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教师能力的探讨

2010-02-15陈艳霞孙媛伍建林大连医科大学116044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2期
关键词:研究性医学院校人文

陈艳霞 孙媛 伍建林 大连医科大学 116044

医学院校教师能力的探讨

陈艳霞 孙媛 伍建林 大连医科大学 116044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我国的医学研究无论在仪器设备还是临床医疗新技术的研发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为迎接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挑战,医学院校的教师应具备一些核心能力。

竞争;教师;能力

引言

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1]。在医学教育的研究中,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个性化教育、人文素质、获取信息的能力等都有一些论述,但对教师是否具有这方面能力讨论的却较少。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之前,教师应首先具备这些能力,并把这些能力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1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这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方法,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预见学科的未来。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及研究课题。但常常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有的却教不好学生。关键是没有把自己的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与科研相脱离,是现在好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恰好可以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例如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把过去由专家、教授做的专题讲座时间改变成临床特殊病例讨论时间,让实习医生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治疗措施等,然后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再查最新资料补充,直到由教师指导学生做出科学的诊断,得出最好的治疗方案。现在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学习基础都不错,也就是具有一定综合能力。进入大学后各学科和专业教师应该着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学科及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该领域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把自己的研究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觉得乏味和劳累,有助于该学科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该学科的纵深发展与科技进步。各学科和专业教师都要善于发现本专业和学科的后备人才,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训练,那么我们医学学科与专业的未来才有发展、创新和领先世界的可能。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贯穿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想的开、想的奇、不限于已有的经验与习惯,充分体现对问题的敏感性、洞察性、灵活性、独创性。原有的问题式教学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教师的成就感在于学生能按自己预想的答案答题。现在有的老师课堂上或下课后让学生随便提问,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认真对待。当问题是老师需要的,或与教案直接相关的,或是老师能直接回答的,就抓住它,否则就不予回复。其实这两种做法的实质都是以教案为中心,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摆脱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方式[2]。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以解决所提问题的引导者,而不是给学生的问题以明确的、正确的答案为荣。教育的意义不是教师如何聪明,而是如何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例如学生在做医学物理实验时,有的同学问实验室的干湿泡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教师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也可图书馆借医学物理学方面的参考书查阅。后来学生不但查到了他想要的答案,还了解了干湿泡温度计最新研究进展,而且还想自己设计一个干湿泡温度计。教学中存在的过于强调教师的意志,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发展和生活实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极为不利。辨证的处理教学中的教与学、维持与创新的哲学思想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3 因材施教的能力

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讲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3]。因材施教的能力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

现在教学上推广的学分制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性教育发展,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学分制改革要求教学计划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保证修业年限的灵活性和培养出的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性。该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选择”,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及学习年限等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弹性。在选择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自我调整,但这也要求教师在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将来适合做外科医生;有的学生爱学基础知识,不爱动手,适合学做内科医生等等。对因材施教,教师除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善于发现学生的“材”。

4 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其切入点和突破口。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研发出许多科研成果,但世界顶尖级人才很少,重要的原创性成果也很少。许多教育研究者已认识到这是长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割裂给培养的学生带来思维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狭窄造成的[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翼[5]。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是教师将人文科学和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成为学生的人格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医学教育研究的主体对象是医学生,学生将来工作面对的对象是特殊的人——病人,所以医学院校的教师从事的是对人文、对社会最为敏感的教育,医学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人文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走出校门的医学生才能对病人充满人文主义的关怀,才能更好的作好治病救人的工作,才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教师要挖掘学科的发展史、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科学美、工作中治病救人的实践体会等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之后的生命大营救中,前方近十万、后方几十万的医务人员同解放军、武警、志愿者一道,在中华大地唱响了救死扶伤的战歌,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从业人员的摇篮,在教学和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对医学人文精神作进一步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相应的会有更强烈的献身医学的精神,随之而来的是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

5 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指现代医学院校教师应不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参加继续教育[6]。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疾病的变异、新特药的研发等日新月异。这些最新资源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网上传播。如果一个教师不具有终身学习和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他就不会掌握科技、教育的最前沿信息。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概念在近两年不断更新, 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和分类的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出台、和既往的Q波梗死的区别以及多层螺旋CT和冠脉内超声的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书中没有涉及或一带而过的知识,但是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国际规范中普遍采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教给同学。再有现在随着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来华留学生的日益增多,教师的外语能力也需要不断地提高,没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就会不适应现代教学。

总之,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思想、各种知识要不断更新,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紧跟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不辱现代大学教师的使命,才能培养出勇于创新、超越时代的人才,才能使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后继有人。

[1]腾祥东. 谈大学教师新的核心能力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59-60.

[2]王书. 我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其现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6,2: 47-50.

[3]张妍,周旭晨,刘俊.内科临床医师的带教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1):68

[4]周远清.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在“医学与人文”高层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高教研究.2008,7:1.

[5]杜治政.关于医学人文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27(5)5-9.

[6]汪秀玲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教育及继续教育 [J].医学教育探索.2009.8 (3)315-317.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114

猜你喜欢

研究性医学院校人文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