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操

2010-02-15原荣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管理系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2期
关键词:军训国防军事

原荣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管理系

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操

原荣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管理系

当代大学生必须接受国防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高等教育要勇于承担这一神圣的职责,让军训不再孤立,让国防教育落到实处,尝试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

国防;安全;素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国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其核心是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大学生更是接受国防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东海局势,钓鱼岛事件,南海纷争,台海局势,西藏、新疆的暴力事件等,是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大学生不能不关注的问题,这些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把国防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并且上好这一课呢?

一、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国防教育的使命感

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古今中外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有效防御外敌入侵,其精神防御之重要,往往并不亚于物质防御。一个国家的精神防线巩固了,在平时,可以不为外部的风吹草动所惊扰,安安稳稳搞建设,并能在国际事务中挺起腰杆;在战时,则能凝聚民心,万众协力,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等就是国防思想的结晶。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形成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等等,就是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民族的优势,就是中华民族国防意识的精华。在我国进行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精神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已经不需要了呢?

千百年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国防教育,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当前,发展经济是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我国的内政外交,都根据这一任务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国防教育同样要适应这个转变,积极地促进经济建设。要改变“国防就是打仗”、“国防教育就是战备教育”的旧观念,把国防教育转向既为正义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服务,又为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上来。如此,国防教育就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国防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孤立地进行。另一方面,经济建设离开国防的保障,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改革和搞市场经济需要担更多的风险,度更多的难关。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和纪律保证。因此,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对于正民风、壮国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激发人们建设祖国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国防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必须提高包括国防素质在内的国民综合素质。国防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

二、正确分析大学生国防意识缺失的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当代大学生已经是九零后了,真正是在和平、安逸的条件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在接受社会上各种信息“为我所用”的同时,国防意识却大为淡漠。究其原因,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认为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不讲人性僵化死板。

二是教育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目前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三种形式。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老师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也没有找准知识切入点,讲课未免枯燥乏味。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虽然各高校都能清楚的认识到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但是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一阵风,过后又成空”的局面。接受过军训的学生日常生活依然散漫懒惰、我行我素。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强身尚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大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有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应该按照《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抓住重点环节.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半军事化管理、征集新兵等环节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一是要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国防教育穿插其中。二是要把开展大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在完成军事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请军事专家、英雄模范到学校开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军事题材的电影、录像、纪录片等等。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军营一日参观活动,全景式地了解军人的一日生活制度,从中感受军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品质,使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三是要把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航海类院校为什么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要跟学生讲清楚,消除他们在日常管理中的抵触情绪,让他们通过这种特殊的管理制度体会自己未来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四是要把高校征集新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征集前期、欢送新兵和跟踪培养等时机。搞好征集新兵宣传,支持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军,做好应征入伍大学生的欢送工作。激励他们在军营建功立业,为母校和家乡争光。当他们回归校园的时候更要鼓励他们现身说法,为在校学生谈讲从军的体会与收获,这样的教育效果更直接更有效。

第二、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要发挥好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选配优秀教师担负教育任务,紧跟国内国际形势,溶入国防新事件开设讲座与宣传,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育的时事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同时发挥好校园网络的“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国防知识接受国防教育。团委、宣传、学生会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比如国防知识竞赛.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

三、开设军事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势在必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军事课(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国家“大安全”观念的确立应该让大学生有所了解。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特别是刚迈校门的新生,对大学充满好奇和渴望,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军事课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心理素质脆弱,身体素质差。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既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又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新技术新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大学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1]国防教育法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142

原荣,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军训国防军事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