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在淮委2010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0-02-13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钱 敏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重大决策,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部署,总结2009年工作,分析当前治淮形势,安排今年各项任务,以全面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为重点,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治淮事业新发展。
下面,我代表委党组作工作报告。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也是治淮任务极为繁重、推动进一步治理淮河取得可喜进展的一年。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攻坚,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治淮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迎来了治淮事业新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重要规划和前期工作成绩突出
水利规划取得重要进展。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完成,近期上报水利部审查。淮干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已由水利部联合安徽、江苏两省人民政府批复。淮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排涝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淮河流域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省际重点水事矛盾敏感地区水利规划编制完成。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已纳入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并得到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编制。淮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进一步治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配合水利部积极筹备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进一步治理淮河近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编制完成,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开展多次专题调研,完成重要技术文件和会议材料起草,为会议召开作了充分准备。厘清进一步治淮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超前组织谋划项目前期工作,已取得一大批前期工作成果。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可研已经国家投资评审中心评估即将批复,西淝河等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可研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里下河川东港工程可研已报水利部;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蚌埠~浮山段可研已报水利部,居民迁建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及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可研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淮干一般堤防加固、重要支流治理、防洪水库、入海水道二期等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09年12月底,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进一步治淮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累计达300多亿元,为全面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扫尾和验收取得重大进展
继续加强治淮骨干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突出抓好建设进度和工程验收,取得显著成绩。涡河近期治理、沙颍河近期治理、淮北大堤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湖东堤工程通过技术预验收,燕山水库、刘家道口枢纽工程已报请水利部竣工验收。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其他单项工程加快实施,韩庄运河、中运河汛前按时实现通水通航。淮干补充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全年累计完成单项工程竣工验收18项,竣工技术预验收19项,通过水土保持专项验收12项,环境保护专项验收11项,档案专项验收26项,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由于省际矛盾而多年无法实施的省界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股引河工程、湖西大堤加固插花段堤防工程和顺堤河开挖已完成,北丁官屯段堤防缺口已封闭;中运河省界卡口310桥下土方全部完成。
治淮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姜唐湖退水闸工程荣获安徽省建设工程“黄山杯”(省优质工程)奖,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荣获“全国优秀设计银奖”。
截至2009年12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17项全面完成,2项基本建成,其中13项通过竣工验收;治淮19项骨干工程累计安排投资4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41亿元,占已安排投资的96.7%;累计完成土方14.78亿m3(本年完成0.87亿m3),完成石方3028万m3(本年完成83.52万m3),完成混凝土846万m3(本年完成34.7万m3)。治淮工程建设为扩内需、促增长、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工程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东线台儿庄泵站、蔺家坝泵站、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姚楼河闸、潘庄引河闸全面建成;中线陶岔渠首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三)防汛抗旱成效显著
抗旱保苗取得重大胜利。去年初,淮河流域持续百余天无有效降雨,流域四省出现大范围严重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冬春连旱程度之重历史罕见。面对严峻旱情,我委全力投入抗旱保苗,首次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全面加强旱情监测预报,适时掌握流域旱情发展和抗旱动态,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一线指导抗旱工作,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实施应急水量调度,为淮河流域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安全防范局部暴雨洪水。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认真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病险水库、在建工程、重要防洪地区、直管防洪工程专项检查。2009年7月中旬,沂沭河上游和南四湖湖东出现大到暴雨,南四湖、骆马湖超汛限水位。针对沂沭泗地区防洪标准低、在建工程多、洪水预报难等特点,我委超前部署,超常应对,加强与苏鲁两省会商,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科学实施洪水调度,采取综合防范措施,有效应对局部暴雨洪水,确保了防洪安全。
防汛抗旱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更名为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进一步完善了淮河防总统一指挥体系和工作职责。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水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升,现代通信保障更加有力。高度重视水利反恐工作,防汛抗旱应急值守和各项措施得到落实,通过开展防汛抢险演习等工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淮河防总防汛应急预案、淮委防汛应急预案和淮委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完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
(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持续加强
水资源管理不断强化。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初步成效。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方案编制完成,淮河干流和沙颍河水量分配方案正在抓紧编制。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杜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水、高污染建设项目。加强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开展直管地区水资源管理执法巡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组织完成淮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
水资源保护工作扎实有效。以省界缓冲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水质监测面已覆盖全流域975个水功能区,全年累计监测重点水功能区代表断面2400个,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结果已成为国家考核淮河流域各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入河排污口管理,严格新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对超标严重的15个企业进行了通报。继续开展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及纳污量监测工作,完成宿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整治试点。积极做好水污染联防工作,全年实施防污调度48次,安全下泄污染水体15.6亿m3,有效防范和减轻了水污染危害。
成功应对邳苍分洪道水污染事件。2009年1月和7月,淮河水保局先后两次监测发现山东江苏跨省邳苍分洪道发生砷污染。我委及时通报有关方面,积极协调相关地方政府和水利、环保部门,加密水质动态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实施防污调度,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河道沿线用水安全。这是我委继2008年科学处置大沙河等多起水污染事件后,再次成功处置跨省河道重大水污染事件,得到了水利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
(五)依法治水管水稳步推进
依法行政力度不断加大。组织苏皖两省签订淮河干流省界段采砂联合管理协议,初步建立省界段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机制。联合地方政府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淮河干流和直管河湖采砂监管进一步加强。不断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水政监察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继续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依法查处违章建设项目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省际边界水事矛盾排查和水事纠纷调解,和谐边界建设取得新成效。妥善做好行政复议,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政务公开和行政许可工作稳步开展。政务公开制度更加健全、责任更加明确、工作更加扎实,实现了政务公开制度化、常态化。在2009年水利部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测评中,我委信息公开工作在七大流域机构中名列前茅。建立“统一受理、分头办理、全程跟踪、实时发布”的行政许可工作模式,实现了网上实时查询和文书下载。2009年,累计受理行政许可申请315项,办结299项。其中,受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批32项,办结24项;受理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查29项,办结21项;受理和办结取水许可审批17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10项,河道采砂批准220项,入河排污口设置1项,开工审批6项。
水土保持工作持续推进。狠抓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管理,小流域试点与示范工程、治淮骨干工程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等8个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完成新沂河整治、湖东堤加固等7项水利工程和14个其他行业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按照水利部要求,完成安徽、山东、江苏三省和青岛市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审核工作。
(六)治淮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成果丰硕
治淮科研取得新成果。淮河与洪泽湖关系研究(第一阶段)已完成,其主要成果淮河中游洪涝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通过顾问组专家咨询和认可,咨询意见得到水利部领导的批示肯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淮河流域防灾减灾支撑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委迄今获批立项的最大科研项目,研究涵盖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多方面内容。淮河干流河相关系和整治方向研究全面完成。“948”水利科技推广项目除1项外已全部通过验收。一批科研成果荣获各类奖项,其中,我委与河海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平原河流防洪安全水动力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淮河流域闸坝对河流及生态影响研究等2项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开工建设,合肥水利科研基地建设启动实施。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电子政务(一期)建设全面完成,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和政务内网保密改造付诸实施。水文测报信息化进程加快,王家坝等水文站网改造完成投入使用。流域管理数字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淮河防汛信息化系统、防汛工情监视和调度会商等系统得到完善,苏皖省界断面流量自动监测站建成。淮河重大水污染事件预警预报系统、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及管理系统和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加快。
(七)内部管理和改革不断深入
财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采取果断措施,加强预算管理,压缩各类支出,取得明显成效。严格控制三项费用支出,委机关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分别比基数压缩87%、15%、15%。认真开展会议费使用管理、“小金库”专项治理等自查自纠工作,会议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会议费实现零增长。进一步加大财务监督力度,继续强化直属单位资金监管,切实维护了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改革机关经费支付管理,全面实行指标控制。不断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狠抓预算资金支付进度,全年总体支付进度为85.9%,完成年度支付进度考核目标任务。
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果。淮委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12项制度出台实施;淮委地震应急预案等3项预案通过审查发布;淮委制度建设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和淮委应对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3项预案制定或修订完成。目前,全委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落实更加到位,制度执行效果更加明显,为管理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理顺内部政事企统分有序的管理体制,水利部已批复我委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事业单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淮委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编制初步完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部管、委管干部工资收入报告和申报工作得到全面落实。继续完善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为核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直管工程管理不断加强。认真做好维修养护项目建设管理,基本完成年度维修养护任务。加强工程管理基础工作,完成直管水闸安全状况普查和工程确权划界情况调查统计,完成沂沭泗流域管理能力建设规划修订和沂沭泗主要水闸运行图像实时采集与传输系统初步设计。管理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主干通信网络系统建成,沂沭泗防汛调度设施开工建设,基层水管单位办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企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各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09年,委属企业纳税累计1808万元,实现净利润1581万元,其中直属企业纳税累计860万元,实现净利润837万元。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晋升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实现了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八)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顺利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8.3%,认真开展整改落实及“回头看”,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应落实的6个方面16条目标任务都已基本落实;需要常抓不懈的8个方面45条整改项目和措施也都取得一定进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继续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大力开展治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建设项目、经济责任和预算执行审计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完成治淮骨干工程竣工决算审计19项,审减支出5000万元。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各项激励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职工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2009年厅局级干部有11人次、处级干部有15人参加了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学习,全委参加各类知识更新学习有1051人次,有近1500人参加了各类理论学习培训,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提高。
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爱国热情。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得到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宣传工作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效果良好。治淮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编纂工作基本完成,《淮河志》续编工作全面启动。网站建设管理取得新成绩,淮委网站荣获“全国水利行业优秀政府网站”。援藏、援川和扶贫工作持续开展。民主管理不断深化,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2009年,我委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淮委(机关)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设计处荣膺全国“工人先锋号”,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李向东、孙勇当选为“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安全生产、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得到落实。后勤综合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离退休职工服务水平逐步提升,老干部医疗保健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工会、共青团等团体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们充满挑战、直面机遇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前进、奋发图强的一年,更是治淮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机遇面前,在治淮建设任务繁重、各项管理改革任务艰巨的重大挑战面前,我们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取得成绩。这是水利部党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委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委党组,向全委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一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治淮工作的重要作用,服务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使治淮成果更好地惠及流域人民;三是必须立足淮河流域实际,切实履行流域机构管理职责,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必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精神,提升推进治淮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必须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促进治淮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真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少数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始终把治淮作为江河治理的重点。200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治理淮河工作,决定继续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力度。2010年春天,国务院将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这是我们新年迎来的特大喜讯,也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标志着治淮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淮河美好明天作出新贡献。
(一)深入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进一步治理淮河形成共识之机,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充分肯定治淮成绩,研究分析淮河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推进治淮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沿淮群众民生问题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充分认识中央对治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沿淮人民的深切关怀,充分认识淮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进一步治淮的重大决策上来,把行动和力量凝聚到完成进一步治淮各项任务上来。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认真讨论如何落实中央治淮决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坚定承担起治淮的历史责任。要超前谋划工作,制定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年度目标任务,下大力气,狠抓落实。要继续协调组织流域四省水利部门,再兴治淮热潮,努力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新任务。
(二)深刻认识当前治淮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水利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治理淮河重大决策,为治淮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今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明确要求全面启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要深刻认识治淮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治淮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进一步把淮河治好管好。
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对治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治淮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淮河流域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行蓄洪区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及一些地方群众饮水和防洪安全等水利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迫切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进一步治理淮河项目实施,优先解决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着力改善沿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扩大民生水利成果,使新时期治淮更好地惠泽民生,更好地造福流域人民。
三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治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河流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能源和制造业基地。随着东部率先、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流域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迫切要求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水利问题,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保安和水资源调控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四是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对治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的1/4,是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承担着1/5以上的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任务,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迫切要求强化水利基础支撑,结合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加强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对粮食生产的保障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三)充分认清淮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委在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流域规划编制和淮河重大问题研究,就进一步治理淮河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重点研究了淮河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游行蓄洪区问题尤为突出。与其他江河行蓄洪区主要用来防御特大洪水的情况不同,淮河的行蓄洪区在中常洪水下就要启用,运用十分频繁。目前,淮河的行蓄洪区数量多、单个规模小、分布不合理,建设严重滞后,工程体系不完善,安全设施薄弱;尚有80万左右的居民长期受到洪水威胁,行蓄洪时仍需大规模转移。
二是平原洼地涝灾损失十分严重。淮河流域有易涝耕地近1亿亩,占流域耕地面积的50%,排涝标准大多不足3年一遇。由于排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因洪致涝、洪涝并发、“关门淹”问题突出,涝灾损失占洪涝灾害损失的2/3以上。
三是下游洪水出路明显不足。洪泽湖下游主要排洪通道入江水道、分淮入沂和入海水道工程尚未达到规划或设计的泄洪能力,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洪水出路明显不足,洪泽湖及中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抬高,周边地区受淹受灾风险大。
四是上游河道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流域上游地区洪水拦蓄能力不足,山丘区洪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防洪标准偏低。
9月21日12时30分,杜家台分洪闸开闸分流。受杜家台分洪闸分流影响,仙桃站水位持续回落,未出现36.30m的预报值,21日13时22分实测最大流量10700m3/s;汉川站于21日14时出现洪峰,洪峰水位30.55m。
五是城乡干旱缺水问题日益加剧。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沿淮及淮北地区经常出现连枯连旱或涝旱急转,且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六是水利管理薄弱。流域水利工程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较为薄弱;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不足,治淮科研设施缺乏,流域水利信息化程度不高。
(四)准确把握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点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治理淮河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把与沿淮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并重、防洪除涝抗旱并举,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构建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点有七个方面:
一是调整干流和重要支流行蓄洪区,扩大中游河道泄洪能力,实现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行蓄洪时基本不需要临时转移群众。二是加快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提高排涝标准,改善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增强下游分洪泄洪能力。四是建设淮干出山店水库,加快前坪水库前期工作,适时安排建设,增加拦蓄洪水能力。五是推进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开展淮干一般堤防达标建设,加固沂、沭河上游堤防;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逐步治理重要支流。六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对水质的监督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到2013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引江济淮工程前期论证,编制工程规划,统筹解决淮河流域尤其是淮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七是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五)切实抓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淮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新一轮治淮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必须勇挑重担,不辱使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改进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把进一步治淮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提高认识,率先垂范,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带领职工投身治淮工作。要认真总结和大力发扬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经验,充分发挥我委在治淮中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巩固和发展团结治水良好局面,努力营造求真务实干事业的工作氛围,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起推动进一步治理淮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切实加快前期工作。进一步治理淮河项目多、时间紧,前期工作任务重。必须继续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前期工作,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与流域四省水利部门明确工作分工,落实责任要求,加大组织协调,加快推动前期工作。委属各承担单位要千方百计保证力量投入,各项目前期工作要目标再明确、责任再落实,切实做到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双保证。
三是切实强化建设管理。继续全面实行“四制”,不断创新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快建设项目进度。严格建设资金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我委直管工程项目要继续起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
四是切实推进水资源管理。在进一步治理淮河中要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落实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和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继续加强流域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大力倡导节约用水,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切实做好工程管理。按照《水法》、《防洪法》等法规赋予我委的职责,加强涉水事务管理监督,保障工程安全和效益的发挥。继续深化国有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管养分离,促进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尤其要做好沂沭泗直管工程管理,提高养护水平,维护工程良性运行,确保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六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各部门和单位要找准位置,主动筹划,早作准备,掌握工作主动权,切实加强工作计划性,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综合部门要加强管理协调力度,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技术服务部门要开拓思路,精心设计,跟踪服务,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党政人事部门要为新时期治淮工作做好思想组织保障;宣传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为治淮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监督部门要深入一线,掌握情况,把好关口;后勤部门要改进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做好后勤服务保障。总之,要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圆满完成新一轮治淮任务,还要在进一步治理淮河中,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保证治淮事业后继有人。
三、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喜迎新中国治淮60周年、全面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委党组研究,2010年我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治理淮河工作的部署,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加快规划和前期工作,大力推动新一轮淮河治理,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扫尾和验收,继续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流域管理水平,以治淮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喜迎新中国治淮60周年。
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抓紧推动进一步治理淮河项目的实施
抓紧修订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近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继续做好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配合做好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正阳关~峡山口段、蚌埠~浮山段)和入江水道加固等项目可研审查审批工作,组织做好有关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审批,以及淮河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实施。组织做好入海水道二期、防洪水库、淮干一般堤防达标、洼地治理、重要支流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扫尾和验收
完成刘家道口枢纽、燕山水库、新沂河治理、嶂山闸除险加固、湖东堤和韩庄运河、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省界段工程验收。全面完成白莲崖水库、淮干补充、新沭河治理、南四湖湖内、沂沭邳等在建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东线省际工程和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设。
(三)抓紧做好流域规划编制工作
做好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的修改完善和审查、审批配合等工作。完成淮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抓紧提出一批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政策的近期实施项目。组织开展编制引江济淮工程规划。做好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全国水事矛盾敏感地区水利规划、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抗旱规划等编制或审查配合工作。
(四)毫不松懈地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继续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认真履行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抓紧修订完善相关工作职责和制度。密切关注流域汛情旱情,及时组织防汛抗旱会商,积极做好洪水调度和抗旱调水各项准备。做好淮河流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验收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预报体系和预警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和水平。做好洪水资源利用和防污联合调度工作。加强水情、雨情、旱情的预测预报和通信保障,开展水情气象模型联合预报,增强预报时效性,提高预报精准度。认真做好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和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强化山洪灾害和台风的防御工作。继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队伍整体水平。
(五)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紧紧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建立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体系。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组织实施水利部批准的淮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依法审查审批入河排污口,强化重点入河排污口纳污监测。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积极做好重点水功能区、省界缓冲区水质水量的动态监测与管理。重视水生态环境安全,组织开展重点湖泊和淮河干流藻类监测。做好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提高实时水质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继续做好水污染联防工作,积极开展联防区域污染源限排督促检查,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水污染事件,保障用水安全。
(六)大力提升依法治水和社会管理能力
开展淮河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和流域立法前期调研工作,不断推进流域配套法规建设。广泛深入开展水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和河道采砂监管,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坚决依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活动,维护流域正常的水事秩序。探索建立省际边界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新机制,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水事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许可项目监督检查和实施评估。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水行政复议工作,着力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管。依法规范直管区域水行政收费工作。持续加强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和队伍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依法治水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管理的现实需要。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和生态工程建设管理,按计划完成小流域试点与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做好治淮骨干工程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检查与验收。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继续开展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切实改善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七)继续强化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继续落实淮委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立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合肥水利科研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治淮科技支撑能力。继续抓好淮河重大问题研究,全面加快淮河防灾减灾公益性科研专项研究、淮河中常洪水防御对策研究和淮北平原除涝水文研究,完成淮河流域闸坝运行评估及优化调度对策研究、临淮岗工程综合利用研究等。结合治淮工程建设和流域管理的需要,继续开展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严格落实项目进度,努力提高成果质量。
坚持统一规划、标准先行、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加快应用、保证安全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完成政务公开及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启动综合办公系统二期建设,做好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方案编制,推进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水文站网建设和水文巡测能力建设,加快流域水文数据中心建设和水文应用业务系统建设。做好水土保持信息化及监测网络二期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大力推进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发挥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作用。
(八)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改革工作
按照水利部批复的“三定”规定,扎实做好新一轮机构改革。按水利部统一部署,实施委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适时开展事业单位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工作,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继续强化依法理财,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监管,全面实施预算进度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继续落实各项厉行节约举措,实现车辆购置和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费控制目标和会议经费支出“零增长”。全面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水管体制改革成果。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更加重视和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开展《淮河志》续编,按期完成《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出版。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不断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狠抓安全生产工作,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做好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视和搞好后勤工作,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丰富离退休职工文化生活,全面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和服务工作。
(九)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
继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治淮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活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抓好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健全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选拔培养和业绩评价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结合“三定”方案的实施,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能够担当科学发展重任、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以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为重点,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性组织作用,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深入开展职工建功立业活动和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扎实抓好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各项工作
2010年是新中国治淮60周年,我们要认真落实水利部领导的批示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做好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各项活动筹备工作。各部门和单位要把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活动作为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切实把各项活动组织好、落实好。要紧紧围绕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活动的开展,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治淮成就,全面展示治淮成果,认真总结治淮经验,大力弘扬治淮传统,加快推动治淮发展,不断把治淮事业推向前进。
同志们,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期治淮壮丽前景催人奋进。我们要始终保持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坚定勇气,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201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治淮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