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城市抗旱工作浅谈

2010-02-14贾宝强

治淮 2010年6期
关键词:抗旱用水生态

张 涛 贾宝强 赵 艳

山东省邹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33mm,历年最大年降水量1263.8mm,最少年降水量仅268.5mm;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6%;旱灾发生规律一般为春旱秋涝,晚秋又旱;由于降雨分布不均,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邹东山丘陵区地下水比较缺乏,旱灾较为普遍,几乎每年都有旱灾发生。

一、抗旱工作现状

“十一五”期间,邹城市在提高抗旱能力方面,采取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应急工程建设为辅的方针,广辟水源,大力发展塑料管道灌溉工程和防渗渠工程,积极兴建大批农村自来水工程,抗旱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有机电井11707眼,配套机电井8888眼,扬水站252处,排灌动力机械16580台,总装机14万千瓦,全市现有耕地面积97.68万亩中总灌溉面积达64.4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26万亩;全市旱涝保丰收面积38.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6万亩;全市880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

二、抗旱工作面临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抗旱工作的要求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及高价值作物比重加大,对水的依赖越来越大;群众对饮用水的水量、保证率和水质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抗旱工作中的有利条件

该市作为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正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雨水集蓄利用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示范片等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示范片。

该市水利部门不断投入资金,壮大队伍,扩大抗旱服务队,完善了维修机泵、经销配件等服务,抗旱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三)抗旱工作中的制约因素

水利保障体系不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水利管理工作仍较薄弱,重建轻管现象未能根除。

三、抗旱基本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开辟抗旱水源,研究农业灌溉制度、预测墒情等,采取科学抗旱等多种方式,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强化节约用水,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同时做好临时抗旱工程措施的准备。

(二)抗旱目标

1.“近期”抗旱目标

农业目标:一是确保饮水安全。抓紧改造老化或退化水源工程,确保群众吃水方便、洁净卫生。二是开源节流并举,以节水为主。使全市农业生产在轻旱时不受影响,中旱时影响不大,特大干旱时不发生绝产现象。

城市目标:轻旱时生活、生产条件不受影响,中旱时保障生活用水,工业生产不会出现大的影响,特大干旱时不出现“水荒”。

生态目标:轻旱时满足生态用水,中旱时影响不大,特大干旱时保障重点区域生态用水。

2.“中长期”抗旱目标

农业目标:一是确保饮水安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分割局面,改建与联合结合。二是使全市农业生产在轻、中旱时不受影响,特大干旱时影响不大。

城市目标:中、轻旱时生活、生产条件不受影响,特大旱时保障生活用水,工业生产不会出现大的影响。

生态目标:轻、中旱时满足生态用水,特大旱时影响不大。

四、抗旱工作任务

(一)抗旱预案制定

立足该市实际,从全市水资源情况、水利工程现状、旱情预测、抗旱能力等方面,针对各个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灾情等,明确抗旱重点,编制抗旱预案,为落实抗旱措施明确方向。

(二)抗旱政策法规制定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该市实际,“十二五”期间制定“十二五”抗旱政策,到2020年制订该市抗旱条例,明确旱情预防、抗旱措施、责任等,使抗旱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应急抗旱工程措施

包括工程维修改造、投入资金、机具配套、划定饮水困难重点区域、工业用水量或特大用水户水量限制等方面。

(四)抗旱组织建设

采取“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社会化抗旱服务组织,逐步推进县、镇、村(或协会)三级抗旱服务网络体系。目前,该市县级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完善和扩大县级组织,形成镇街级抗旱服务组织体系,保证城镇及农村饮水工程的正常使用,满足农业灌溉服务及设备的使用;至2020年完成县、镇、村(或协会)三级抗旱服务网络体系。

(五)抗旱信息系统建设

有计划地建设雨水预报系统、抗旱指挥系统、墒情监测系统等,加强节水技术、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建立各级旱情信息服务系统、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及监管体系。“十一五”期间完成雨水预报系统、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建立农村旱情信息服务系统,扩大节水技术的研究工作;至2020年完成农业墒情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加强灾害天气的预报技术的研究。

(六)抗旱水量调度方案

“十二五”期间编制抗旱水量调度方案,在出现特大干旱时,对西苇水库、湖水东调、莫亭水库实施调水,确保城市、工业及生态用水。

(七)城市抗旱应急水源建设

该市地处西苇水库下游,距西苇水库约3km,当发生特大旱情时可直接利用原西苇水库至城区供水工程管线,向城市供水。“十一五”期间需建设枢纽工程及水质净化系统,至2020年完成水源工程的配套设施及人员的配置工作。

(八)重点生态干旱区干旱监测及维系生态最低需水量措施

“十二五”期间重点落实易发生旱灾的地区及饮水水源缺乏的区域,建立经济作物、饮水水源缺乏地区信息系统,研究预警装置,至2020年对重点区域实行自动预警系统,制订相关措施,保障维系生态最低需水量。

五、效果分析

(一)经济评价

一是在农业方面确保作物稳产、高产,进而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使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效果得以改善;三是确保城市工业生产用水,使损失降到最低。

(二)社会评价

一是能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保证了城乡居民用水,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三是能够提高干部群众的防旱、抗旱意识,促进了用水制度改革和民主化管理。

(三)生态评价

可实现合理调配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美化环境,涵养地下水源,优化水土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林木和农作物得到良好发展。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六、结束语

抗旱工作按照“两个转变”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出近、中、远期农业、工业和生态目标,以保障水安全、满足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为前提,逐步提高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力,构建和谐水环境,统筹考虑流域、区域水问题,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效地制订和采取多种应急预案,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猜你喜欢

抗旱用水生态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生态养生”娱晚年
节约洗碗用水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