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行业精神的水文化内涵
2010-02-14杜红志
杜红志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凝练质朴,简短的六个字,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水文化发展与治水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治水思想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水利人长期秉承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根本原则。它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水利行业艰苦奋斗、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和谐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是水利人不断更新治水理念,通过行业精神在全行业树立创业进取的士气、敢为人先的胆气、超越自我的勇气、务实谋事的风气,来塑造和培育新时期赋予水利人时代责任和强烈的社会意识。水利行业精神是水文化发展的科学结晶,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精神既是对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全行业广泛的参与、实践,将不断赋予行业精神以新的内涵,促进新时期水利工作科学、和谐开展。
一、水利行业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从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走来,经过生生不息的艰苦奋斗,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令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印迹描述了先民与水博弈的历程,从远古大禹亲自率领治水大军,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壮举,三过家门而不入,“辟九岳,掘九泽、通九江、定九州”,并且直接促成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机器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以治水定天下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安定和发展打下了基本的根基,治水文化由此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因水而生发的文化与文明有了与现实更加紧密的联结。而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与水博弈所表现出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于负责的精神力量,更是贯穿了整个民族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治水当做治国安邦的要务,在国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以治理水患开道,拉开了新中国重整河山的大幕。新中国水利工作者不畏艰险、恪尽职守、勇于胜利,尊重科学,不断探索治水理念,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正是治水人勇于奉献、敢于负责、实事求是的高尚品德,使当代水利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的发展,“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不仅成为指导全行业不断奋进的伟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提炼。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震,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决策部署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灾斗争。共和国的水利部部长亲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行业以救灾为神圣使命,紧急行动,守望相助,倾力支持,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作出卓越贡献,展示了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地震造成的堰塞湖悬在震区,直接威胁着震区的人民生命安全,在余震不断、乱石横飞、道路不通的山崖陡壁间,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矫勇、总工刘宁等率领抢险队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消除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特大威胁,使群众得到安宁,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面对地震灾区饮用水困难的状况,水利部门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供水,使灾区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清洁的饮用水,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强烈的地震造成全国两千多座水库出险,全国水利系统紧急抽调专家,组成10多个工作组,进行拉网式排查,在最短时间内摸清了震损水库出险情况,为水库逐一把脉会诊,制定方案、落实安全措施,实施水库应急抢险,使震损水利工程应急除险取得显著成效。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与自然灾害的不断斗争中前进的历史。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友爱互助的民族精神。梳理中华民族500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触摸到国家一次次濒临绝境而又一次次奋力前行的力量,感受到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最可依托的精神所在。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展丰富的“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时俱进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诠释,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水利行业鲜活的内涵。
二、水利行业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一个行业一贯秉持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显露和发扬光大,一个行业广泛形成的精神,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熔炉中显现本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步积累。水利工作这个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的精神取向,可以从古代的大禹和现代的汪洋湖等英雄人物和典型代表那里找到答案,也能够在从业人员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提炼和张扬。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水利事业作为基础产业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利行业精神在全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水文化的形成、创立、变革和持续是治水文化主导下的行业发展和事业前进的基本主题和精神主导力量,而水利行业精神则是支撑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和主导本行业和谐发展及影响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
从大禹治水到98抗洪,从都江堰雄起到三峡大坝巍然耸立,千百年来,上到国家政权,下到黎民百姓,都把治水看作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看作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基础保障。因此,治水历来是群众参与最广的社会活动,在治水过程中形成的诸多规则和行为准则至今仍然对社会行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很早之前,中国就提出河流上下游左右岸是利益的共同体,禁止不同利益集团采取“以邻为壑”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并且在社会形成共识,由全社会共同遵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中国是个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和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治理水患、兴修水利、优化配置水资源一直就是最基础的生产内容。水利工作涉及面极其广泛,水利职工遍布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大江大河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大大减低了洪涝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危害,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在波涛汹涌的洪水面前,水利职工奋不顾身、迎难而上、忠于职守;在偏僻闭塞、条件艰苦的水利建设工地,他们一丝不苟、勇挑重担,建设除害兴利的屏障;为了水利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水利职工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不断探索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全行业这种“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使得共和国的水利事业得到持续稳固的发展与繁荣。历史和现实通过治水实践告诉我们,水利行业精神不仅指导着水利整个行业的行为操守,更体现着全行业无私奉献、科学治水、追求真理的高尚价值取向。
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人民坚定意志地迎接各种考验,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正是广大水利行业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牢固的精神纽带,也是水利行业不断开辟新征程、创造新业绩、开创美好未来不竭的精神力量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三、水利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就是把水利行业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水利行业文化建设,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水利行业不仅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思想,并且在全行业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文化培育人,使水利行业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二是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是必须大力倡导和谐理念,用和谐理念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体现和谐精神。四是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弘扬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共同的目标理想、强大的精神支柱,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水文化的不断发展,使水利行业精神有着广沃的文化土壤,水利行业精神正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治水实践,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勤劳奉献的理念和价值观,引导整个行业尊重科学勇敢实践的奋斗精神,形成了“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成为促进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水利行业精神上的崇高体现。
水利行业精神是生发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于中国千百年治水实践的精神精粹。水利行业精神作为中华水文化发展的结晶,凝练了治水实践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支撑和影响着水利行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走向。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灵魂走向卓越的重要支点。如果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充斥着物欲的精神因子,满足的是短期利益需要,那么这种核心价值观便不会起到应有的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因而不可能使一个民族走向辉煌。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植根于传统文化,对广大水利职工的科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以崇高的精神诉求来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必须要有全社会的参与和弘扬。水利行业精神正是凭借着这种特质,指导着全行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
弘扬先进文化离不开文化的精髓,在水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过程中,“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突出体现了新时代水利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随着水利行业精神在全行业不断地广泛深入,并且自觉持久地坚持下去,水利行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贡献出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