,凭借主观感受而定的。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诸多学者对20余万人进行了循经感传普查,对人体腧穴进行了客观检测,以后国家科委立项“攀登计划”,对经络进行客观化检测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人体经穴具有低电阻性及高导声状态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人与大鼠同为哺乳动物,其组织结构有颇多相似之处,在医学实验中常用大鼠来做无法在人体进行的实验,针灸领域亦是如此,然而大鼠不能表达感知的针感,因此,大鼠的经穴确定唯一的方法是通过客观检测来定位[3]。本实验依据人体经穴所具备的生物物理学特性,采用声测经络技术,将大鼠体表能够反映的循经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大鼠经穴点,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1]郭长青,张莉,马惠芳.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80.
[2]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3-204.
[3]郑利岩,徐朝霞,甄希成,等.实验家兔常用经穴的客观检测与标定[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