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防洪除涝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0-02-13谢浩
谢 浩
一、前言
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是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辖六区一县,总面积2594.6平方公里,耕地177万亩,总人口241万人。淮河流经全市87公里,洪涝灾害频繁,防洪除涝任重道远。
二、防洪除涝工程现状
1991年淮南市先后实施淮河峡山口拓宽工程、黑龙潭切滩疏浚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淮北大堤加固工程、芦沟泵站、禹王泵站等一批防洪除涝骨干工程,提高了全市防洪除涝能力,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淮南市已建各类堤防724公里(确保堤200余公里,行洪堤长度99公里);小水库26座,总库容2676.8万立方米;各类堤防涵闸375座;机电排灌站1181处,总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全市177万亩耕地,其中低洼易涝耕地面积74.3万亩。
三、洪涝灾害成因
淮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地势平坦,河流众多,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86.5毫米,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50%以上。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上游洪水下泄快,中下游河道平缓,泄洪不畅,洪水滞留时间长,防洪压力大、任务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生特大洪涝灾害16次,约4年一次。淮南市内河圩堤多,堤防标准低,调蓄能力弱,内涝严重。由于沿淮洼地排涝系统不完善,因洪致涝的问题较为突出,汛期遇淮河高水位时,易形成“关门淹”。
四、防洪除涝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防洪除涝工程、清障工
程尚未实施
自1998年以来,淮南市先后实施了城市防洪一、二、三期工程,总体防洪标准得到提高,但部分城市除涝、清障工程仍未能实施。如淮南市现有城市排涝沟系16片,存在着排涝不畅的问题;田家庵圈堤靠近市区,是居民聚集和工业企业密布区,堤坡和护堤地违章建筑较多,严重影响堤防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需进行清障或拆迁。
(二)行洪区标准低,行洪能力差,泄洪能力达不到规划要求
淮南市6个行洪区除汤渔湖行洪区以外,其余的5个行洪区都是低标准行洪区。行洪区堤防堤身多数低矮、单薄,局部堤外无滩地,汛期险情多,沿堤村庄多,局部堤段堤顶建有房屋,防汛抢险通行条件差。行洪区行洪几率约5~7年一遇。该市行洪区均没有固定的口门设施,行洪方式通常为破口行洪,不具备适时启用、通畅行洪的条件。根据2003年、2007年洪水中破堤行洪的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等行洪区运用情况看,由于破口实施难度大,开口宽度一般为200~400米,仅为规划要求行洪口门的1/4~1/5,行洪流量远达不到规划要求。
(三)机电设备老化严重
全市机电排灌站1181处,其中国有机电排灌站16处。大部分机电排灌站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年代久远、老化严重、损坏率高、检修难度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防洪排涝需要,无法发挥灌排效益。
(四)排涝能力不足
淮南市西淝河、高塘湖流域无任何抽排设施外排内水,汛期遇淮河高水位,很容易形成“关门淹”;架河流域在汛期高水位虽有架河、永幸河泵站全力抽排,但其排涝能力不足。另外,市近郊沿城市圈堤和淮北大堤分布着很多零星低洼易涝区,排涝设施多老化,一旦遇强降雨,易形成灾害。
(五)内河圩堤标准低
淮南市沿淮有西淝河、泥河、架河、茨淮新河、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等众多支流。支流现有圩堤标准低,人水争地严重,调蓄能力弱,极易形成内涝。
五、对策与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淮南市城市防洪规划》的修编
做好《淮南市城市防洪规划》的修编,加快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步伐;制定、修订和完善《淮南市防洪除涝应急预案》、《淮南市城市防洪预案》、《淮南市行洪区运用预案》;结合防汛抗旱指挥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的防洪除涝信息化系统。
(二)尽快实施淮南市行洪区调整与改造项目
在石姚段、洛河洼行洪区退建加固工程实施的同时,力争尽快实施董峰湖、汤渔湖行洪区调整改造项目和上六坊、下六坊行洪区废弃项目。进一步扩大淮河淮南段中等洪水泄洪能力,缓解内河因淮河高水位在淮南段滞留时间较长造成的低洼区域涝灾。
(三)加快泵站更新改造步伐
在禹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正在建设,永幸河、架河泵站即将更新改造的同时,加大朱集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早日批复实施。积极争取地方政策、财力和社会力量支持,加快全市泵站更新改造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泥河站、东风湖排涝总站、汤渔湖站等主要泵站的更新改造,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防洪排涝效益。
(四)全力推进洼地治理项目,新建排涝泵站,提高灌排能力
在淮河流域架河、港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世行项目即将批复实施的同时,积极争取西淝河、高塘湖等流域洼地治理应急项目。在充分利用现有排涝设施基础上,在西淝河、高塘湖、架河、港河等内河湖新建和更新改造大中型排涝泵站,增强抽排能力,彻底解决“关门淹”问题。
(五)内河圩堤实施加高、加固或废弃
对重要内河圩堤按2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一般圩堤按1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对过分侵占河道或湖区的低标准圩堤实施退圩还湖或废弃,以增强内河调蓄能力。
六、结语
当前,淮南市水利建设和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防洪除涝体系建设已成为民生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行洪区调整、改造项目,扩大淮河淮南段过洪能力,进一步减轻防洪除涝压力;更新改造和兴建排涝泵站;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全面提高全市防洪除涝能力,根治内河湖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