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

2010-02-15贺敬良赵华林慕义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大学生

贺敬良 赵华 林慕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10019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

贺敬良 赵华 林慕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10019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结合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针对当前创新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措施。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重视学生科研和实践活动等。

高等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创新型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呼唤,时代赋予人才培养以新的内涵。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 多年以来,大学在教育理念方面仍未达到以人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较少鼓励学生探究问题。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明显地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方面过多注重共性教育。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基本上实行统一版本。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较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相同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是千人一面。

(3)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注入式教学统治课堂。尚未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4)考试方法 主要考学生知道、记住了多少课堂和书本知识,不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只追求所学知识,对能力、创新漠然置之。

要走出目前的教育困境,关键举措就是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等院校必须确立教育创新观念,形成教育创新理念,探索教育创新模式,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在科技文化、心理健康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以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1) 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合理课程结构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为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要调整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压缩课内学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另外,交叉学科知识也是创新能力培养所必需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总量空前增长,而人生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形成核心突出、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蛛网知识结构,寻找不同学科、课程和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层层包围,相互依托渗透,有利于在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上发现、衍生新的知识点。所以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某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积极性。

开设创造学课程,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人的创造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后天学习和锻炼中不断提高的。“创造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系统讲解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重点训练学生灵活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国内外大学开设“创造学”证明,“创造学”课程不仅使学生认识创造,走进创造,也培养了他们创造人格和创新能力。

(2) 建设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构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应更多地深入到社会和企业中去,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同时,更多地了解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表明,到企业或在科研院工作过的教师,创新与实践能力较强,上专业课能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得更好,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制度,激励高校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生产一线、不断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构建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决定着有创新潜力学生能否脱颖而出。教师能够以其渊博的创新知识、杰出的创新能力、丰富的创新经验、丰硕的创新研究成果形成的在创新研究方面的个人魅力来吸引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活动。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能讲出新内容,出题时能有新思路,解题时能用新方法,科研中能有新创举,在学生中就会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表形象,就会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 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营造和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创新与个性密不可分。良好的个性在创新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具体的人,由于天赋不同,后天成长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特征,任何人都应以其特长服务于社会。学校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结构个性化的环境,让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构筑自身知识结构。特别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不拘一格为具有不同志向和禀赋的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方向和途径。因此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文化环境分不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学校应经常开展各种学术报告、前沿科学讨论和创新成果展览,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定期举办科技学术节,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参与中增强创新能力。

(4) 加强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打造基础实验平台,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创新氛围,把实验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挖掘学生创造的“灵气”。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做好实习工作对于加深学生对专业认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在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建成工程训练中心,同时拥有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以提高各实践环节教学水平。

搭建科技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载体。通过参加竞赛活动,一方面启迪了学生创新思维,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磨砺了学生意志,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笔者作为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连续3年组织本校学生参加了Honda中国节能大赛。通过参与大型竞赛活动,使学生挑战自我,赢得了自信。2009~2010年,笔者带领的学生参赛队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代表队、本田企业队等同台竞技,连续两年以优异成绩摘取了大赛所设唯一最佳技术奖。

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设立“创新基金”作为一个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实践的种子,将会极大提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热情。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项目申请、研究开发和验收,能够较早掌握实践项目研究全过程并积累科研工作经验,最终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并具较强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目的。

一所好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本科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创造发明,而是培养他们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消除他们对创新的神秘感,帮助他们养成创新的习惯,以便日后有能力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1]朴雪涛.大学制度创新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6):6-10

[2]王义全.科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9(1): 85-88

[3]蒋景华.转变观念因事制宜组建实验队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1-4

G642.0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118

贺敬良(1963-),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大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