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城市化契机,搞好生态城建设

2010-02-15姜帆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1500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2期
关键词:城市化文明理念

姜帆 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150000

抓住城市化契机,搞好生态城建设

姜帆 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150000

城市化发展,首先意味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会越来越多,于是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垃圾等等一系列关系人类生存和健康生活的问题汹涌而至。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更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务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着力打造适宜人居的生态城。

城市化;生态文明;生态城;宜居城

一、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在中国,解放初只有12%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接近20%。但是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城市化停止。直到1978年才恢复发展。1992年以后是加速发展,每年1.5%城市化的百分点,就是说有19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1900万是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数字。

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时间,中国的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城市人口增加2000万。截止到2009年,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有118座。预测,今后十年,如果中国城市化率保持前十年的水平,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会由目前的46%提高到58%~60%,城市人口要再增加2亿人;从2020年到2030年,城市化提高速度可能略有下降,估计再增加1亿人;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要接近70%。

二、城市化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结合人类发展的轨迹,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到了工业文明,又从工业文明进入了后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商业文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成熟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繁荣,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频繁发生的生态灾难和异常气候给予我们不断的警示,从整个北半球持续不断地高温到中国特大旱情和肆虐的洪灾再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一连串自然地,人为地生态危机频频发生。然而,城市化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化发展,首先意味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会越来越多,于是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垃圾等等一系列关系人类生存和健康生活的问题汹涌而至。城市化发展,已经到了实现发展模式突破的关键时刻。当前和今后二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用什么样的理念、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不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三、抓住城市化契机,搞好生态城市建设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更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将人口居住在城市称为城市化,还要以这些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来衡量城市化。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务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这也是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深刻内涵。

再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和谐”的理念本来就是我们文化的核心部分。对中国人来说,“健康城市”、“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不应是一个新概念。城市的存在是为了人,城市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应当以宜居性为中心,宜居性应当成为城市的本质特征。把城市仅仅看成是产业和人口的集中地,而忽略了宜居性,就偏离了现代城市的本质。

如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出一座座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呢?

第一,态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表达,所以还应表现出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将天人合一作为终极目标。我们切不可破坏自然形成的生态,而过多地、人为地制造一些“人工孤岛”,对城市内的自然景观的影响,一定要反复论证,科学决策,将其损害程度降至最小、最低。

第二,生态城市建设要找准城市特色

城市建设首先要进行城市发展规划,而城市规划能否尽善尽美在于给所在城市一个准确的定位。我国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且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特色的缺失。这个问题如果不引起广泛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将导致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消失,大大降低了我国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严重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态城市建设务必要走渐进式道路。

生态城市建设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如果操之过急,务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政府要规划详细,因地制宜。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但是,当前又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倾向。不少地方超越条件,大张旗鼓地扩张城市,结果变成了不顾后果侵占土地,城市环境污染迟迟得不到解决,交通压力难以舒缓等等。结果生态城市不但没有建成,反而使原本就糟的状况变得难以收拾。

第四,态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尽管各个城市发展条件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也不一致,但发展观却是相同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要使人类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发展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还要顾及人类的长久生存。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当代城市保持良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以及提供宜人居住条件开拓了一条新路,为后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生态城市建设要不断探索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生态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建设生态城市成功与否的关键。将可循环生产和消费模式引入到生态城市建设过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工程院与国家发改委有一个合作项目是循环经济的试点,北京水泥厂是北京重大的污染源,经过整顿可利用各种废弃物十万吨来代替它的燃料和原料,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又比如BTB再生工艺,矿泉水瓶每年全世界消耗2千万吨左右,此工艺从多元的回收到深层次的清洗,深度净化再切片,然后再吹瓶灌装,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工艺,一个小小的瓶子,一年可以节能减排多少呢?它能够吸收五万吨的废塑料,然后再节省石油30万吨。

第六,生态城市建设要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鼓励公众参与,无论从规划方案的制定、实际的建设推进过程,还是后续的监督监控,都有具体的措施保证公众的广泛参与。城市的建设者或管理者要主动邀请市民进行听证,广泛征询意见,最大范围的集中公众的智慧,这样才能激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热情和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向广大群众灌输,传递和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包括生态忧患理念、生态科学理念、生态伦理理念、生态消费理念、生态责任理念等,使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这样打造生态城市就变成了一种社会行动。而生态城建成后市民会自觉地去爱护她,珍惜她。比如在美国的圣地亚哥,一位带着宠物出去散步的女士,会随手携带一个环保袋,发现自家宠物拉了粪便就用袋子收起来,然后礼貌的放进分类垃圾箱,圣地亚哥就是一座美丽,干净的城市。在国外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值得我们学习。

[1]余谋昌,王耀先. 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子彦.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人民出版社

[3]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149

猜你喜欢

城市化文明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