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手记

2010-02-13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12期
关键词:图纸加工理念

◎ 本刊记者 张 莹

针对BIM理念的接受、实践与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于晓明。从与于晓明的对话中,笔者深刻感受到BIM技术在未来将应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于晓明说,从接受BIM这一理念到现在大概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当时德国人拿来BIM的模型,问中国人能不能按照BIM的工程管理方式做下去,他们选择了尝试。在这期间他做了很多项目,项目并不是很大,完成的第一个项目很成功。但是翻来覆去地练习,纯粹是在学习一套软件,当时没有什么动力。怎么把这种管理理念和业务结合起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是施工企业看重的。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东西。将BIM与业务相结合,正是他们目前正在做的努力。

BIM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运用软件进行深化设计,从而解决了现场施工的碰撞方案的问题。深化设计首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与市场相一致的模型,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把这个模型的价值最大化。BIM不仅能够在设计上节约资源,减少返工,而且能够提高加工的效率。现在施工企业正大力推广预制加工。众所周知,工厂加工的效率和现场加工的效率是完全不能相比的,为了降低成本,施工企业在朝工厂化生产的方向去努力,BIM模型则为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在工厂里的模型室配置好标准以后,把实体建筑的模型通过软件转成加工图纸,这样加工时不必亲自到现场测量。按照标准的模型尺寸加工完成以后,编制好物流编号,运送到现场的就是成品化的产品了。环球金融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每一层宇的消耗都是通过预制的方式生产的。那个时候的预制仍然需要先在现场测绘好尺寸,做得并不出色;到现场以后物流问题也往往处理不好。这一次在用BIM做预制加工的时候,施工企业主要解决物流和准确性的问题。运用此项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践行了绿色施工的理念。

第二是施工协调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协调业主是很难的。如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和明确,有做幕墙的,有做电梯的,有和漏电的,整个施工现场可能要协调几十家施工单位,协调过程中有没有标准可循?每一家都说自己手里有一张设计的图纸,但是实际综合到一起可能会存在很多的碰撞。现在有了标准的模型以后,就可以保证各家的图纸是非常准确的。发生了碰撞的时候,大家拿出模型进行比对,协调就变得很简单;每一家都可以看到最后安装完成的结果,施工顺序的排列就变得很容易。如此一来,分工、扯皮和交错施工的问题就会减少。

第三是施工的预算。原来从预算到竣工结算,都是拿着图纸去勘测,最后和顾问公司商谈价钱时,对方砍掉一些,于晓明他们就会答应,最后达成的是一个妥协的数字,而不是一个标准的数字。现在,建模(建模要符合一定标准的要求)的时候,所有的系统、管材、材质必须都分开,生成完整的施工预算,这样的预算为施工决算提供了依据。

第四是生化计算。曾经是拿着平面图计算,现在是依据模型计算。平面图上可能只包含了五个弯头,但是实际施工时会增加很多,如果把增加的弯头复合计算进去的话,在运行中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现在有了一个完整的模型,在施工前期就能够复合计算,这样的计算无疑是更准确的。

猜你喜欢

图纸加工理念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模具图纸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