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地区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对策探析——以舟山市为例

2010-02-14陈松华

浙江水利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舟山市供水节水

陈松华

(舟山市水利围垦局,浙江 舟山 316000)

舟山市是我国惟一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 390个(其中住人岛屿103个),区域总面积2.22万km2,其中海域面积2.08万km2,陆域面积1 440 km2,舟山本岛陆域面积502 km2,是我国第4大岛。随着舟山市海洋经济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起高水平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和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供给能力和水环境保护能力,是舟山市水利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笔者结合舟山市水资源的现状和多年来水利工作的实践,认为实施“六水”联动战略,是提高海岛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的有效对策。

1 水资源的现状

(1)水资源总量不足。舟山市地处海岛,山低源短,无过境客水,水资源全靠降水补给。全市水资源多年平均降雨量1 275.2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92亿m3,其中可开发利用量为3.47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707 m3,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35%,属水资源紧缺地区。

(2)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气候影响,舟山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全年60%~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降水过程与需水过程不相匹配。同时,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容易出现连续丰、枯年,水资源拦蓄能力有限,难以实现以丰补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水资源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遇到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更不足。

(3)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舟山市一些海岛乡镇水厂实际自来水平均漏损系数为22%,高于全国和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造成水浪费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32%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废水的回收利用率和节水器具普及率偏低。农业节水灌溉普及率和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不高。同时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对水量、水质有不同要求的用水户尚未建立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分类供给保障体系。

(4)渔农村供水保证率较低。经过近几年努力,舟山市已基本上解决了渔农村饮水的不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岛屿分散、供水设施老化等原因,渔农村饮水的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影响了渔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外,由于有些城镇地区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不高,使水库、河道水质下降,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水资源更显紧缺。

2 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的思路

随着舟山市海洋经济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从以滩涂农林业、海洋渔业为主的发展,迅速过渡到以船舶、能源、化工、物流等产业为重点的发展,形成以“三港”(港口、港城、临港工业)为主要特征的沿海经济产业带,从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为此,海岛地区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的思路上要实现3个转变:

(1)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近年来舟山市经济总量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对水资源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努力实现水资源的配置从小规模向大规模、从分散向集中、从单一水源向多水源、从区域分割向区域联网发展。在注重城市水利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水利建设;在注重水量调度平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保护和提高;在注重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水利管理。

(2)要实现从单纯的管水向管水与管人相结合转变。目前,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还比较淡薄,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关系不太协调,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水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的管理理念,既要让水资源为人类服务,更要控制和规范人为的各种开发利用行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好水环境。

(3)要实现从开发为主向开源节流并重转变。我舟山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7.3%,已达到国际通行的35%~40%的高开发率标准,进一步开发地表水资源的潜力并不大。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12.4%,尚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是进一步开发地下水,将可能引起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地下水被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好本地水资源的同时,要以非传统水源为补充,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与环境等不同用水户逐步实施分类供水,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

3 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的举措

近年来,舟山市不断加大投入,坚持从舟山实际出发,采取引水、蓄水、联网、非常规水、节水、净水等联动措施,进一步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初步形成了以本地水资源、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组成的供水水源系统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3.1 实施引水工程建设

舟山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实施跨区域引水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在更大空间上优化配置的工程调控措施。舟山市一些重要岛屿的经济发展较快,当地的水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因此,舟山市积极实施大陆引水、岛际引水来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目前已建成了投资3亿多元、引水规模1 m3/s、年均引水能力2 160万m3的大陆引水一期工程;投资14.6亿元、年均引水能力6 000万m3的大陆引水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同时完成了12个重要岛屿的岛际引水工程。全市建成的一批引供水骨干工程,使舟山市跨区域的引供水格局和网络不断完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舟山本岛及周边附近岛屿的水资源紧缺矛盾。

3.2 实施蓄水工程建设

舟山市山低源短、降水集中,但拦蓄工程不足,大部分水资源以洪水的形式注入东海。为此,舟山市通过新建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修建拦蓄引水入库渠道等途径,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增加蓄水能力。近5 a全市共投资2亿余元新(扩)建水库10座,新增蓄水库容857万m3。力争经过10 a努力,到2020年使舟山市蓄水库容增加7500万m3,总库容达到2.35亿m3左右。在偏远渔农村通过修建小水池、小水窖等小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作为区域供水、集中供水的补充。

3.3 实施联网工程建设

为实现从单一水源保障转向多元水源保障,从点状供水保障转向网状供水保障,舟山市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了28处水库与水库之间,水库与河道之间,河道与河道之间,城乡水厂之间的联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调蓄能力。

3.4 实施非常规水工程建设

跨区域引水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舟山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但是容易受到水源区水资源量的制约,当水源区处于枯水期时,受水地区会处于无水可用的被动局面。同时由于舟山市的蓄水潜力十分有限,遇到干旱年份会出现无水可蓄的情况。因此,为确保全市水资源供给安全,舟山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积极实施海水淡化工程,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水环境。海水淡化具有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供水稳定、原料 (海水)取之不尽、建造周期短等特点,可以作为生活、工业用水的辅助水源。至2009年舟山市共投资4.5亿元、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5处,海水淡化总能力达到5.34万t/d。力争通过10 a努力,至2020年使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16万t/d。

3.5 实施节水工程建设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先导,以完善规划为基础,以落实制度为保证,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此,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为改变水资源粗放管理的现状,建立健全了“水利水务局-原水总站-乡镇水务站-供水企业-用水单位 (户)的管理网络,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筹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统筹水源地建设、防洪、排涝、供水、排水、节水、配水、用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工作,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真正建立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体制保障。

(2)建立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的规划体系。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抓好供水、用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规划的编制,先后编制完成了《舟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舟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舟山市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舟山市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规划》等规划方案,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安全供给规划体系。

(3)建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和细化各单位节水目标和计划,实行行业用水定额制度。同时强化节水考核管理,健全节水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和水价对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杠杆作用,实行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进一步落实审批、验收、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取水单位的计量设施和许可证检查。贯彻“治污”也是“节水” 的观念,在取水审批中高度重视废水排放问题,对取水同时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的,严格把关,确保符合排污口的管理要求。

(4)加大节水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抓好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农业领域积极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淘汰高用水工艺落后的设备、滴灌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工业领域提倡一水多用、优水优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行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用节水和高效的新技术;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生活领域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每年的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纪念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增强全民节水意识。通过征集有奖节水建议、开展节水器具创造发明大赛等形式,充分调动全民节水的积极性。通过节水单位、社区和节水家庭评选活动,节水型社会有奖知识竞赛,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编入学校“乡村教材”中以及节水专题片、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广大居民介绍水资源现状及节约用水的方法,让节水、爱水成为全民的自觉文化习惯。

3.6 实施净水工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落实水资源保护制度,制定实施《舟山市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实现对舟山市饮用水源地的依法保护。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力度,重点查处无证取水、无计量取水、非法设置排污口等行为。组织划定水功能区,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和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不断深化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控制进入调水水源地和骨干供水河道的污水,确保供水水质。采取水工程调度、引水减污、疏浚清淤等工程措施,提高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将优良水源的供水范围逐步覆盖到广大渔农村,保障渔农民的饮水安全。积极开展污水资源化工作,推行污水深度处理后再生利用。建好水质检测中心,加强对原水水质、饮用水源和重点河道的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全市水质变化动态情况。充分发挥水资源对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源。

4 结 语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水利部门任重道远。回眸传统,面对现代,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急切呼唤着创新的实践以理论的支撑、理念的更新和理智的引导,从而在未来的新境中予以积极的应对,完成历史和现实赋予的神圣使命。

[1]蒋咏,杨树滩,韦诚.江苏省沿海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浅析[J].中国水利,2008(3):34-36.

猜你喜欢

舟山市供水节水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我是小画家
舟山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