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在核医学科的应用
2010-02-14贾峰涛
贾峰涛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核医学科/PET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因此应运而生[1]。PACS即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 如 X光 机、DR、CT、MR、US、DSA、PET/CT等 设 备 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诊断、信息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2]。PACS系统以计算机设备为相关基础,用高速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相关科室,利用海量光磁存储技术,具有影像质量高、无失真存储、传输速度快的特点,是医院实现影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条件[3]。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PACS系统主要还是应用在医院的放射科内,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则应用到了医院其它相关科室,比如超声科、各种内窥镜室以及病理科等[4],但是应用在核医学科中的较少。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因素对此影响较大:① 核医学科相对其它科室发展较晚。当医院上PACS系统的时候,当时的核医学科(同位素室)可能只有一台单探头的ECT,有些医院甚至连ECT都没有,因此在上PACS系统的时候就将核医学科忽略掉了。② 核医学科自成一派而独立于医院。现在PET/CT在国内热卖,许多医院都先后安装了PET/CT,随之而生的单机版的图文报告系统已经与这个年代脱轨,每家医院都采用了网络版的图文报告系统,它有自己的服务器,可以单独进行检查预约、报告诊断及数据存贮等功能,因此不需要与医院的PACS进行连接。③ 医院临床科室重视程度不够。虽然PET/CT检查费用比较昂贵,但是医院的临床医生却对PET/CT检查的图像不太了解,而且他们也不关心图像的内容而是只关心检查结果,因此就会产生临床科室不需要在PACS系统终端阅读PET的影像。综合上面几个因素,PACS系统在核医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我院目前采用的PACS系统,综合涉及到了医院很多相关科室,比如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及内窥镜室等,同时每个临床科室都安装了相应的终端,受检病人做完相应的检查,临床医师就可以读到该病人的影像检查信息,极大体现了我院以人为本的思想,方便了我院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 PACS系统在我科的运行情况
⑴ PACS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无缝连接,对核医学科诊断医师出报告有着很大的帮助。HIS与PACS的有机整合使病人医疗信息与数字影像信息相关联并充分共享,为临床科室和辅诊科室的诊断治疗、医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了最方便快捷的服务。这样不但提高了诊断的水平与效率,而且降低了医疗诊断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一般临床科室开具的PET检查申请单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受检者的基本情况,甚至有的只有寥寥数语,根本反映不了受检者的真实情况,这对核医学医师出报告造成了极大的不便。PACS系统与HIS系统的无缝连接,使核医学医师可以根据病人的住院号登陆HIS系统,通过阅读病例可以详细了解病人的各种信息,为自己的报告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⑵ 可以为核医学医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核医学科的医师大多没有太多的放射诊断经验,对CT、MR的诊断经验较为欠缺。利用PACS系统提供的放射影像资料,每天早上可以举行读片会,提高核医学医师的放射诊断知识,举行读片会还可以取消使用胶片及胶片灯,直接在PACS终端进行,如果科室人多,还可以利用终端接口外接一个大的显示器,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⑶ 一个病人的CT资料会有几十帧甚至上百帧,无法全部放到胶片上,因此放射科医生会有选择地打印,而利用PACS,核医学医师可以读到病人更多的原始信息,这样从整体上就会提高科室的的医疗报告质量。
⑷ 极大方便了图像的异机融合。我院购置PET的时间较早,PET机器本身没有诊断CT用于定位及融合功能,因此图像融合需要放射科提供CT的数据。利用PACS系统,我们可以直接选取我们需要的CT资料上传到PET工作站上进行异机融合,如果情况特殊,也可以利用PACS进行点对点的传输,即由CT设备向PET设备直接传输。对于购置PET/CT的医院,可以利用PACS系统进行PET与磁共振的图像异机融合。
2 PACS系统在我科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⑴ PACS系统的最大优势无法发挥。目前PET病人检查的数据量比较大,即使是压缩后也会达到上百兆,因此原始数据的存储备份需要每个月进行。我院PACS系统只能存储单帧图像的DICOM数据,而对PET体文件无法进行完整存储,当然这并不是说PACS无法存储PET体文件,它需要PET及PACS的双方技术支持才可以达到。
⑵ 与临床无法严密结合。一般PET及PET/CT都配有自己的图文报告系统,该报告系统相应的硬件配置有光驱、USB接口等外设,而PACS系统及医院的HIS系统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禁用此类设备,因此无法将图文报告完整的显示给临床医师。
开发PACS系统的公司为放射科提供了详尽的服务,而要他们再单独为核医学开发相应的软件功能可能投资太大,因此笔者建议核医学科要上PACS系统,一定要与医院主管领导阐述好PACS系统对核医学发展的意义,使得开发商将核医学的常用功能也列为重要项目进行开发。
[1]韩彬,王小敏,等.PACS系统的架构与展望[J].中国医学装备,2008(5):1-4.
[2]曹厚德.PACS的进展及应用展望[J].放射性实践,2003,18(6):452-453.
[3]付孝根,杨益,等.探讨PACS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3):41-42.
[4]唐震,等.利用RIS/PACS管理影像科[J].中国医疗设备,2008(2):73-74.
[5]李坤成.逐步建立大影像科的探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8纪念刊):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