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纪念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
2010-02-15
土地管理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纪念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
土地资源主要指在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土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淡水、森林、草地、大部分矿产、能源、生物物种和旅游资源的载体,也是除海洋产业和空间科学技术产业之外的一切产业的直接支撑。因此,土地资源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头等重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排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均耕地面积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的大国。所以,珍惜土地资源,管好、用好土地资源则更显其意义重大。
2010年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充分把握国土资源部“双保工程”2010年行动的主题内涵,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坚持调结构、促转变,努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国家的长远大计。从“民以食为天”这个角度讲,老百姓把粮食作为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天,就是依靠,就是自然规律的要求,作为“国以民为本”的人民政府,就必须给予保证。再从经济学角度讲,老百姓对粮食的消费是一种刚性的。所谓刚性,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基本不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化的影响,保持较为稳定的消费数量。粮食的消费弹性系数很小,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出大乱子。几年前的国际粮食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正是这种刚性的消费,要求我们必须用刚性的耕地面积予以保证。确保“红线”不是通常的行政命令,而是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使然,是执政为民的天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土地资源作为多个行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有这一切,土地资源管理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我们要密切结合全国乃至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在刀刃上,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优化的经济结构,才能大力地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土地资源管理要为优化结构配置土地,还要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让土地资源在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在每一个空间范围内,发挥更大的效益。为此,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土地利用效率考核指标,通过比较,把那些土地利用先进单位的经验总结出来,作为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榜样。进而完善我们的土地调控政策和调控机制,进一步推进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