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的历史探寻
2010-02-15王强
中共党史研究 2010年8期
王 强
传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的历史探寻
王 强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劳资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指引中国共产党积极研究劳资关系,宣传和发动工人;科学认识中国工人运动的实际,组织领导工会斗争;深刻把握劳资关系的本质,据此制定劳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阵营、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及为抗战胜利后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工业化的需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劳资两利”政策。这一政策,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且将导致两个阶级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和扩大的认识,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采取了调节劳资间利害关系的政策;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资双方之间是对立和对抗关系的认识,在调节劳资间利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劳资合作的思想;突破了马克思主义认为的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使劳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的观点,提出了这两个阶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虽然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放弃了“劳资两利”政策,但这一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劳动政策制定和完善的重要基础。(朱昌裕摘自《求索》2010年第5期,全文约1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