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0-02-13张爱云徐庆生孙选平
张爱云,徐庆生,孙选平
(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1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
1.1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目前云南省四所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课时数并不低,均占总学时的 10%以上。问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主,纯人文学科学时不足,并且课程设置不完善,普遍存在着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问题。针对医学生课业重的实际,不可能再增加太多的学时数,关键在于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①调整人文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比例,设法增加多学科、跨学科、新兴学科和综合性课程,适当加大人文课程必修课比重,尤其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②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外,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加强:一是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二是可以把多门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整合为“人文素质修养”课,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③医学专业性人文课程因实践性、综合性和新颖性较强,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④有条件的院校可开办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拓宽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带动人文教育的发展。⑤在搞好针对全校学生的人文知识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新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系列模块式选修课,为对某一学科有特殊爱好和兴趣的同学开办辅修专业以及面向高才生开办部分双学位班。
1.2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突显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目的,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有妙术仁心,不仅要掌握过硬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一颗关心人、爱护人,以救治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责任心。[1]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应以医德为核心,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以医德教育为重点。多年来云南省医科院校在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如昆明医学院结合医学教育特点,90年代就率先在云南省医学院校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编写《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教程》、《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概论》等,不断加强教材建设。成立云南省医学伦理学会,以学会工作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渠道。积极促进伦理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紧密结合,在附属医院推行医德规范和文明用语规范,实行医德查房等新举措,不断提高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在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和全国其它医科院校一样,云南省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医德教育重规范、轻感情,重灌输、轻训练,忽视道德选择和价值澄清能力的培养,忽视德育过程由知到行的转化,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从方法来看,医德教育通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较少考虑德性成长的发展性关怀;从过程来看,医德教育脱离主体,缺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尊重,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造成医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分离状态;从结果来看,医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一些学生虽然在道德认识上超前,但道德行为滞后,知行断裂分离。凡此种种,打破了医学生知 -情 -意 -行的内在平衡,忽视了医德本身的践行性,淡化了医德教育活动的实践转化环节,缺少引导大学生在“真实”的道德生活中进行体验的教育方法,使道德“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行为规范”。[2]云南省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的某一阶段,不能只满足于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必须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有机系统,将医德教育覆盖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延伸到专业基础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医学道德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联结点。要加强人文关怀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把医学伦理学教育作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医学伦理学教学与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和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相关部门及学生辅导员协调配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举办各种课余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3]
1.3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
针对目前云南省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评价质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培养途径。可采取大课讲授、学生自学、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网上教学、角色扮演、课外阅读等方式;或由教师拟定题目,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可邀请一些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甚至相关患者参与到教学之中,通过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为透彻;或者教师布置一些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等。[4]
改革考试方法,重视教育评价。人文社科课程考试,不能只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应注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核评价方法应是多方面的,可根据不同层面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单一的知识测试改变成笔试、口试、讨论、专题报告、论文、参与校园文化及社会活动的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
1.4 发挥医学专业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医学专业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人文科学宝藏,是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注意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充分发挥专业授课教师的人文修养、人格魅力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作用,深入挖掘专业教学的思想性,将“授业”与“传道”有机结合起来,使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渗透到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在授课中注重向学生讲授学科的发展历史,科学家的求实和奉献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医学界前辈们的传奇经历和奋斗成果,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感受和领悟到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另外,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互相尊重,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2.1 积极举办人文讲座,拓展人文教育渠道
人文讲座是人文教育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它比课堂教学更切入社会热点,内容更广泛,更新颖,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拓展。[5]人文讲座具有不受学时限制、内容新颖、涉及面广、知识集中、形式多样、感染力强等特点,是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云南省四所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师不足的状况,学校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或措施,鼓励教师多为学生开设一些人文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对医学人文中人们最为关注和最具价值的若干主题进行探讨,在深层次上实现不同学科间的渗透和深化,激发学生对社会、生命的关注和热情,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2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文精神
来自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中单向传输的教育效果相比较,更富深刻性、持久性和丰富性。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重要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社区,通过访贫问苦、送医送药、进行社会医疗实践、参观调研、瞻仰革命遗址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增长人文地理知识,陶冶爱国情操,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达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目的。
2.3 努力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一所学校的观念体系、信仰体系、价值体系的反映,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校容、校貌在体现高校文化底蕴中的教育功能。加强校园建筑物的造型、涂饰、设施、绿地、植被和人文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内的山、水、园、林、路、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场所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在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楼道走廊等学习、生活场所悬挂名人书画、名言警句、艺术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使学校整洁、优美,学生赏心悦目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郁的人文特点和高雅的文化氛围。
2.4 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医学人文教育
校园网是高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把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实施。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建立医学人文教育立体网,开辟网上课堂、师生论坛、校友论坛、心理教育互动网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事热点、优秀教育影片、人文知识、医学最新动态、医学伦理道德等充实到网上医学人文教育内容中,不断丰富和创新网上医学人文教育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加强软硬件建设,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3.1 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源
图书馆是知识的金库,精神的家园,创造的源泉。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图书馆建设。针对目前云南省医学院校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类资料不足和师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重视不够的状况,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更新补充人文社科类图书资料,为师生获取人文知识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源,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还可开辟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阅览室,为师生获取人文知识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3.2 改善教学设施,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手段现代化
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一来可以发挥现代教学设备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解决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二来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效果,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本次调研显示,云南省四所医学院校人文社科教学投入普遍不足,难以保证先进的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因此,必须加大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增加电化教学、实践教学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开通具有高品位文化特色的视听媒体,充分开发和利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多媒体教材,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 胡振宇,金凌云.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99.
[2]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8.
[3] 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0):66.
[4] 余仙菊.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广西高教研究,2002,(1):110.
[5] 李晓军,李宏,吕振波.医学人文教育与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