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有色院三位一体的创新之路

2010-02-15张赤东郭铁成

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8期
关键词:院所有色西北

张赤东,郭铁成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西北有色院三位一体的创新之路

张赤东,郭铁成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西北有色院在转制发展中建立起“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本文从研发体系、中试环节、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育四个方面对该院三位一体创新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以转制院所为依托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依托公共创新平台加强中试能力等建议。

转制院所;创新体系;科研;产业化

Abstract: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 Research(NIN)has created a new innovative way and built a feasible innovat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its own institute reforming.I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NIN triunes research,pilot test and industry together,and carries out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come of the enterprise.In the paper,we analyzes four aspects of NIN’s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R&D system,pilot test linking,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developing the n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such as building a base of emerging industries depending on the institute,strengthening the capability of pilot test.

Key words:reformed institution;innovation system;R&D;industrialization

转制院所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支独特力量。1999年转制以来,一批院所成功实现了与市场的接轨,成为创新型企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集团)(下文简称西北有色院)便是其中之一。2009年11月我们到西北有色院,就转制院所创新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转制实践中,西北有色院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大型科技集团的创新发展模式。2008年,综合收入21.7亿元,总资产27.9亿元,正式职工2394人,其中60%为科技人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金属多孔材料和超导材料等国家重点研究基地、行业技术开发和工程化中心,一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为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西北有色院经过两年试点后被科技部、国资委、全总三部委评为创新型企业。

“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有四个内容: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研发体系,依托公共创新平台强化中试环节,以市场机制培育新兴产业,以“三结合”方法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

1 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研发体系

走“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之路,首先要改革传统的科研体系,调整科研活动方向和结构布局,确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研发体系。

1.1 面向市场需求安排研发任务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石油、化工、冶金、船舶、电力等产业快速发展,相关设备材料生产需求日益旺盛。西北有色院把这些需求划分为三大类,即国防军工类、民用工业类和生活日用品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和具体产品的划分,并细化至各技术开发领域,形成材料研究、加工工艺研究和基础研究三个方面的研发任务。与此相适应,积极调整科研部门结构,面向市场需求三方面任务不断集中科研力量,结合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11个研究所和4个研发中心。不仅加强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科研机构,还不断从该院培养的研究生和社会中吸纳新生研发力量,扩大研发队伍。

1.2 按创新链分工进行产学研合作

西北有色院按照创新链的功能对研发项目进行分解,在研发、成果转化、生产等环节上分工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机制。在创新前端环节上,联合了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十多个著名大学,利用大学在前端基础科学研究和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面的设备优势等,开展合作研究。在创新中间环节上,同航空、航天、核能、舰船、兵器等系统的45个研究院所以及全国近100家民用研究院所都有重要的合作关系,强化中试研究,促进成果熟化。在产业化环节上,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科技攻关和投资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携手大用户企业共同加强新材料技术创新能力。

2 依托公共创新平台强化中试环节

中试活动对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却是一个投入高、风险大的中间环节,被称为“无名无利”的过程[1]。长期以来,科研机构中试能力薄弱,无力组织面向产品的中试活动,很多科研成果无果而终。“中试空白”制约了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

西北有色院发挥自身在有色金属研制特别是钛合金材料、核材料、超导材料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利用该院的国家“863”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陕西省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加强中试力量,设立科技创新转化基金支持中试活动。通过中试,甄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可能性、可行性,选出产业化“苗头”好的进行技术化、工程化,加速新产品开发和已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中试环节与生产加工、产品供应之间建立了高效、顺畅的衔接,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使转化率达到70%以上,在钛及钛合金等稀有金属材料、金属多孔材料和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三个高技术优势领域,成果转化率更高。

例如,依托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该院制订的我国金属多孔材料和性能检测国家标准技术优势,经过大量的中试验证,自主研发了烧结不锈钢纤维毡,实现了国际同行业内加工工艺的创新突破,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国产化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还打入国外市场,建成了全球第二大金属纤维及纤维毡生产线以及年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3 通过市场机制培育新兴产业

面对市场竞争,西北有色院没有一味的跟踪、模仿,而是在跟踪比较中寻找自己的优势特色,特别是寻找发挥资源优势的突破点,将技术与资本结合,以先发制人的思维开展高端创新,在特定细分市场培育创业企业,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3.1 在细分市场、特定技术领域占领新材料产业发展制高点

转制以来,该院在拓展市场过程中锁定几个具备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的特定领域,如钛及钛合金材料、金属多孔材料、超导材料、核材料和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等。在这些细分市场上,利用多年沉积的技术优势,自主确定产品开发的技术框架和技术路线,一进入就占领高端,在创新价值链高位创新,主导产业发展,赢得竞争优势。例如,该院承担的钛及钛合金科研项目占我国有关钛的项目总数的60%,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30多项发明专利,涵盖了高强、耐热、低温、耐蚀、高韧、阻燃等系列的钛及钛合金60多种,涉及材料的合成、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技术。这种显著的技术优势,使得该院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高端,在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超导等市场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其中产业公司钛材2008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3.2 建立产业园区,孵化技术领先型企业

为了促进原始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扶植创业企业,形成产业能力,该院根据技术领域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出资建立不同的产业园区,形成了“三地七区”的发展布局,所谓“三地七区”是指西北有色院分布在西安市、宝鸡市和商洛市,建设泾渭钛产业园区(西部钛谷)、多孔材料产业园区、特种新材料产业园区、高新区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园区、经开区超导材料工业园区、宝鸡金属钨产业园区和西北院-商洛钼产业园区7个园区。一是在优势技术领域,该院以大中型高技术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业园区,如在商洛市的钼产业园区、在西安高新区的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园区、在西安经济开发区泾渭工业园的钛谷(产业园)和超导材料产业园等。二是在前沿技术领域,特别是针对那些技术专业性强、市场潜力大但国内市场规模目前尚小、关键技术只有少数技术人员掌握且容易流失的科研(项目)成果,该院在规划园区内直接出资组建并培育创业企业。依据钛合金、稀有金属粉末、钛阳极和贵金属等技术分别建立了赛特公司、宝德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凯立公司等7家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对于这些小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资本、技术、劳动和管理四要素同时参与分配,以产权作为利益纽带和激励工具,促进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在产业园区内,引导集团内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以持续的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如向控股公司转授工艺技术,将科研成果研发人员派至工厂指导生产,帮助调试新设备和培训技术工人等,以提高投资的回报率;同时还努力确保科技产业公司的经营运作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规范。

3.3 科技与资本相结合,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西北有色院把技术与资本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市场融资。在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园区,与国内多家创业投资公司、技术交流中心以及冶炼厂等单位合资建立金属材料企业。在钼产业园区,与商洛地方政府合资,并吸纳个人投资资金,联合成立一个钼业企业。2007年8月,该院成功地推动其控股的西部材料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至2009年5月又进行了定向增发股票融资,两年内融资累计7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3]。

4 以“三结合”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西北有色院形成了“三结合”的培养方式。

一是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在选聘新人中,注重院所科研与大学教育的结合。该院研究生院的学生都先在大学接受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然后在该院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写作,从中聘用优秀学生,至2009年已有200多人留在该院工作。出去的学生也既有实际科研经验,同时又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

二是研发与生产相结合。在工作中,研发人员不仅在实验室做科研,还参加科研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等生产实践活动,加强对生产技术的理解,扩展从R&D到中试到产品批量化生产的新产品 “一条龙”纵向技术。目前,全院研发人员中有60%以上都具有实际生产经验。

三是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挑选科研、生产骨干人员进行在职培训进修,先在国内大学上完成基础课程,再结合与国外大学的合作科研项目,将博士生送到外国交流学习,国内学习、国外做论文,使骨干科研人才成为同时拿到国内和国外大学博士学位的“双博士”。通过联合办学、在职读研以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措施,2000—2008年该院选派科技骨干、管理骨干出国访问、科技合作、学习研究150余人次,其中6人已经拿到双博士学位,4人在读。

5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西北有色院的成功转制发展经验再次表明,转制院所企业是一支独特的技术创新力量,在促进科技发展转型升级,从数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从投入拉动型向生产消费型转变和从单纯科研型向研发经营型转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为加快技术创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转制院所企业创新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1)以转制院所为依托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地。部分转制院所企业具有培养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具备面向新兴市场需求,在特定技术领域进行创新突破,并将研发成果技术化、产业化的能力。很多转制院所在一个或几个技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这些领域大多处于细分市场,市场规模尚小,国际资本尚未布局,因此要大力支持转制院所在特定技术领域、细分市场上重点突破、高端创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推出能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高质量新产品,成为特定细分市场的领跑者。特别是针对那些技术专业性强、国内市场尚小且核心技术易流失的科研成果,鼓励转制院所创立中小高新技术种子企业,建立新兴产业园区,待到市场发展起来时将种子企业推向市场,成为引领新兴产业市场发展的领先型企业。

(2)以公共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为依托加强中试能力。依托转制院所建有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基地等公共创新平台,加强中试能力,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建设中试基地。政府创新政策、创新项目应向中试基地倾斜,建立中试设施、设备、仪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对中试基地的社会投入。

(3)积极鼓励转制院所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创新发展。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技术与资本紧密结合,引导转制院所及所属企业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取得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自主创新的功能,积极鼓励转制院所剥离出优质资产或整体上市。

(4)借鉴推广“三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三结合”方法立足培养、以用为本,能够有效培育创新型人才,应给予鼓励和推广。

[1]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奚正平教授 [EB/OL].鞍山中小在线.http://news.assme.com.cn/detail/2006_10/detail_2009102009120767.html,2006-10-18.

[2] 赵永庆等.西北有色院创新研制的船用钛合金[J].钛工业进展,2003,(6):12-16.

[3]周吉峰,任晓光,张哲浩.走特色之路,铸创新之魂——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新材料发展40年纪实[N/OL].科技日报(特别报道),2009-11-12(8).

[4] 郭铁成.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转型升级战略[J].决策咨询通讯,2009,(2):44-47.

(责任编辑 张九庆)

The Trinitarian Innovative Way of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 Research

Zhang Chidong,Guo Tieche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 China)

F273.1

A

科技部政法司资助研究项目“创新型企业创新之道研究”中间研究成果。

2010-06-10

张赤东(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企业创新理论与方法、科技体制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院所有色西北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凉爽有色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