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2010-02-14李朝凤
刘 菊,彭 识,李朝凤
(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丽江 674100)
1 选用良种,提高效益
1.1 选种
种芋的选择以无病、无伤、无疤,球茎圆形或圆柱形,顶芽粗壮,叶柄疤较小(凡超过球茎直径1/2者为劣质);芽窝浅,口平,表面光滑,种芋重量一般为300~400g,种芋大小基本一致,尽量做到分级栽培。根状茎应充实,无病害,以二年生植株上的根状茎为好。
1.2 种芋消毒
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20kg或5%~10%清石灰水溶液浸种芋15~2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500倍液浸种芋30分钟。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10分钟,具有一定的杀菌和催芽作用,将消毒后的种芋,取出晒干种芋表面水汽后待播。
2 选地、整地及适时播种
2.1 栽培地的选择
丽江市范围内海拔1500~2500m的金沙江河谷区的山区和半山区是野生魔芋的原产地,生态环境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魔芋的最佳生长环境,产量高,病虫害少。因此,栽培地应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良好,土壤湿润不积水,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以土壤肥沃的林下及山坡地为佳,土壤酸碱度以pH值为5~6.5的微酸性土壤最好。
2.2 整地
山区冬闲地以头年11~12月采用机耕或牛犁翻耕,深度以30~40cm为宜,充分暴晒15~20天,以杀灭杂草和病原菌。栽种前进行全面耙地,使土垡充分破碎,拣出杂草,树根、石块。整地作垄,采用深沟高垄种植,墒宽1m包沟,垄高20~25cm。
2.3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为清明至谷雨,即4月5~30日,气温普遍上升,在10~15℃之间;3月底至4月初,随着气温升高,魔芋休眠期结束,开始萌芽。
3 规范播种,合理密植
3.1 规范种植
起垄种植,拉线开墒打行。与玉米间套种:1.7m开墒,一垄玉米二垄魔芋,玉米垄50cm,魔芋垄80cm,沟宽20cm,播种完后魔芋垄面宽60cm。纯种:条播大行距90cm,小行距30cm,株距25cm;墒播1.0m开墒,墒面70m,每墒种双行,株距30~40cm,在垄上种时,先开沟,施足腐熟农家肥作底肥,2500~3000kg/667m2,再撒施混合化肥和复合肥,再在肥上盖土,下种时,种芋应成45度角倾斜摆放,以魔芋芽窝不积水为宜,在芋种上盖2~3cm腐质土,肥料不能与种芋直接接触,最后盖上一层5~10cm厚的松毛,落叶等覆盖物。
3.2 合理密植
根据试验示范结果,1m开墒:(1)种芋400g,每667m2种植3000~3500株,株行距40cm×40cm,双行种植,每 667m2用种量 1200~1400kg; (2)种芋 300g,单行种植,每667m2种植3500~4000株,株距36cm,每667m2用种量1100kg。
4 科学施肥,规范管理
4.1 科学施肥
4.1.1 基肥,重施底肥,重施有机肥
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500~3000kg,氮磷钾配合施用,16%过磷酸钙50kg,40%多元素硫酸钾15kg,46%尿素10kg。
4.1.2 追肥
一般分两次追施,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魔芋换头期),每667m2追复合肥15~20kg,硫酸钾10kg,尿素5kg;第二次在8月上中旬(块茎膨大期),每667m2追复合肥20~30kg,硫酸钾10kg。7月上旬、8月上、中旬,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200~250g对水进行叶面喷施,以增强魔芋在换头期的抗病能力。魔芋整个生育期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磷肥、氮肥次之,一般氮、磷、钾肥的比例为1∶6∶8。
4.2 中耕除草
魔芋播种后至展叶期杂草较多,应及时除草,播种后20~25天魔芋还未出苗,杂草基本长出,这时用灭生性除草剂“星锄”进行喷雾除草,效果很好。7月以后魔芋植株已长大并封行,结合手工拔草对魔芋进行中耕培土。中耕培土时要“垄底深除,垄面浅除,垄顶不除”并用人工拔除垄顶的杂草。
4.3 水分管理
魔芋出苗后(遇干旱天气),需水量加大,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利用早晚时间,及时进行喷灌或垄间速灌,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块茎膨大。若遇大雨天气,要及时排水,以防渍水引起魔芋根茎腐烂及病害发生。
4.4 病虫害防治
防治措施以提前预防为主,及时药剂防治为辅。
4.4.1 软腐病
用72%农用链霉素1500~2000倍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2)白绢病: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3)根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3种病害每月防治2~3次。(4)魔芋的常见虫害主要是金龟子和斜纹夜蛾。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或用50%锌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每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
4.5 适时收挖,安全贮藏
4.5.1 收挖,块茎收挖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
过早,环境湿度大,营养物质积累不充分,块茎含水量多,容易发生腐烂,不利贮藏。过迟遇上霜雪,会造成冻害,一般在霜降前后,正常成熟倒苗15天以后收挖。收挖应在晴天和土壤干燥时进行,细挖轻放,仔细去掉泥土,尽量减少块茎和根状茎的损伤,减轻病菌感染,边挖边晒,对种芋进行分级存放。
4.5.2 贮藏的条件
(1)温度:鲜芋贮藏期应保持10~15℃的适宜温度。因为维持魔芋正常生命活动的温度为7~10℃,温度超过15℃不利于休眠。(2)湿度:一般贮藏室的湿度以70%~80%为宜。湿度太低,鲜芋块茎因呼吸作用损失水分过多,重量减轻品质降低,且芋块伤口不易愈合,增加病菌感染的机会。(3)空气:鲜芋贮藏期间,芋块要进行有氧呼吸,如贮藏地点通风换气不良,氧气不足,芋块就会进行缺氧呼吸,从而导致病菌感染而发生腐烂,故贮藏室不能封闭,要做好通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