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2010-02-13程乐森徐玉梅宋茂银
刘 翠,程乐森,徐玉梅,宋茂银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1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需要
现代高等教育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为社会发展提供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博学多才、有独立人格、能自主思考和探索的人才。[1]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医学知识,更要具有全方位的人文素质,这是未来社会医学生培养的方向。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中各种相对的价值观念共同存在,要想在复杂的形势下,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必须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1.2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把医学服务的目的视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质。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的医患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医患关系变成了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加强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1.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的出现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如何在多元化的时代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是我们当前医学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相关的一些人文课程教育,使医学生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社会主义的坚定追随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践行者。
2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部分医学生价值观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一些传统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已经解体,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众多的社会思潮和多元的价值观念中,出现了一些与传统思想和观念不一致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部分医学生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价值取向多以自身利益为参照点,个体意识过强,集体意识淡化,没有认识到学习医学专业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及医学专业的崇高性。
2.2 医学生人文知识缺乏
有资料显示,医学生课外阅读的人文科学图书种类较多的是文学类,其他依次是历史和宗教类、艺术类、哲学类。在文学知识方面,学生局限于中学接触过的作品,升入大学后这方面知识的扩展就完全依靠教师的引导。[2]在宗教知识方面,学生对三大宗教比较熟悉,但能正确写出其经典著作的学生不太多。在哲学知识方面,虽然医学生对儒家的观点了解较多,但对诸如庄子、荀子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人物及其基本观点的熟悉程度还很不够;关于西方哲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更差,对于黑格尔、笛卡儿、康德、叔本华、尼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有名的哲学观点,大部分学生知之甚少。[3]这说明,医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狭窄,人文知识尤其是哲学知识掌握相对缺乏的问题。
2.3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
医学生承担着未来整个社会群体的疾病治疗任务,工作性质要求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培养、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目前在医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社会责任感弱化的问题,部分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自己的理想、没有自己的计划,抱着理想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态度,置社会、学校、家长的殷切期望于不顾,消极应对学业,逃避自己的责任。这些行为表现说明,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医学生缺乏起码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3.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在医学生群体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价值导向“一元性”。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医学生,对医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同时,在具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又应当把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结合起来。
3.2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对医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显示出民族的特色。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必须面向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当中,在世界现代化中得到更新和发展。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也就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要让其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在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世界文化的优点。
3.3 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公开的、全面的教育内容是必须的,作为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教师必须直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同时,在文化多元化环境下还更应注重加强学科教学的逐步渗透,重视优良校风的培养,开展各种符合医学生年龄特点、健康活泼的活动,寓教于美,寓教于乐,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社会环境建设,使人文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进行。
4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4.1 增设人文课程,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向医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校要根据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调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生必修的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学生实际开设历史、文学、艺术、礼仪等人文科学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交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知识水平。
4.2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转变学生的观念
通过对国内外各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以及目前学术界对课程体系模块构成研究成果的分析,有研究者提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由显性课程模块和隐性课程模块构成。显性课程模块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一般人文课程模块、医学人文交叉课程模块和人文技能课程模块等四个子模块构成。隐性课程模块可分为活动模块和校园文化模块两个子模块。[4]因此,医学院校还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使校园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有助于学生人文气质的培育和艺术修养的提高。
4.3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当把握好社会实践活动这个环节,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奉献社会的高尚人文情怀。
国外的医学教学实践活动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如法国医学院校伦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开设讲座;第二部分是组织 DCEM第三年 (5年级)医学生在医院科室参加为期 5个上午的医学伦理学专题实习。将 10名医学生分为一组,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有的就在病人床边进行。医师是主要角色,他要帮助提出伦理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善于就特殊案例做出总结,如老年病人。由此可以看出,医学院校应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社会中、到社区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亲身感受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我校结合医学实践,提出了和谐医学伦理观,即“协调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发展所应遵守的一种理念。它是系统、均衡、有序、发展的伦理观,它是以协调为前提,发展为目的的伦理观。”[5]同时,我校在前期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在目前医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应更新医德观念,构建“人道与功利相结合,公平与公益相兼顾,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相一致,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相统一,面向个体、群体与社会相协同,医患、医医、医社关系相和谐”的新型医德观,[6]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医德观念的特征及其价值取向,[7]这种和谐医学伦理观和新型医德观念的提出,对今后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1] 徐华平,赖平.浅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24-26.
[2] 祝世娜,朱旭东.医学生课外阅读和人文知识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2005,(6):44-46.
[3] 颜家珍,钟栩珲,杨现洲.医学生读书情况及人文知识状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4,3(3):17-19.
[4] 陈洁,姜柏生,刘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94-97.
[5] 徐玉梅,刘宪亮.论和谐医学伦理观的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6):38-40.
[6] 徐玉梅,秦玉明.论新型医德观的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2):34-37.
[7] 徐玉梅,郭健美.论新型医德观的特征及其价值取向[J].医学与社会,2006,19(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