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状况、滞因与对策

2010-02-15杨贞李剑力

关键词:经济企业发展

杨贞, 李剑力

(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河南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部,河南郑州 450002)

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状况、滞因与对策

杨贞1, 李剑力2

(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河南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部,河南郑州 450002)

创业型经济是主要靠创新和创业驱动发展的新经济形态,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目前,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低水平创业活动多、创业环境不优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存在文化、制度、机制和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应积极培养创业家群体,塑造创业文化,加快推进以创业为核心的内生性经济增长,全面打造创业支撑体系,大力提升创业教育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和创业绩效,有效促进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业型经济;创新;内生性经济

创业型经济以创新和创业驱动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创新经营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1],大量中小企业的创生与成长和大企业内部再创业活动是推动创业型经济诞生与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2]。它从制度结构、政策和战略上支持并保证经济创新,促进企业的不断创生与成长,并带来大量新事业的发展。创业型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创业活动水平较高;以创新为发展的基础力量;生产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企业网络发达;经济体开放,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创业型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鼓励创新与创业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政策取向,我国也正在快速迈向创业型经济时代。特别是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暴发后,发展创业型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研究和发展创业型经济,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加快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意义

创业型经济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优势,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其一,发展创业型经济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最终走出危机阴影的主导力量。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都离不开创新与创业活动水平的提高,即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创业型经济往往表现为高水平的创新和创业活动相互促进,它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开拓出新产品、新产业、新市场,创造性地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其二,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前提。我国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其前提和根本在于激发广大企业的创造活力,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而创业型经济不但鼓励企业的高技术创业活动,还鼓励本土和草根的创业与创新,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创新发明与专利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其三,发展创业型经济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最佳途径。在创业型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活动可以不断催生出大量新创企业、新的经济部门和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和部门往往代表着未来新的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水平,因此,它们的发展可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优化与升级。

其四,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保障。创业型经济通过鼓励个体创业和公司创业实现个体主动就业。创业者在自我雇佣实现就业的同时,还会带动他人就业。据研究,初创企业在创造岗位方面具有倍增效应,同等投资条件下,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是大企业的 2~3倍。2006年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 80%来自新创企业。[3]

二、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制约因素

1.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状况

一是我国已成为创业活动非常活跃的国家。据全球创业观察 (GEM)报告,我国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即百名劳动力中参与创业的人数)从 2002年的12.3%逐步上升到 2007年的 16.4%,高于日、美等发达国家,属于典型的创业活跃国家。

二是创业型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动力。据统计,目前我国 65%的新增专利、6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75%以上的技术创新、60%左右的 GDP贡献和 80%左右的城镇就业,都是由中小创业企业完成的。无论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创业发展都非常突出。[3]

三是创业型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不平衡。据GEM设计的 CPEA指数(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活动指数)衡量,我国创业活跃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存在高活跃地区、一般活跃地区、不活跃地区和沉寂地区 4种类型。其中,创业高活跃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创业不活跃地区或沉寂地区主要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如 2007年河南省的CPEA指数小于 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0.43),为典型的创业不活跃地区。[4]

四是低水平的创业活动多。GEM调查显示,我国创业活动多属于生存型创业而非高水平的机会型创业。在我国创业型企业中,生存型与机会型的比率为 6◇4,而美国则为 1◇9。我国创业企业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也较差,96.48%属于缓慢成长型,其中基本不具成长性的又占 90%以上;创业企业出口的产品也主要是纺织服装、玩具、家具、五金等低附加值产品。[5]

五是创业环境不优。据 GEM调查,近 5年来我国创业环境虽然逐渐好转,创业环境评分逐渐由2002年的 2.65提升到 2007年 3.03,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创业环境评价还属于中下水平,并没有进入良好状态,也没有显著改善。

2.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制约因素

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多不利于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文化、制度、机制和资源等方面。

一是文化约束。美国之所以创业活动活跃,是因为美国社会崇尚和强调个人奋斗,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有调查显示,91%的美国人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项令人尊敬的工作,每 12个美国人中就有 1个人期望开办自己的企业。因此,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健康的创业文化作支撑,需要在整个社会营造崇尚创业与创新的社会文化。但我国目前还依然存在团队精神欠缺、害怕创业失败、创新精神不够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缺乏力度等问题,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积极健康的创业与创新文化,多数社会个体缺乏创新与创业的精神和理念。

二是制度约束。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源于技术成果的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为其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然而,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如与创业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利润分配与激励制度、教育制度等尚有缺陷,体制障碍构成了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性约束。[6]

三是机制约束。当前我国在产权交易、科技投入、利益激励、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中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机制缺失,没有建立起灵活、有力的创业循环支持体系。因此,许多科技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和技术优势也不能快速地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6]

四是资源约束。相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资本和要素市场发育滞后。这主要表现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高素质科技人力资源不足、产量规模与市场影响力不足、核心能力的积累程度不足、产品技术完整性不足等。例如,我国的投融资体系还不能适应创业融资“少、急、频”,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特征。创业的金融支持几乎全部来源于私人权益资本,创业投资和 IPO还未成为重要的金融来源,创业资本只占 GDP的 0.02%,属于创业投资水平极低的国家。

三、促进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1.以培育创业家群体为目的,积极塑造创业文化

美国之所以会出现硅谷神话是因为硅谷的独特文化:鼓励冒险、刺激创新、容忍失败、绝少束缚。就整体而言,由于全社会崇尚和强调个人奋斗、机会均等,个人创业在美国是极为普遍且引以为荣的事。在我国,为什么浙江会出现这么多创业者?因为存在着积极的“浙商精神”和“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创业文化,它既褒扬成功者又容忍失败者。其实,创业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因此,我国应通过举办活动、媒介宣传、模范引导等形式,首先从解放思想开始,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允许失败、尊重成功的文化氛围,为创业提供优良的环境,以培育出更多的创业家群体,不断地让更多的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

2.以创业发展战略和计划为手段,加快推进以创业为核心的内生型经济增长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为促进欧洲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欧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规划和战略,以激励中小企业创业。如 2003年发表了《创业绿皮书》,动员全社会培育更为有效的创业驱动机制,以促进新兴企业蓬勃发展。2004年又进一步推出《创业战略行动计划》,内容包括政策领域、战略措施和核心行动。其中政策领域涉及提升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人成为创业者、帮助创业企业成长并富有竞争力、加大财政支持、创建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及行政框架、加强企业网络建设等,从而使欧洲创业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必须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高度从战略层面来发展创业型经济。应学习和借鉴欧盟经验,积极制定创业发展战略,实现以创业为核心的内生经济增长,支持并鼓励把创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采取一系列创业发展规划,努力推进中国各层次、各种规模的创业活动;要将创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积极引导国家科技资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向创业领域集聚。[6]例如,适时地选择那些处于行业快速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有重大技术变革的创业企业、有一定高技术壁垒的创业企业等给予扶持。另外,针对中国经济转型呈现出的明显的非均衡性、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在创业战略规划中还应该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地采取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创业推进计划。

3.以创业制度和机制构建为核心内容,全面打造创业支持体系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政策作为支撑体系,其中与创业直接相关的内容有创业融资体系、创新网络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创业社会保障体系等。在该支撑体系中,相关制度安排和机制构建是核心与关键。例如,美国之所以创业活动水平高,就是因为它有着发达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制度和机制不仅完善而且保障有力。美国政府为扶持小企业发展,不但设立了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还建立了权责统一的小企业管理机构——小企业署(SBA),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资金投放、立项审批均在网上公布,既透明又公正。另外,为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数量繁多、种类齐全,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商会、同业公会、会计事务所、出口援助中心、妇女创业中心、信用担保中心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我国的创业政策和制度还很不完善,且多侧重于投入端而不是需求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活动水平的提高。因此,一定要紧密围绕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个人的特点与需求进行制度设计,努力在竞争性市场制度、研发转化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信用制度、人才流动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做出创新性尝试,要用资本、产权、信用、人才等纽带把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在国家层次上整体设计、系统推进。

4.以提高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大力提升我国创业教育水平

创业教育和培训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发扬创业精神、建立创业信心、促进创业活动的催化剂,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创业教育发展滞后。GEM2002年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 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 20%~30%。中国创业者是凭经验、热情和干劲在创业,或者说创业者的成功背后是不断试错的结果,是“干中学”的创业者。[7]这是创业教育缺乏的直接表现。然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很注重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素质。他们要求创业教育必须与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层次的学校课程教育相结合。美国通过教育体制鼓励和培养未来的创业者,并十分重视培育和稳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等国政府都采取了全国范围内的小型企业培育策略,并把这一策略视为创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着手研究建立“从娃娃抓起”的创业文化教育机制和体系,要从中、小学就开始重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全社会开展创业知识普及和创业人才培训。如小学阶段侧重创业意识与志向的文化教育,中学阶段侧重创业心理品质和市场意识的创业文化教育,职业教育阶段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从而使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另外,在国民教育中,应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把创业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鼓励和倡导各类大学甚至中小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在高校整体优化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造就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5.以培植科技创新和高成长型企业为导向,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创业绩效

科技创新活跃和企业高成长是创业活动的典型表现。因此,在未来创业型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主导和高成长型企业大量出现是主流,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方向,是创业绩效提高的基础。硅谷企业之所以活力十足并能很快领先世界,是因为它们中大多数属于“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并且勇于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成长速度很快。因此,它们在硅谷很受关注,在每年发布的《硅谷指数》报告当中,“瞪羚企业”的数量是评价硅谷创业活力和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说,这些科技创新型和高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极大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应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

结合中国实际,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鼓励与支持创业企业开发新产品,运用新科技、新知识、新工艺、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培育和扶持“瞪羚企业”的发展。如实施“高成长创业战略”,以培育高成长型创业企业为目标,针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细化支持手段,推出创业、创新、高成长企业资助方案,力争通过高成长战略的实施提高整个创业型经济的绩效。在条件较好地区,还可以大力发展以科技型、知识型、服务创新型、创意型新兴创业企业为主导的创业型经济,重点服务于成长型创业企业、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包括“五新三高”企业 (“五新”即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三高”即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通过培植科技创新和高成长型企业,形成一种导向,从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1]李政,金晓彤.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路径模型与政策趋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154.

[2]景云祥,卫家稳.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基本特征、推进机制的再认识[J].前沿,2006(12):56.

[3]李剑力.创业型经济的特征、功能优势与运行机制[J].学习论坛 ,2010(9):36.

[4]杨贞,李剑力.河南省创业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1):32.

[5]唐红娟.中国创业型经济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9(6):207.

[6]张茉楠.创业型经济论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7.

[7]李政.后危机时代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J].学习与探索,2010(2):170.

F270

A

1009-3729(2010)05-0089-04

2010-08-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9CJY006);2010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E093)

杨贞 (1973—),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