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而不平世界”中的中国机会
2010-02-15周其仁
周其仁
“通而不平世界”中的中国机会
周其仁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近期,数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先后应邀来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从不同角度围绕“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转型”这一核心问题与学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本刊选登部分授课学者的文章或观点摘要,以飨读者。
“通而不平的世界”还孕育着巨大的比较优势潜能。中国还有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可能性。“两个海平面世界”的中国在全球化中找寻机会,首先要处理好汇率问题。
在达沃斯的困惑
2010年1月底在瑞士举行的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一系列的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复苏,预测未来向好。不但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增长也有1.7%。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3.1%调高到3.9%。而对参加论坛的两千名全球高管进行的调查显示,80%以上对2010年经济前景有信心,要增加投资,进行兼并。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人们的感觉很差,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感觉非常差。西方政要没有一个讲退出,调高了经济增长预测的IMF的总裁也说,虽然已经复苏,但是基础很不巩固,前景很不确定,各国对于要不要退出的抉择非常困难。
为什么在发达经济的实际增长状况与主流感受和判断之间,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一个原因,是高失业率!发达经济国家虽然出现复苏与增长,依然还面对严重的失业状况。美国是10.2%,把部分Part-time(兼职)的人算进去,是17%;欧洲是9.8%。西方过去强调自立精神,现在很多人也成了“啃老族”。
“让两个海平面继续对流”
当代全球化的一个简单框架就是“两个海平面世界”:一个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组成的“高海平面”,一个是中国和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低海平面”。这两个海平面原来是不连通的。发达国家的高海平面内部打通,互相贸易,互相投资,形成了一个很高的分工和收入水平。这两个海平面的差距很大,以工人收入计算,1980年中国工人收入等于发达国家工人的1%。如果两个海平面不打通,即使有这么大的差距也没有问题。问题是中国1980年前后开始搞改革开放,1990年前后前苏联放开,两个海平面开始打通……开放,导致这两个海平面开始相通,开始流量很小,且产品、资本、信息的流动远大于工人与人口的流动,但随着低海平面的制度成本下降和学习曲线提高,对流流量加大。所以,世界是“通而不平”的,天下大势应该是高海平面向下,低海平面向上。让这两个海平面继续对流,释放全球新的比较优势的巨量势能,引发全球产业布局重组、经济结构变动,以及利益关系调整。
很显然,在这种形势下目前全球已经出现了“失衡”现象。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中美贸易业已形成了 “剪刀差”。 对此,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可以有的几个选择是:一、继续技术创新与革命,发挥独到性优势;二、向下调整工资福利,适应竞争;三、利用全球收益,扩大社会安全网建设;四、贸易保护主义;五、利用国际事端和紧张,收缩开放流量。
中国首先要处理好汇率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后,是中国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生产力,越来越难以被 “固定汇率/钉住汇率”的货币体制所容纳。目前的通胀预期,通胀只是货币现象,不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资产价格也是货币现象。在成功保八之后,2010-2011年的中国要料理过多货币带来的后续影响,如股市、房地产以及人力资产之价。关于房价高涨问题,房价的高涨不是因为房地产商的贪婪,而是老百姓排队等着给钱,他没有理由拒绝你啊。政府要做的不是控制土地供应,而是要放地,越控制越引起恐慌。
参照日本经验,中国还有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可能性。但是要看到发达国家向下调整很困难;降低“通”的流量有助于发达国家缓和国内矛盾,无事找事、小事闹大的时代来了。中国在这样的机遇中首先要处理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化解汇率僵局。首先从中国的整体利益考虑汇率政策,其次把汇率目标与货币目标分开来处理。央行定量减少购汇,央行继续购汇,要100%对冲,财政设立购汇基金介入购汇,鼓励部门、行业、企业、个人购汇,向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提供购买人民币的许可与便利。同时,在此过程中,中国也不要忽视国内的发展机会。开发国内市场至少是一个短期的机会。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F120.3
A
1674-0955(2010)05-0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