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流域水资源管理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0-02-14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王 翔
严格流域水资源管理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王 翔
在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推进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进程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十八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0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国2010年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淮委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水法规宣传活动,着力强化和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推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淮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完善,探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流域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水资源调配手段不断加强,推进了水资源合理配置
多次组织实施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和“引沂济淮”,成功实现了跨省、跨流域调水。流域内水资源跨流域调度体系已初步形成,“四纵一横多点”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已经建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能力显著提高,手段不断加强。
2、水权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编制完成淮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方案,为严格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为标志,流域水资源规划体系已初步构建。加强对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3、水资源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推进了水生态环境改善
完成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积极组织开展水污染联防,有效防范和减轻水污染危害。以省界缓冲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及监督管理。不断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严格新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流域水生态环境正在明显改善。
4、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推进了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配套的规章制度,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为重点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不断规范审查工作程序,水资源论证工作和取水许可监督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积极组织开展直管地区水资源管理执法巡查,确保稳定的水资源管理秩序。
5、预防和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不断加强,推进了应急处置
制订了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机制初步建立。2008与2009年分别成功应对和科学处置涡河支流大沙河、邳苍分洪道跨省河道水体砷污染严重超标事件,避免了重大水污染事故,充分体现淮委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省际协调与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升了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6、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推进了能力建设
先后组织开展了“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现状用水情况调查”等事关流域水资源管理基础性、前瞻性的多项研究。组织开展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拟订流域内省际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等基础工作。组织开发淮委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不断提高水资源工作现代化水平。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深刻认识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日益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回良玉副总理在200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淮委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的工作部署,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进一步治淮的重点,结合流域实际制订了具体落实措施。
1、充分认识严格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严格水资源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增强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目前,淮河流域干旱缺水、水生态与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严格水资源管理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对淮河流域供水保障和水环境保护,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严格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促进产业优化调整,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严格水资源管理是推进淮河进一步治理的动力和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淮委党组抓紧落实,明确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七大重点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严格水资源管理在进一步治理淮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与保护,保障新一轮治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严格水资源管理是提高淮委流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淮委在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能力等方面,与更好地履行流域管理职能要求仍存在差距,我们必须切实担负起责任,建立严格科学、权威高效、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变流域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全力为经济社会和治淮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严格水资源管理是建立淮河流域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必由之路。陈雷部长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我们必须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在淮河流域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
2、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
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状况不容乐观。淮河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总量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用水效益和效率相对较低,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和低效益状况难以短期内根本改变。
对水资源科学和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流域内一些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仍然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节约。在管理方式上仍较为粗放,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紧迫性不强,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大。
水资源管理基础和能力不够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仍显薄弱,投入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水资源管理保障能力尚需提高。流域水资源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手段有限。
水资源管理配套规章制度及监督管理不够落实。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尚不健全,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监督管理不够到位,部分管理工作技术标准仍不完善。
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体制不够顺。淮委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取水许可、水量与水质、节水与保护等关键环节中仍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够明确。行业内外部门协作机制仍不成熟,公众参与不广泛,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未完全理顺。
三、严格管理,狠抓落实,以水资源管理保障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理清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向需水转变
水资源管理是水利工作的永恒主题,没有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水利;没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现代化水利。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和认识,理清工作思路,要明确发展目标,在水资源管理理念、规划思路、保护举措、开发方式、用水模式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加快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建立“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组织实施淮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不断完善流域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增强水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积极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协调,促进用水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探索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
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监管,做好重点水功能区、省界缓冲区水质水量的动态监管。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监控,依法审查审批入河排污口。继续做好水污染联防工作,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抓好重点饮用水源区保护,坚决遏制地下水过度开发和超采。
3、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
进一步完善适合淮河流域实际、较为完备的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以强化执法监督为保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严厉查处违法取用水和破坏水资源等行为。
4、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流域水资源管理合力
进一步明确流域与区域水资源管理的事权与职责划分,充分发挥淮委在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和统一调度方面的作用。推进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议事决策机制和高效的执行机制,形成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强大合力。
5、强化能力建设,提高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
以强化基础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明确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目标,继续探索建立流域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体系。组织开展淮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问题分析及工作目标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加快监控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继续强化基础信息发布工作,加强宣传教育,为严格水资源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公众环境与氛围
(专栏编辑:杜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