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0-02-15张淑爱河南省卫生学校455000
张淑爱 河南省卫生学校 455000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张淑爱 河南省卫生学校 455000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是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1]。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决策,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和课程建设,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培养质量。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困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中等职业学校十分薄弱的基础能力与国家及学生对职业教育较高需求之间的矛盾[2]。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全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为目标,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兴校战略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通过人才引进、在职培养、职称晋升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实施“百万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人才 近年来,学校投入100余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优惠条件引进人才,鼓励在职人员学习提高。从国内重点高校引进研究生、本科生56人,在职培养博士、硕士42名。目前学校专兼职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已达64名;实训指导教师95%以上为本科学历,6位具有硕士学位。
2.实施高级讲师分级管理、特殊人才津贴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学校现有正、副高级职称5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省、市管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等26人。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分别出台了高级讲师分级管理方案和特殊人才津贴发放暂行办法,将高级讲师分为四个级别,特殊人才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年度考核目标,每年一考核,动态管理,达到不同级别给予相应补贴。两项制度的实施,激励了在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专门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对青年教师实施结对培养,建立导师制,选派优秀教师实行传帮带;落实校领导、科室领导、教研室主任三级听课制度;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听取青年教师汇报课;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医院参加实践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优质课竞赛、课件制作比赛、爱岗敬业演讲比赛、普通话比赛、实践操作培训与考核、教学文件书写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等,以比赛促学习、促提高。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使我校逐渐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师能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实施分配制度改革 学校实施了分配制度改革,教师课时补贴与完成课时数量和质量挂钩。根据专家和学生评教,将课堂教学质量分为一、二、三、四级,分别执行不同课时补贴标准。特别是实验指导教师分配改革,打破了过去上不实验课一个样、上多上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实验课多少直接与津贴分配联系,承担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实验开出率和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二、科学规划,加大实训室建设投入
实训设施、实训条件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训室建设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以“重点专业、重点学科、重点实训室”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加强实训室建设。
1.专家指导,科学论证,长远规划 学校坚持校院(企)联合,成立了护理、口腔医学2个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为指导委员会委员,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参照高校实验设置,对实训室建设进行科学论证,制定长远规划,分期实施。
2.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训设备配置学校在经费紧张情况下,坚持优先考虑实训教学投入。除上级部门专项建设经费外,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直接用于购置实训设备。目前,学校实训室、标本陈列室、准备室已达50余个,实训仪器、教学模型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3.打破学科界限,资源优化共享,充分发挥实训设备作用 根据教学需要,打破原有学科界限,相同相似设备统一调配,校内资源共享,成立了基础护理实训中心、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口腔实训中心、机能实训中心、形态学实训中心、检验实训中心、解剖实训中心、中医实训中心共8个实训中心,进一步提高了设备得用率,保证了各项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实训教学管理
近年来,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从“教、练、考、赛”四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实训教学。
1.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学科性质,教师探索出不同教学方法。如:临床学科的“角色内化教学法”,由学生模拟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等,提前进入“实战”;形态学科的“发现教学法”,让学生在标本上观察、发现,在教材内再寻求答案等。
2.创新教学模式 将教室与实训室有机结合,创设仿真的职业环境,努力营造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氛围。
3.开展“三练”“三考”“三赛”活动“三练”即实训课堂练、课外开放实训室练、实习前强化练;“三考”即实训课当堂抽考、期末技能单列考、实习前过关考;“三赛”即参加班内技能竞赛、学校赛、省市赛;以赛促练,以考促学。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专项训练,如“形体训练月”、“礼仪训练月”、“技能练兵月”等,强化技能训练,营造重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围。
通过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
[1]穆谦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突出特色,努力实现全省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西北职教.2007,5:6.
[2]王键.加强中职基础能力建设.教育与职业.2009,34:6.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1.140
张淑爱,女,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卫生学校副校长、主任医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医学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