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钢铁贸易合作的SWOT分析
2010-02-14王婷婷
王婷婷
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建成自贸区,2015年与东盟新成员建成自贸区。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世界上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区内贸易将更加便利,贸易量将大大增加,同时随着消费人口数量规模的增大,内需也将随之扩大,再加上自贸区市场巨大,政治社会稳定,又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高速稳定增长阶段,对外国直接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区内外资比重将会显著提高,这也将从消费、出口、投资三方面拉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钢铁贸易日趋重要,东盟不仅是中国钢铁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也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原料进口地。
SWOT 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中国与东盟钢铁贸易合作的SWOT分析是通过对中国钢铁企业对东盟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对中国与东盟钢铁贸易合作的内外部条件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构建SWOT矩阵,以便找出中国企业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增强对东盟贸易合作的战略与策略。中国与东盟钢铁贸易合作的SWOT分析评价如下: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
1.东盟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自古以来便与中国的东南沿海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近年来,东盟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并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拉动了钢材消费尤其是中低端产品的需求,而中国钢铁业连续1 0年快速发展,目前是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钢铁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能够充分利用东盟与中国运输条件方面的优势进行钢铁出口贸易。
2.中国拥有与东盟国家相适应的生产技术优势。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与绝大多数东盟发展中国家相比,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东盟中等或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限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往往不能有效接受来自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而对中国提供的与其发展程度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往往有着较大的需求。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东盟国家多为经济外向型国家,极易受到国际经济动荡的影响。2009年,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6.5%降至1.2%。主要的钢铁消费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波、泰国的经济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其影响,2009年中国对东盟的各类钢铁产品的出口包括钢坯、型材、棒线材、热轧板、冷轧板等均比2008年有所下降。
2.东盟国家本身钢材消费的绝对量有限,且钢材消费主要是建筑用钢材,所以对缓解板材产能释放的压力帮助较小。
3.在中国钢铁制品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且中国钢铁业却一直面临产能过剩危机的背景之下,东盟各国为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提出了将包含钢材、部分家电、汽车、摩托车等在内的一些商品列为敏感产品,敏感产品最终税率不为零。同时按其敏感程度分为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从东盟十国对钢材的分类来看,很大一部分钢铁制品都属于一般敏感产品。而一般敏感产品与正常产品降税模式有所不同的是,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延迟至2012年1月1日削减至20%,2018年1月1日进一步削减至5%以下;与东盟新成员国之间则从2015年1月1日起削减至20%,2020年1月1日进一步削减至5%以下。在当前东盟各国仍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盟各国均有可能在钢铁制品上延缓对中国降税,或是在降税的同时,增加非关税壁垒的可能,这将导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钢铁出口的影响大打折扣,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份额增加速度可能并不会十分明显。此外,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将直接影响我国钢材出口东盟。
4.中国钢铁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研开发投入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钢铁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虽然目前从东盟各国的需求来看尚可满足,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进一步开拓东盟的钢铁市场。
5.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贸易商数量大,容易导致这些企业的过度竞争,打价格战,使各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1.东盟国家钢铁消费增长较快,2009年,东盟国家粗钢的表观消费量为4250万吨,2010年会增加至4500万吨,2011年将达到4900万吨。除新加坡外,东盟各国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拥有较大的人均消费增长潜力。同时,东盟国家的钢铁生产成本高,仅仅依靠本地的供应难以满足需求。除越南太钢有一小型高炉外,其他国家还没有从原矿直接冶炼钢铁的联合钢铁厂。而中国钢铁业近年来迅速发展,钢铁产品特别是中低端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钢铁企业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在东盟建厂或销售配送中心等,毗邻的地理位置使中国企业的投资经营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的区位选择都要遵循“就近原则”和“地区渐进原则”以减缓经营风险。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位置上有的是隔海相望,有的是陆路相连,都是近邻。中国和东盟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经营方式等方面有许多的相同点,便于沟通。因此,把东盟作为海外扩大业务的首选之地,是中国钢铁企业掌握海外市场、获取海外投资经验、降低投资风险的独特优势。
3.从长远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会将中国出口关税逐步降低为零,这有可能会使东盟取代韩国成为中国第一大钢材直接出口地区。而从钢材的间接出口来看,机电产品在双方的贸易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整体上讲,中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的进口总额的比例与东盟自中国进口这一比例均超过50%。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中虽然有三分之二左右为加工贸易出口额,但仍有20%左右的为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而一般贸易主要在我国与东盟新成员国家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印尼、文莱等国进行,并且更多地体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单方向输出,以满足当地生产生活消费的需要为主要目的。这些国家关税的降低将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产品在其国家内的竞争力,中国机电产品一般贸易额可能会得到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从双方自贸区建立的中长期来看,则有利于区内资源的整合,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双方的竞争力。
四、威胁分析:(threats )
1.中国钢材出口到东盟国家将可能面临其他国家的挑战。东盟国家由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都将越来越紧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加速其他国家与东盟自贸区建立的进程。再加上一些东盟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政府大力吸引海外投资,将使得国外钢铁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增加,这可能会使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市场受到冲击。
2.中国出口东盟的钢铁产品大多数为低附加值产品,产品的利润低,对原材料、能源等的消耗都比较大,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资源,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减少贸易摩擦,国家政府从1995年起先后出台了8次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2010年将调整48个钢材品种的出口退税,其中以热轧产品居多,这将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东盟造成影响。
3.在东盟市场上,由于东盟欠发达国家缺乏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政策变化快,税收体系不够完善,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较差,市场风险较大。从东盟一些国家的贸易投资环境来看,不稳定因素也仍然存在,尤其是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外汇支付能力低,使钢铁企业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制约。
4.由于中国出口东盟的钢铁产品普遍具有价格优势,随着中国2005年由钢材净进口国转变为钢材净出口国,国际上针对中国的钢铁贸易调查日益增加。据统计,2005年以后针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共55起,其中由东盟国家发起的6起,4起由印尼发起,1起由泰国发起。将来随着中国对东盟钢铁贸易出口的增加,潜在的贸易摩擦的威胁依然存在。
以上的分析表明,中国在与东盟进行钢铁贸易合作中,既有优势条件,也有弱势条件,而且有些弱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关键是如何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